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风已备,只待漫天纸鸢为碧空着色。在潍坊市寒亭区效东创意风筝传习工坊内,一只“灵蛇献瑞”风筝正静待亮相于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这只风筝融合了年画元素和生肖文化,风筝里藏着可活动的结构,放飞时能展现出灵蛇游动的姿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说道,眼中闪烁着匠人的自豪。自首届风筝会至今,张效东已连续41年携作品赴约,今年他期待通过这件饱含匠心的作品,向世界传递来自潍坊风筝的美好祝愿。
“让传统风筝不断创新是我的追求”
“以前的风筝大多是传统的硬翅、软翅、筒式、串式等,如何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我一直研究的方向。”展开这件长达3.6米、宽1.6米的硬翅立体“灵蛇献瑞”风筝,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张效东将杨家埠年画的色彩构图与生肖蛇的动态美感巧妙结合。只见青蛇缠绕于聚宝盆之上,其尾部经过巧妙设计,能在风力作用下自然摆动。配合特制的鳞片纹饰,当风筝翱翔时,仿佛一条栩栩如生的灵蛇。而聚宝盆上层层叠高的元宝铜钱,突破了平面的局限,展现出立体的美感。
“设计图纸改了20多稿,既要保留传统元素,又要符合现代审美,最终选定融合年画与生肖的立体结构。”张效东抚摸着风筝解释创作历程。风筝整体采用大红大绿的传统配色,既确保高空的可视性,又保留了喜庆的韵味。
“每年我都会携风筝赴约风筝盛会”
自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启幕,张效东便以风筝为约,续写“一届不落”的坚守篇章。从青年岁月到近耄耋之年,他带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参加了41次风筝会,往届风筝会,他制作的长达200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腾空而起,引起全场沸腾;今年,他将携新作“灵蛇献瑞”亮相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希望通过这只‘灵蛇’,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魅力。”张效东说道。
变的是风筝的风采各异,不变的是匠心的传承坚守。在工坊桌子上有一本装订精致的风筝书谱,里面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风筝的设计灵感及制作细节,书写着风筝每一次的蜕变。张效东8岁起跟随祖父学习风筝扎制技艺,如今他的双手早已布满竹篾划痕。拥有60多年风筝扎制经验的他,用41载赴约风筝会的坚守书写“巧手为翼,扎制千秋飞天梦想;匠心做笔,描绘一片多彩天空。”的匠心史诗。
“让全世界都收到来自潍坊的祝福”
“风筝有两千多年历史,潍坊风筝也有六百年传承。”张效东清晰记得外国友人对潍坊风筝的惊叹,更珍视通过风筝传递的和平友谊。
今年风筝会上,他特意在风筝上绘制祥云纹样。“当这只风筝飞越腾空时,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不仅能看到风筝所体现的精湛技艺,更能读懂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张效东说道。当“灵蛇献瑞”风筝迎风而起时,青蛇口中的火焰将在云端跃动,让传统文化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场上绽放新的生机。
随着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临近,这座“世界风筝都”将以漫天纸鸢为媒,向世界展示潍坊风筝所承载的爱好和平、向往美好生活愿景。而张效东和他的“灵蛇献瑞”风筝,无疑将成为这场文化盛宴中耀眼的风景。
新黄河潍坊频道:韩雨彤 孙华玉
编辑: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