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校 校即家

2024年05月18日21:01:28 动漫 6174

家为校 校即家 - 天天要闻

上午11:30,记者还未踏进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东凌镇新屯村那王小学的校门,阵阵饭香便扑鼻而来。正值饭点,孩子们有序地排着队前来打饭,为孩子们盛饭的,便是这所小学仅有的两位教师——丈夫黄永勇、妻子黄秀碧。

为方便当地留守儿童上学,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俩守着村子唯一的教学点,一教便是30 余载,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夫妻学校”。我们走进那王小学,走进这对夫妻坚守教育初心的内心世界。

初心永不改

东凌镇距离德保县城70多公里,是德保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那王小学所在的东凌镇新屯村位于大山深处,绵延的山脉挡住了外地老师的来路,也挡住了山里孩子的出路。

1987年,黄永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东凌镇的陇门小学、登限小学、陇务小学当代课老师,2004年正式调到那王小学。黄秀碧是土生土长的新屯村人,受到退休老教师父亲的影响,从1993年中师毕业后便扎根在那王小学。

家为校 校即家 - 天天要闻

“这里交通闭塞,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年轻教师留不下来。”黄永勇说,“1997年我们俩结婚后,为了方便教学,吃住都在学校。”2019年后,那王小学其他教师陆续外调,全校教职工就只剩下了他们夫妻二人。

“老师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老师不要走,我们想读书……”黄秀碧告诉记者,她们夫妻俩也曾有大把机会可以调走,但面对家长和孩子的心声,“我们不能离开,山村需要我们,我们情系这里,留恋这里,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乡亲们。”

那王小学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梦想,还有新屯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

“还好有他们夫妻俩在,要是学校关了,我这一把年纪也不会开车,要如何去镇上接送孙女上下学。”一年级学生班彩线的奶奶告诉记者,她对黄永勇、黄秀碧夫妻俩满是感激。

就这样,昼夜更迭,寒来暑往,黄永勇夫妇将青春挥洒在大山里的方寸之间,已快到退休的年纪,“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离开需要我们的孩子们。”这是他们从走进那王小学那天,坚守到如今的信念。他们希望一直坚守在这里,力所能及地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直到退休。

家为校 校即家 - 天天要闻

丹心育桃李

宽敞的教室,写满板书的黑板,略显陈旧的桌椅……一年级的4个孩子规整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地听黄永勇讲解数学知识,他们时不时举手抢答,课堂氛围活跃。

因为“师少生多”,为了更合理地安排各年级的课程,不影响教学进度,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实行“复式教学”:先给一年级讲课,二年级自习;然后是给二年级讲课,一年级做作业;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则轮班讲课。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图画、音乐、体育等等。下午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孩子在体育课上打打篮球和乒乓球,每堂课都充满着欢声笑语。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为了适应当下的多媒体教学,黄永勇夫妇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设备。若是在多媒体教学上遇到疑难问题,他们就会向在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任教的女儿请教。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逐渐随着父母离开了当地,或者物质条件好了之后就转学到了县城就读,目前三个年级学生加起来只有14人。

“2014年至2015年,学校还有138人,有整齐的六个年级,5名教师职工。”回忆往昔,黄永勇恋恋不舍,“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来报到,只要教育部门同意办学,我们就坚持教下去!”

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怀下,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已先后转正,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他们执着投身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为老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百色市优秀教师、德保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并于2021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真心护成长

家为校 校即家 - 天天要闻

“我喜欢吃黄老师做的饭菜。”一年级学生覃善宁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平时都是跟着奶奶生活,他非常喜欢学校,“学校有同学,有老师,有可口的饭菜,比在家里还温馨!”

“青菜、木耳、肉片和鸡蛋吃得多,我们做饭简单,但保障孩子们基本的营养没问题。”黄永勇表示,夫妻俩为14个孩子都申请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每个孩子每天有5元的补贴。学校的食材都由配送公司每周送到学校,再进行分装冷藏保存。为确保孩子的饮食安全,夫妻俩对每天的饭菜都进行了留样。

集教师、保洁员、炊事员于一身的夫妻俩,虽然给不了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却倾尽所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住,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我们还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黄秀碧说。

2023年,有8名学生升四年级,要去镇上读寄宿学校,家长担心孩子到新环境不适应,便让他们先在那王小学寄宿,提前适应寄宿生活。有了8名寄宿生,无疑增加了夫妻俩的工作难度,三年级的孩子都还小,尤其是女孩子们,自己晚上不敢睡,黄秀碧便守着孩子们直到她们睡着,才蹑手蹑脚回自己的宿舍。

家为校 校即家 - 天天要闻

“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在那王小学读的书。如今,孙子、孙女也读这所学校。”附近村民农氏春奶奶告诉记者,之所以“父子同师”,是因为对这两位老师非常放心,他们教书用心、待孩子用情。

在黄永勇夫妻俩的照顾下,孩子们学得开心、过得愉快。谈及从那王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的去向,夫妻俩总是能脱口而出,每一个孩子他们都记挂在心上。30多年来,在两位老师的教导下,已经有十几名学生通过努力考上大学,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动漫分类资讯推荐

鹰角合作冒险游戏《泡姆泡姆》上架:标准版66元,6月2日正式发售 - 天天要闻

鹰角合作冒险游戏《泡姆泡姆》上架:标准版66元,6月2日正式发售

IT之家 5 月 23 日消息,鹰角网络今日宣布旗下多人合作平台冒险游戏《泡姆泡姆》已在 PC 全平台开启预购,并将于 2025 年 6 月 2 日 11:00 正式发售。IT之家查询发现,《泡姆泡姆》Steam 国区标准版定价 66.00 元,首发(6 月 16 日 10:59 截止)九折 59.4 元。《泡姆泡姆》好多衣服版 84 元,折后价 77.28
“三支一扶”招募最新公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一扶”招募最新公示!

广东省2025年“三支一扶”计划定向招募西藏高校毕业生资格审核结果公示各位考生:根据《广东省2025年“三支一扶”计划定向招募西藏高校毕业生公告》有关要求,广东省2025年“三支一扶”计划定向招募西藏高校毕业生已于5月17日13:00报名截止,现将通过资格初审人员名单予以公布,请点击下面附件查看。温馨提示:本次面试采用...
AI漫评丨黄杨钿甜耳环事件 公众要的不是结案而是真相 - 天天要闻

AI漫评丨黄杨钿甜耳环事件 公众要的不是结案而是真相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一场女明星的成人礼,“出圈”的却是那副“天价耳环”。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网络发酵后,网友质疑声不断,矛头直指其父杨某任公务员期间可能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面对沸沸扬扬的舆论,有关方面理应直面正视。雅安当地22日通报事件核查进展:杨某在雅安工作时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且在参加...
# 奇招妙棋!步步追杀,天工巧夺棋局 - 天天要闻

# 奇招妙棋!步步追杀,天工巧夺棋局

这盘巧夺天工的棋局绝对能在棋盘史上享有一席之位,它的精妙之处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红黑双方落子很快,很快就形成了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强挺三卒系列的经典部曲。开局至此黑方选择上又像的变化,红方进军过河,黑方升车,红方天马行空跃马和延。
Anthropic推出Claude 4大模型,可以连续工作7小时 - 天天要闻

Anthropic推出Claude 4大模型,可以连续工作7小时

财联社5月23日讯(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四,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推出了Claude 4大模型,能够连续工作7个小时,可以像人类一样完成一个几乎完整的工作班次。Claude 4又分为两个版本,分别为Claude Opus 4和Claude Sonnet 4。这两个模型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遵循指令,并在处理诸如编写代码和回答复杂问题等任务时更.
官方通报黄杨钿甜父亲核查进展: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官方通报黄杨钿甜父亲核查进展:被立案调查!

关于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涉雅有关问题核查进展情况的通报近期,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情况引发社会关注。雅安市成立由纪检监察、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其父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及其涉雅的有关情况进行核查。现将相关核查进展情况予以通报。杨某于2010年10月报名参加雅安市公开招录公...
无障碍卫生间不是“爱情包厢 ” - 天天要闻

无障碍卫生间不是“爱情包厢 ”

来源:台海网杨希/漫画□王志顺当那对情侣将地铁无障碍卫生间反锁一小时时,他们或许未曾想过,门外轮椅与地面摩擦的声响,正叩击着城市文明的最后防线。这场发生在5月20日晚高峰的闹剧,以“浪漫”之名行侵占之实,暴露出部分群体将公共空间异化为私人领
成绩|2025环塔开局争霸  SS1范高翔最快 刘彦贵追击 - 天天要闻

成绩|2025环塔开局争霸 SS1范高翔最快 刘彦贵追击

5月21日,爱跑·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展开首个长赛段(SS1)的比拼。作为本届环塔拉力赛的首个长赛段,SS1在帕克勒克景区与天山托木尔景区(温宿大峡谷)内激情开跑。赛道途经温宿县壮美的雪山、峡谷与草原,风景如画,充满挑战。SS1特殊赛段全长160公里,起点路段速度较快,14公里后进入复杂的水毁路面,十分考验车手控...
悼念:李云芳是我们市民阶层的女神 - 天天要闻

悼念:李云芳是我们市民阶层的女神

朱媛媛老师跟癌症斗争了五年之后,还是走了,生命定格在了51岁。今天我妈跟我说到这个消息,她说:“她还那么年轻……”满满的都是惋惜。没办法,人类在肿瘤面前,始终都像是等着上帝开出骰子,有的人治疗是有效的,有的人则会迅速恶化,等不到奇迹。这就是为什么享尽了国家一切好处,占据了最顶级资源的头号医学院,招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