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手表、第一代照相机……这些“老物件”你见过吗?

时光飞逝,岁月留痕。很多曾经司空见惯的物件日渐离开人们的视线。也有不少“老物件”凝结着珍贵的记忆,得到了妥善保管。它们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更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听听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迁……

古美路街道李炎

时间回到1993年11月,我们居住在重庆南路自忠路口(原卢湾区),为了建造成都路高架,我们为“大家”,舍“小家”,第一批签订了动迁协议,12月就搬离居住了46年的老房子。这把“金钥匙”是由上海市市政府颁发给为成都路高架工程作出特殊贡献的动迁市民的纪念品,它象征成都路高架工程是通向21世纪的“金钥匙”;象征动迁市民搬迁新居的“金钥匙”。“金钥匙”上的“红心”则象征动迁市民支援国家建设的“赤诚之心”。

虹桥镇秦长法

这块上海牌手表是我在1964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崇明县三星中学工作时买的。上海牌手表在当初是极其珍贵和难买的,我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上课时要把握好时间,没有手表是不行的。为此买手表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件事。尽管刚工作工资很低,手表却是必须买的,跑了许多许多的商店,手表根本买不到,这是需凭票购买的,我哪里弄得到票呢?几经周折,在家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有路”的亲戚,在上海市南京东路华侨商店总算购买到了这个当初名气非常响的上海牌手表。

这块手表花了我整整三个半月的工资,但是我不后悔且非常高兴,能买到是多么不容易啊!此表全钢且功能全,我每天都戴着这块表高高兴兴地上班。时过境迁,如今我已退休多年,这块手表也随着我退休,但是我舍不得扔掉,保存到现在。

江川路街道周国华

我1968年当兵在空军飞行学院飞机修理厂工作,有一次我们帮助北京某光学仪器厂解决了军工产品试制中的重大技术难关,厂方以优惠价格给了几台他们刚试产的第一代傻瓜照相机。在那个年代有台操作简单、成像好的照相机,也是一件值得显摆的事。战友们视其为宝,但每月6—8元的津贴买胶卷也是一个大问题。好在我们是飞行学院,新飞行学员上高级教练机进入空中格斗或打地靶训练,在按射击炮钮的同时,安装在飞机上的照相机也开始工作,回地面冲洗后,检验空战、打地靶的结果。

航空胶卷是有时效的,而“华光”相机使用的也是同款的135黑白胶卷,因此我们把过期的航空胶卷拿过来,晚上钻进被窝,翻卷到“华光”相机的胶卷轴上,与战友们分享拍摄的照片。这台“华光”照相机记录着我们这一代军人的青春年华。

这些珍藏的老物件,是否也唤起了你尘封已久的记忆?有什么物件见证了你的人生印迹?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