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揭秘丨无锡分会场展江南水乡画卷 实业报国奏时代新交响

 
 

总台蛇年春晚继续坚持开门办春晚,倾情打造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人民的春晚。除夕夜,四地分会场携手北京主会场,为全球受众奉献了一台热气腾腾的文化年夜饭。其中,无锡分会场将传统曲调、情景演绎有机串联,呈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绚烂画卷,尽显“太湖明珠”的江南魅力与时代风采。一起走进无锡分会场。

作为全球华人瞩目的年度盛会,蛇年春晚的各地分会场也通过这个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示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和亮点。数据显示,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无锡的热度增长185%。截至1月29日(大年初一),预定无锡旅游总人次和金额均排名全省第三名。预定到无锡的人次增长率排全省第二。其中年初一外地游客接待量比同期增长93%。

东北游客 柴冬艳我们是从黑龙江来的,这一次我们上江苏来,也上无锡这个地方,它是(总台)春晚的分会场,清名桥,很出名,然后我们今天来到这儿,感觉特别开心,这儿年味道很浓,过年的感觉不同,然后也体会体会南方的、江苏的、无锡的不一样的年。

作为中国大运河途经的重要城市。无锡保留了古运河上最古老、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清名桥,而蛇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就设置在这里,这里是欣赏江南水乡生活的最佳角度,清名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春晚主舞台以吴冠中画作《怀乡》为灵感,清脆明亮的琵琶,伴随着柔和婉转的吴歌,顾恺之、徐霞客、苏轼、范仲淹等与无锡息息相关的历史名人“穿越而来”,吟唱出各自心中的“无锡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负责人 刘欣:千年来人文之盛这个是吸引人的特点,但是其实当代人的奋斗也很好,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把千年以来和新时代能做一个关联,通过古代的这种千年文脉的积累,能够映射到现在这种无论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是中国人这种对自己人生那种奋斗。

由演员赵正阳饰演的顾恺之,生活在我国东晋时期,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称为“画圣”,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曹植的《洛神赋》转化为一幅极具感染力的画作。

诗人苏东坡出生在巴蜀大地,自35岁第一次来到江苏,到与世长辞,长达30年的时间里,共计14次频繁往来于江苏境内。

演员 吴我觉得这个节目的形式特别好,在一个短时间内让大家梦回那个年代的古代的那些文人仕士,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出来,然后向现在的观众朋友来表达情感。

演员 倪妮因为我是江苏人,虽然我现在不在南京。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所以很幸福,很开心。无锡就是一步一景,你看分会场有小桥,有流水,然后有曲儿,有诗,有戏有舞。就是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像一个卷轴一样在你面前展开。

除了见证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锡还被誉为“百年工商城”,百余年的工业发展史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工业建筑,这些老厂房成了无锡坚守实业的象征。为了选取最佳拍摄角度,春晚导演组提前一个多月走访无锡老城实地堪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执行导演 刘翔宇:我们抓住这个特性,选择一个代表工商业文化的大船进行了改造。这个船上我们放了一些有无锡历史进程的特征、还有民族工商业的代表,是中国的纺织厂,还有一个造船业的发展,我们把所有的元素都融合在了这艘工业大船上面,然后把它放到了代表运河文化的场所中,整场的表演设计都发生在这个舞台上面。

南尖公园所在地曾是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和繁忙水运的港区码头,场地内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仓储建筑群,‌今年春晚,无锡还把纺织女工舞蹈搬到了这里,回望过去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舞蹈总监 杨嵘20多名舞蹈演员立在足尖上的纺织女舞蹈,把我们百年工业纺纱,第一棉纺厂纺纱的实业报国精神精妙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接下去我们造船铿锵有力的造船舞,把这种火热的热情也是展现出来。

从“千年文脉”到“实业报国”,无锡分会场舞台的设计以“水”为线索,通过船行千年的动态叙事,打造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画面。此前,导演组曾多次苦恼于场地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拍摄方式难以全方位展现水乡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影视化执行导演 任唯彤我们跟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拍摄呈现都是靠舞台的灯光,但是这种灯光形式有很难体现出江南美景的这个感觉。

最终,导演组选择用百盏鱼灯照亮古老运河,千架无人机点亮夜空,同时燃起璀璨烟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视觉总监 申宇杰:总台技术局提供的无人机航拍的虚拟,之前可能都没有用过,因为它通过航拍对整个现场的扫描我们制定航线,可以实时在无人机上面去嫁接虚拟ar。以往的舞台都是用摇臂和电轨,今年通过无人机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在航拍的情况下把虚拟画面接进来,它完全不受机位的限制,可以通过航拍在整个空间内进行任何角度去拍,然后可以实时地带到这些虚拟效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影视化执行导演 任唯彤(水面)我们这次换了一个拍摄的灯光打光模式,使用了6000到7000个灯笼,红色的、黄色的以及河面上漂浮的鱼灯,还有花灯,用道具的点光源形式去打造江南美景的视觉冲击。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乐团共奏《太湖美》;千人二胡齐奏《无锡景》,拼出新年“福”气。琵琶、二胡、口琴……余音缭绕中,无锡张开双臂拥抱多元文化,当华乐与交响乐交融,无锡这座音乐之城的独特魅力便呈现出来了。

近年来,无锡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始终保持着“快人一拍”的节奏,建设交响音乐厅,成立无锡民族乐团、无锡交响乐团,积极打造“世界音乐之都”品牌,把音乐的活跃因子融入城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江苏无锡分会场舞美总设计 王琛我们就在太湖的鼋头渚那边搭建了一个水舞台,然后还有船的概念在里面。我们想有一个千帆竞发,在太湖这种宋式的大的渔船,动势整个做一个发散的感觉,特别像有鼋头渚奔向太湖千帆竞发这样生生不息的一个画面。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赵聪:非常荣幸和吕思清老师可以一起中西文化的碰撞,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融合在一起,也体现了无锡国际化的追求。

除了动人的景致,今年春晚无锡分会场还将非遗元素融入演出当中,惠山泥人、精微绣、紫砂技艺一一亮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无锡精微绣)传承人 赵红育:我这一幅画其实是一幅青绿山水画,绣的是太湖泛舟,太湖边上青山绿水。这一次央视分会场在我们无锡,我们作为无锡人觉得非常的自豪,无锡的精微绣通过春晚能够走向全国,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到,所以非常自豪。

名人、名画、非遗、小吃,二胡、琵琶、口琴、小提琴,清名桥、映月里、梅里古镇、鼋头渚……多元素、多场景炫目交替,传统曲调勾勒江南水乡风情,传统华乐与交响乐中西合璧,无锡分会场生动铺展开一幅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绚烂画卷。

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黄维总台春晚成功举办以后,进一步点燃了江苏无锡分会场的人气。从统计数据看,年初一、年初二两天,全市纳入统计的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和乡村旅游点总游客数超过了43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翻番。以我们分会场主舞台所在的清名桥历史街区而言,两天的游客数将近50万人次,真可谓人气井喷。

文物胜迹尽显江南风韵,人文厚重名家大师辈出,山美水美的无锡宜居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也是展现中国繁荣之姿、开放之态的窗口。新的一年,欢迎大家走进无锡,品味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遇见大运河畔的最美非遗。

(总台记者 李筱 钱进 吴隆 陈晓群 刘雅晴)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