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胶质瘤有哪些症状,应如何治疗,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演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也作神经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脑胶质瘤所导致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其占位效应以及所影响的脑区功能。胶质瘤由于其在空间的“占位”效应,可以使患者产生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

由于其对局部脑组织功能的影响,还可以使患者产生其他的症状。比如,视神经胶质瘤可以导致患者视觉的丧失;脊髓胶质瘤可以使患者产生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肌力弱等症状;中央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语言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

脑胶质瘤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先天性遗传高危因素 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其脑胶质瘤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
2.环境致癌因素,某些环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相关。有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例如手机的使用,可能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感染因素,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都曾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并且在绝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病理标本都发现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但是,这两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也不十分清楚。

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
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放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若存在高危因素(例如肿瘤体积超过6厘米、手术切除不完全等因素),也要考虑进行放疗。

放疗包括局部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于首次发现的胶质瘤,一般不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局部放疗根据所采用技术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形调强放疗和三维塑形放疗。对于复发胶质瘤患者,特别是处于功能区肿瘤,有时可以考虑进行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及靶向治疗在胶质瘤的治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替莫唑胺的应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预后。目前,替莫唑胺是治疗胶质瘤惟一有明确疗效的化疗药物。

对于初治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在与放疗同时应用后(同步放化疗阶段),还应继续单独服用一段时间(6~12周期)。其他化疗药物(如尼莫司丁),对于复发胶质瘤的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新近出现的血管靶向药物阿伐斯丁,对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有明确疗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往往是胶质瘤治疗的第一步。手术不仅可以提供最终的病理诊断,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缓解患者症状,并为下一步的其他治疗提供便利。
近年来出现的术中磁共振,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完整切除的完整程度,并减少患者术后功能缺陷等并发症的产生。术中皮层刺激电极的应用,可以完善术中对于运动区、语言区的辨认,从而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保护脑的重要功能。

日常护理及饮食

1.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做好会阴清洁。因术后长时期卧床,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以保持大便通畅。
2.肢体乏力者,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梳子、刷子,练习自己洗脸、洗澡、用手摄取食物等,使患者获得满足感。
3.语言康复训练,从简单的单音开始练习、再到双音、到句子。
4.保持开朗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胶质瘤患者应加强营养,食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过硬食物,以免因咀嚼用力而引起伤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