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怒批、目不识丁,两脑空空,难怪两会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当红偶像们动辄千万的代言费与贫瘠的知识储备形成鲜明讽刺对比,娱乐圈的“文化荒漠“现象正引发全民热议。从念错常用字到混淆历史常识,这些被镁光灯包围的明星们正在用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刷新着公众对“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认知底线。当流量明星们连最基本的文化素养都成为奢侈品,这个光怪陆离的行业生态究竟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秘密?

娱乐圈的“文化翻车“连续剧每天都在上演新剧情。某顶流男星在记者会上被问及角色理解时,竟以“这个问题没意义“搪塞,现场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被粉丝称为“人间清醒“的偶像,在直播中将“到此一游“写成“到此一放“,硬生生把汉字结构玩成了抽象艺术。

这波“文盲风暴“席卷半个娱乐圈:北电科班出身的小花在直播中把“忏悔“念成“千悔“,三连翻车堪比语文课堂灾难现场;某当红女星在历史剧中将建党建国时间混淆,让观众集体穿越时空;更有人在外交活动中把中法建交60周年说成40周年,直接把文化短板输出到国际舞台。

数字台词替身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某剧组工作人员透露:“现在能完整背下三页台词的都是演技派。“央视曾曝光某古装剧拍摄现场,主演全程用“1234567“对口型,被戏称为“数字先生“。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拍摄方式,让老戏骨们直呼“看不懂现在的娱乐圈“。

当“绝望的文盲“成为明星代名词,我们不得不追问:是谁在纵容这种文化摆烂?资本打造的流量工厂里,明星被简化为可的商品模板——只要五官精致、话题度高,就能获得顶级资源。某选秀教父曾直言:“我们选的是商品,又不是学者。“

这种畸形生态正在制造恶性循环。艺考培训机构的老师透露,现在考生问得最多的是“文化课最低要多少分“,而不是如何提升专业素养。某影视学院教授痛心疾首:“十年前我们教台词是锦上添花,现在成了雪中送炭。“当“说清台词“都能成为演技评判标准,这个行业的标准线早已跌穿地板。

更值得警惕的是偶像失格带来的社会影响。当00后粉丝为偶像的错别字强行洗白,炮制出“通假字文学“;当历史常识错误被美化为“笨蛋美人“的萌点,这种集体审丑狂欢正在消解知识的严肃性。某中学校长无奈表示:“现在和学生讲‘知识改变命运‘,反而会被嘲笑老土。“

面对愈演愈烈的“文盲危机“,业内清醒人士开始拉响警报。人艺老戏骨冯远征多次在两会提案,呼吁建立演艺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北京电影学院正在试点“文化素养重修班“,给毕业生回炉补课。某视频平台悄然修改选角标准,将“文史常识测试“纳入艺人评级体系。

说到底,观众苦“九漏鱼“久矣。当某历史正剧因为主演写错角色名字遭群嘲,当国际品牌因代言人念错英文单词紧急撤换广告,市场的反噬已经开始。毕竟,再精修的容颜也撑不起空洞的灵魂,再完美的营销也遮不住文化的硬伤。娱乐圈这场“扫盲运动“,或许才是真正决定明星生命周期的终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