杨公究竟被谁害死,他窃取的“宫廷秘籍”哪里去了?(续)

(紧接上文,上文介绍了卢光稠因为害怕杨公能够“面面出天子”的堪舆妙术,在酒中下毒害死杨公,但杨公窃取的“宫廷秘籍”去向,却成了一个“谜”。本文继续探讨杨的死因以及“宫廷秘籍”的去向。)

究竟是谁害死杨公?杨公窃取的堪舆“秘籍”哪里去了?

第二种说法,被秘籍害死。

杨公削发为僧云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定居沙河境内的杨仙岭,在兴国于都宁都一带开展堪舆风水活动。并招收徒弟,传授地理青乌术。

当时,统辖虔州的首领叫做卢光稠,任虔州防御使,号称卢王。卢光稠请杨公择地葬母,调整风水布局,这些事情都有明确记载。

据传说,卢王手下官员们,目睹了杨筠松的神奇风水术,为杨公的堪舆术所倾倒,都纷纷叫自己的子孙拜杨筠松为师,学习风水术。开始的时候,杨公不大愿意,后来卢光稠站出来极力推荐,杨公只好答应。选定的拜师吉日,一众人就在卢府举行拜师仪式,成了杨公的徒弟。

民间还传说,卢王手下有的官员昔日与杨筠松同朝为官,也因黄巢攻破京城逃回家乡,深知杨公从宫廷窃取了风水秘笈,便想方设法得到它。于是,也指使自己的后人拜杨筠松为师,目的就是寻机毒害杨公,将“宫廷秘籍”占为己有。卢王的官员们一方面鼓动卢光稠杀害杨公,另一方面唆使别人谋害杨公。到处挑拨离间:杨公不是你一个人的师父,也不是只有你一个徒弟,等到他死了,秘籍怎么可能落到你的手上?只有尽快除掉他,或者你才有机会获得秘籍。

一次宴会上,便有人在杨公的酒里下了毒。

杨公服毒后,知道自己的性命保不住,为了避免自己窃取的“宫廷秘籍”落入恶徒之手,也避免徒弟们争夺“宫廷秘籍”自相残杀,就把所有人打发出去,找了个借口,让书童带着“宫廷秘籍”乘夜逃走。

杨公被毒死于杨仙岭,由其徒弟扶柩舟运,葬在药口他生前选定的墓地。杨公安葬的地方原名“芒筒坝,为纪念这位救贫先生而改名为杨公坝,地处于都县宽田乡境内,紧靠梅江河畔。明朝万历七年,县令叶梦熊在此竖碑“唐国师杨公之位”。清朝,段道轩、吴肇龙立碑“皇封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之神位”,听说至今古碑犹存。

古人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意思是说,一个人本没有罪,因为身藏璧玉而获罪。杨公的死,就死在“谋‘秘’害命”,“宫廷秘籍”成了他的催命符,被“宫廷秘籍”害死了。

杨公死了,他窃取的“宫廷秘籍”哪里去了?

杨公死后,他的徒弟们翻箱倒柜,把他的住处翻了个底朝天,无论如何折腾,始终找不到“宫廷秘籍”,却发现书童失踪了。于是,便派人四处搜索寻找……

古往今来,从来就不缺乏惦记“宫廷秘籍”的人群,他们带着“秘籍”情结、怀着“朝圣”的心情,满怀期待地奔赴虔州,希望能够找到一点“秘籍”的蛛丝马迹,目睹-下“宫廷秘籍”的真容,结果全部都是失望而归。

还有不死心的人,去虔州打算从杨曾的后人寻找突破口,杨公是一个和尚,只能广泛寻找曾公的后人进行了解。据说访问曾公的几千后裔,学习堪舆(风水)的比较少,即使学习风水的人拿出来的都是普通流行的书籍,并没有新奇特的秘籍,书籍与罗盘,与其他的地方基本一样。甚至,就连广泛流行的杨公《撼龙经》原装版本也未找到,找到的也是后来的注解版本。再调查当地人的普遍生活水平,与杨公“寅做卯发”、迅速致富的救贫技术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宫廷秘籍”的确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现在的人奔赴江西,再也不是寻找“宫廷秘籍”,而是做比找“秘籍”更有意义的事情:

①江西是最先传播堪舆的地方,是民间风水的发源地,到江西缅怀先贤,颂扬杨公“救贫”精神;

②江西是杨公被人毒死的地方,到江西凭吊杨公,严厉谴责害死杨公的穷凶极恶之徒;

③把杨公精神发扬光大,将“救贫先生”升级为“致富先生”,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讲民间传说,当年杨公的书童接受杨公嘱托,为了躲避图谋“秘籍”的追杀,只能乔装打扮逃命。一路奔逃,风餐露宿,直到身上银钱使尽,便籍口父母双亡、被仇家追杀,就地隐姓埋名给财主牧牛,从此生活下来。


结论:杨公丢官弃职,削发为僧,流落异地,最终客死他乡,所窃取的“宫廷秘籍”,最后却是灰飞烟灭。

从此,世上再也没有“宫廷秘籍”,只有杨公参考秘籍撰写的《青囊奥语》、《撼龙经》、《疑龙经》等,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古经文,不是被皇室刻意篡改,就是被民间大师篡改,伪书、假经文充斥着堪舆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风水学术界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