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黄慧群
5月7日,《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在北京隆重举行“2025中国品牌日·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慧群发表演讲,全文整理如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围绕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关注改革系统集成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加快建立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进一步优化现代流通网络、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和交易平台;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顺畅流动;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健全质量、标准等体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系统集成是重要关注点。进一步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相结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地方招商制度创新、完善有效投资机制和健全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完善等具体任务和关键问题,积极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以品牌为纽带推进统一市场建设
以品牌建设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以品牌为纽带,推动规则、标准和信任体系的全国统一。
一是要以品牌标准化推动市场规则统一。强化统一品牌认证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品牌质量认证、地理标志保护和知识产权标准;以品牌破除地域壁垒,提高品牌跨区域穿透力,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商品流通的限制,以全国性品牌的标准化生产和渠道布局倒逼地方市场开放。
二是要以品牌竞争公平性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性。一方面,通过公平品牌竞争,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形成以质量、创新为核心的良性竞争生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另一方面,要防止头部品牌滥用市场地位压制中小企业创新,维护市场活力。
三是要以品牌国际化倒逼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以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质量,通过海外品牌拓展积累的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国内竞争质量。对标国际品牌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如iso、欧盟ce),推动国内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形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向赋能机制。
品牌驱动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
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不可忽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从宏观层面看,“内卷式”竞争体现出国内需求不足。低层次供给大于需求,需求侧消费不振与降级。品牌本质是产品、服务差异化的标识,这种差异化来自于基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值。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无疑是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一个关键抓手。这要求政府培育更好的良性竞争生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品牌建设,推动企业竞争从“拼价格”转向“比价值”,实现竞争维度的跃迁,让品牌力量成为综合治理“内卷式”循环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