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才清楚,重点高中的末流学生和普高的尖子生,人生大有不同
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学生就在为了本科和专科努力!这也让这群学生之间有浓浓的竞争意味。当孩子的中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时,一般情况下有两条路,第一条是交钱顶着“借读生”的名分在重点高中上学,另一条路就是规规矩矩去普通高中。
是要做鸡头还是凤尾,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为了减免学费放弃省重点高中,去普高就读值得吗?家长表示疑惑
我姐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中考,我姐姐离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差10分,说起来也不算多,就是需要掏20万,在重点高中当一个借读生,之所以叫借读生就是因为学籍并不在重点高中,而是放在普通高中。
当时我们家也很纠结,因为姐姐如果去普通高中,她的入学成绩就是全校第七,算是一个很漂亮的成绩了,也会受到这个普通高中的重点关照,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教师关注都会有所倾斜。
除此之外,全校前十名都会有学校的补助,除了减免学费,还有成绩奖励,这样,一面面临着去当鸡头,但是能有经济上的奖励和接下来三年的重点照顾;另一面面临着去当凤尾,虽然去了重点高中,但没有学籍,还要交20万,老师也肯定不重视。
其实我家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到了考大学的时候,我姐姐卡在二本线上,因为是文科生,不想去理科学校学文科,最后交钱去了一个私立二本,每年的学费十分高昂,而且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和很不上心。
而我表妹同样是上二本的分数,她按部就班地去了一所理科二本的文科专业,这样看来似乎我表妹上的这个大学更差一点,算是鸡头了。
到最后,同样是大学四年,我的姐姐作为凤尾没有任何荣誉和奖状,我表妹作为鸡头却年年拿国家奖学金,评奖评优老师也总是想着而她,连入党都很顺利。但是这种鸡头超越凤尾的案例却寥寥无几。
重点高中的末流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尖子生,人生走向可能大有不同
我们为姐姐考虑的这些问题也是千千万万中考后的家庭考虑的问题,那么自然就少不了对比。到底是去重点高中做凤尾还是去普通高中做鸡头呢?
首先,从生源上来讲,重点高中的生源水平一定是很高的,去当末流学生自然没什么存在感,甚至可能是被边缘化的那一批“学习差”的孩子。
尤其是姐姐在初中成绩怎么说也是班里前十名的,到了重点高中可能就要在倒数徘徊,这种极大的落差感肯定会对姐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普通高中的生源肯定大不如重点高中,如上文所说,姐姐的成绩在全校是数得上名次的。但是,周围都是对学习不那么上心的孩子,学习氛围肯定略差。
最后,从教师水平上讲,重点高中的老师肯定水平更高且更有方法,普通高中的老师虽然也不差,但终究不那么融会贯通,也不能更好的点拨学生。
绝大多数同学,能去重点尽量去,而这一类学生需要家长特别关注,着重考虑,那就是自尊心十分强的孩子,这些孩子很可能接受不了到了重点高中后名次下滑,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总之,不管是去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孩子愿意学习并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