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纯爱片打动不了我们了?

如果不看日本这个标签,《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就是一部韩国电影。

韩剧早古三宝,车祸、失忆、白血病,该片将前两项原封不动的照搬,仅把最后一个白血病换成了心脏病。

女主因车祸失忆,昨天发生了什么完全不记得,全靠日记回忆,男主患有家族遗传心脏病,两人因一次假表白相识,从假情侣变成真相爱。

他们努力让这一天变得很快乐,女主拼命记起,男主让他忘记,这样当离别发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伤心,起初的爱情有所图,但最后成了纯粹的无条件的纯爱。

结尾处,女主提出可不可以让“不能爱上对方”的第三个条件作废。

男主说他早就打破了,没什么惊天动地,也没什么反转,就是娓娓道来的俗套,融合了日韩特色的老派。

但这种套路并不难看,何况故事还是一个某种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对于求轻松观影的观众来说极为友好。

男主的遗愿被完成,女主没有忘记男主,好朋友退出了这场爱情,依旧跟女主好如当初,他们都没留什么遗憾。

在主线爱情之外,片中还有一条励志线,温情且不失真挚。

女主车祸失忆,家人不离不弃,好友相伴左右,自己积极面对,即便每天早晨都很绝望,但开心的活下去总会有希望。

男主父亲因妻子去世而颓废,工作辞了,小说不写了,每日借酒消愁,男主看在眼里,主动担起重担,支持姐姐外出写小说,鼓励父亲勇敢面对,对每个人都灿烂,似一缕阳光暖洋洋。

只是这种纯爱+励志的类型片好像再也打动不了我们了,想被感动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2010年《初恋这件小事》可以叫人泪目,同为纯爱片,但2024年的《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看完后内心毫无波澜。

十四年,虽非沧海桑田,但也物是人非,随着各种版本的迭代,各种魔法对轰的出现,以及追随所谓正确,爱情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变字。

我们变了,从相信纯爱变成了看着很假,当下社会怎么会有无物质条件的爱情,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没有夯实的地基就不会有高楼大厦,同理,没钱也就失去了谈恋爱的资格,这是如今的共识,没人陪你吃苦、长大,大家都想要现成的。

所以片中的爱也许是真的,但放在现实当中就成了幻想了,就像逢年过节男女之间表达爱意好像只剩下转账这一项选择了,钱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爱反而退居次席,甚至更远,感动自然也就淡了。

环境变了,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男女矛盾越来越尖锐,一点小问题都能放大数百倍,每个人都在强调特权非平权,每个人都在追求权利非义务,必须要有单方面的付出且不讲究回报。

宠本是一个褒义词被硬生生的变成了贬义词,在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加持下,以前的道德观、家庭观、伦理观统统作废,取而代之的是什么都要顺从的宠上天。

因此,避而远之、小心翼翼本来不该成为爱情的主旋律却喧宾夺主,在压力丛生的社会中,单身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可以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所以片中双向付出的爱就显得可望而不可及了。

三观变了,生活与现实让爱情不再平等。

所谓爱情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谈爱可以,但更多时候得多聊聊钱,可普通人为生存奔波已经很劳碌了,又怎会有闲钱来谈爱。

古人诚不欺我,潘驴邓小闲如今依然是圣经,潘安的貌,驴儿大的行货,似邓通有钱,小心翼翼的呵护,要有闲工夫陪伴。

以前是有一个满足就行了,但现在得具备两三个以上才能俘获人心,但除了驴这个有些人确实天赋异禀,其他四项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却难如登天。

颜值这玩意儿纯基因问题,身高、长相这些是硬伤,非人力可为。

有钱要么继承,要么能力强,可现实中哪来那么多强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不可取,如今女性独立,男性觉醒,没人再掏心掏肺的不为所图的付出。

至于闲工夫更是无稽之谈,朝九晚五不是常态,每当某个地方爆火,除了网红之外,剩下的受众基本就是女性,工作日谁会有时间到处游山玩水,解放心灵呢。

再看片中的男女主,男主很帅,女主家有钱,一个可以乱杀,一个能够不考虑生活问题,这不就是潘与邓嘛,最重要的两项都有了,何愁没有爱情,但这种相遇的概率太低了。

由此可见,以往的爱情观全都不适用了,有人跟得上,那就继续相信,有人跟不上,那就选择拒绝。

两种矛盾相对立,短时间内不可调和,所以不是《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不好看,是纯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