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个明白丨婚登全国通办后的第一个“520” 我们不再为爱奔波

“520”“521”,因为谐音“我爱你”,这一天成为一年中最受新人们追捧的网红日,因为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让新人不再“为爱奔波”。各地也为新人打造“甜蜜经济”,为爱服务。不过领证前,先解锁一些你必须知道的“爱的小事”。

多地“520”和“521”结婚登记约满

只要感情好,天天都是好日子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地域限制取消,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婚姻登记全国各地通办。

5月份是结婚登记的高峰月,该项政策刚好赶在“520”结婚登记高峰日前出台。新政策实施后,多地结婚登记预约火爆,迎来首批异地户籍结婚登记的小高峰。新京报客户端梳理发现,520和521当日,多地结婚登记预约爆满。部分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推出人性化措施,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

不少城市借此契机,开始尝试“旅游婚登”新业务,打造“领证新地标”,将婚姻登记部门迁入历史保护建筑、公园等热门景点。婚姻登记新规实施,不仅仅是为领证便捷性做了加法,更成为撬动婚姻登记服务全方位优化,乃至催化“领证游”这一“甜蜜经济”的新支点。

新京报微博曾通过网络调查显示,近三成年轻人选择在领证时邀请跟拍,用影像定格这一神圣时刻。

全国各省份哪里结婚最多?

民政部《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是结婚人数最多省份,河南、山东、四川等人口大省的结婚人数也分别排在2023年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次。新疆、西藏和青海以8.3‰、8.1‰和7.9‰的高结婚率位居前列。

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婚率却低至4.2‰、4.5‰。这种数量与比率的倒挂现象,背后隐藏着人口基数、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从各地来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各地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也会有所变化,其中,人口流入较多的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的结婚登记数量占全国比重将会提升,而一些人口外流较多的中小城市、县域地区婚姻登记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会明显下降。

2025年4月25日,民政部官网发布《2025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离婚登记63万对,结婚登记数量较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指出,结婚登记对数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口男多女少、初婚年龄推迟、结婚成本过高、婚姻观念改变等。从2014年至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连续9年下降。

近年来,为缓解青年婚育成本压力,多地政府陆续出台直接经济激励措施,通过“结婚红包”“现金奖励”等形式鼓励初婚登记。

自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份开展了2轮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至今已有49.2万对新人受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

如今,婚姻登记从“跨省通办”到“全国通办”,有助于清除与打通这一大民生堵点、痛点,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就像其他政务服务改革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领证前需要搞清楚这些问题

今天是婚姻登记实施“全国通办”后的第一个“520”,领证前,这些问题先了解清楚哟↓↓↓

资料来源:民政部、新华社、央视新闻、各地政府官网、各地区民政官博、各大景区官博、光明网、金羊网、界面新闻、北京青年报、ic photo、新京报

编辑 常江

设计 卢子雄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