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不吹不黑国庆最佳,顶级制作场面,好看

摸着良心说,

万里归途》好看。

尤其是其中的情感表达部分,真的是非常非常优秀的。

以我浅薄的阅片量来评价:

是世界顶尖的表现手法,

又拥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收敛。

让我用两个字形容这部电影,

就是——“克制”,

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克制”。

真实场景的搭建和取景,

爆炸和特效都有“烧钱”。

再加上演员的演技在线,

没有过多的“绑架式煽情”。


真的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看过最好看的主旋律电影。

上映7天票房破10亿,真的是实打实口口相传的高口碑。

也使这部影片,一步步走向2022年国庆档冠军的宝座。

以下开始涉及剧透


01

先说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情感的克制。


在以往很多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我们实在是看过了太多的嘶吼、挣扎和歇斯底里。

但是中国人骨子里,对于情感的表达其实大多是内敛的。


比起大声呼唤热爱;朗读誓言;抒发思念;表达痛苦。


中国人更多的是坚韧不拔,咬紧牙关的精神(并不是鼓励这种精神)


只是这种不那么激昂和悲愤的隐忍,过于贴合我们的生活,所以刚好可以直击人心。


我只讲两场戏,但是这两场都涉及重大的剧透。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剧透并不影响你的观影体验,可如果还是介意的话,可以看完电影再来看文章。

第一场是:


张译扮演的男主角宗大伟,与老章(张子贤饰)的妻子白婳(殷桃饰演)相见。


原本这趟撤侨任务的主要负责人是老章,但是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


吃饱喝足的几个人站在街上唠嗑,你也不知道这么危险的地方,几个人为啥站在街上唠。


结果反叛军突然与武装部队交火,老章颈部大动脉中弹,直接挂了。


在吃火锅的时候,老章其实已经挂像要领盒饭了。


因为他在不停地絮叨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镜头语言给得太足。


给这么多家庭铺垫,还能在执行任务时不死的角色,只有《复联2》的鹰眼。

老章应该是被剧情杀死了,所以宗大伟才能担负起执行这项任务的重任。


否则他应该回家了,他老婆马上要生了。


而见到老章媳妇白婳以后,宗大伟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白婳说,你老公死了。


这场戏从头到尾都没有正面拍摄。


宗大伟一直在不停地点烟,打火机却不论如何也打不着了。


白婳把烟从他嘴里拿出来继续追问。


这时候摄像机突然拉远了,拉到了现场其他人身上,所有人都在忙忙活活登记姓名整理行李。


宗大伟和白婳变成了远处的背景。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也没有人任何肢体上夸张的表现,甚至连常规捂住嘴巴,拥抱哭泣的场面也没有。

镜头回到这两个人跟前时,宗大伟应该已经把事情交代完了。


远处有人走过来询问白婳人员和物资分配的问题,她也没有任何悲伤表现。


只是又向对方介绍了一遍宗大伟,重复了一遍她刚刚跟大家说过的一模一样的话。


后来白婳对宗大伟说,我不能告诉其他人,老章死了。

这100多个人是她手下的员工,大家会因为恐惧而垮掉,失去希望和走出去的力量。

第二场是最后一场戏。


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场戏真的是神来之笔。


刚刚完成任务的宗大伟回到北京之后,并没有任何热烈欢迎和感激涕零的大场面。


连鲜花、采访、记者、接机啥的都没有演。


直接转到一场万家灯火的下班戏,整理好衣物的他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车。


像无数个下班族的无数个下班的夜晚一样,灯火通明的北京拥堵得水泄不通。

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恰逢新年,一朵巨大的烟花在宗大伟头顶上的天空中绽放。


周围的人没有任何反应,只有他应激地颤抖了一下。


噼里啪啦的烟花照亮夜空,此时的我也才琢磨过来:


连我自己都还没有从战火纷飞的“怒米亚共和国内战”的紧张气氛中走出来。


而电影,已经把我们拉回到家长里短里了。

宗大伟平静地朝自己家楼栋走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又梦幻。


迎面撞见的邻居问他回来啦?仿佛在问候一个每天都按时回家的下班族。


楼下的邻居在争吵一些鸡毛蒜皮的装修噪音问题。


走在自己家门口,大门开着,全家人忙着张罗丰盛的团圆饭。


宗大伟的老婆,在明亮的灯光下,抱着他们刚出世却未曾谋面的孩子。


家人们抬头看见他以后,完全没有任何激动的眼神、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


稀松平常,没有一丝颤抖,只是说了一句:“回来啦!快洗手吧!”

宗大伟慢慢靠近妻子,从她手里接过孩子。


被家人斥责不洗手之后,他匆忙把孩子递给母亲,准备去洗手。


满眼泪光的妻子轻轻拉住他,问了一句:抱完孩子都不抱抱老婆吗?


在这个拥抱之后,镜头拉远,家人的饭菜上桌,全剧终。

这场戏真的收得太漂亮了。


任务成功以后,马上转到繁荣又温馨的北京,除了与战场形成鲜明地对比之外,还让你觉得很突然,有什么东西卡在胸中没有办法抒发。


直到最后这个有一点羞涩的拥抱,才是整部电影的泪点巅峰。


我现在敲出这段话,依然眼含泪花。


为了缓解退场时候的肿眼尴尬,片尾特地加了一个搞笑彩蛋。


刚好给你时间收拾心情、收起眼泪,离开影院。

这场戏不论放在任何国家的任何评价体系里,都是非常优秀的。


同时又体现了真实的中国特色


家人之间并不会有太多的激动、拥抱、呐喊和宣泄。


不论你离开家多久,经历了什么,到家的一瞬间,父母只是会非常普通地接过你手中的行李,简单说一句:“回来啦?”


当然了,在这之前家人的紧张并没有进行描述。


也许因为父母亲戚根本不知道他去哪里执行任务了。


就算知道,在飞机落地的时候,他们也早就接到平安抵达的通知了,悬着的心早就落地了。


所以,宗大伟到家的时候,家人们只是在迎接一个正常下班回家的男人,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某一天一样。


真的非常真实和生活化,又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在使劲儿摁着观众的情绪,太克制了。

02


另外,再说一下场面和制作。


这部电影的制片和出品方之一是《流浪地球》的郭帆影业,担任执导工作的是导演联盟里的饶晓志

郭帆的说:这部片子更偏向于文戏部分,讲述的是一群几乎毫无武力值的普通人在危难与艰险面前的“归家”故事。


确实,主角们既不会中国功夫,也没有任何武器,甚至连手枪都不会用。


他们唯一的防身方式就是防弹衣

话说《万里归途》里有几个地方,真的非常应景《子弹列车》。

打中脖子

射中胸口

《万里归途》里,执行任务前的老章被射中脖子丢了命。


徒步穿越沙漠前,王俊凯扮演的成朗被射中胸口,却被防弹背心救了一命。

回到电影里,手无寸铁的外交部工作人员只能靠一张嘴来疏通与谈判。


文官的“无力感”,这与炮火连天的真枪实弹场景,形成了对比。

如果你坐得比较靠前,会有实实在在地战地感受。


枪声、炮声、爆炸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朵,没有任何绿幕的塑料感。

据说导演真的花费4个多月的时间,在青岛东方影都搭建出了一座非洲小城——“努米亚首都”。

实体建筑78栋,房屋构造,内部陈设全部根据中东废土风设计。


大到临街店铺,小到糖果饮料,地上破烂的包装纸上的阿拉伯语标识,细节都非常精致。

小镇上的植被,也是从南方运来整棵的椰子树棕榈树

美术指导李淼告诉记者,“我们在影都搭建的努米亚共和国首都的街道都有科学的规划,比如每条商业街主营项目是不同的,有菜市场、有中东特有的奶茶店,还有饭店、服装店、银行等等;小街道分布着药店、手机店、眼镜店、通讯移动产品售卖店等等。每一个店都做了精巧的陈设,走进去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感。”

而称得上大场面的侨民荒漠迁移,也是在宁夏实地拍摄的。


《万里归途》中的许多的大场面,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过硬的。


每一场戏都能让观众感受到经费在燃烧。

因为场面足够真实,也给主角的表演增加了“演技加持”。


讲述外交官故事的电影,是没有任何动作戏加持的。


所有的表演只能靠表情和台词,张译真的尽了全力。

在张译优秀的表演里,流利又情感丰富的阿拉伯语,已经算不上特别大的亮点了。


而我觉得张译表现得最好的,是宗大伟身上的那种狼狈、脆弱和心惊胆战。


虽然光环下的主角依然勇敢有担当,但是外交官不是特种兵,该怂还得怂。

不同于很多作品中英雄伟光正的形象,宗大伟似乎没那么高的觉悟。


他不想去前线,也不想参与更多的工作,他想回家。


一张臭脸和满腹牢骚开局。


张译刚出场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有一点儿犯嘀咕的:


该不会又是那种“犟驴”主角形象,从头到尾一张倔强的扑克脸


得知边境还有1000人需要解救,安排工作的时候人手不够。


宗大伟也没有主动请命,依然缩在角落里满脑子都是回家,回家,回家。

事实证明,张译在后面很多场精彩的戏:


有幽默、有无奈、有勇敢、有胆小、有颤抖、有脆弱。


他怕死怕得要死,他不去救人就是因为怕死。


“怕死”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所有人都怕死,只有“丧尸”才不怕死,“幽灵舰队”才不怕死。


更何况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战斗训练的普通外交官,他能去前线撤侨,可能仅仅是因为自己精通阿拉伯语。


宗大伟这个角色非常“活”,是一个真实的人。


握不起枪;害怕到干呕;从头到尾都在说谎;耍各种小聪明蒙混过关。


他让你觉得这位主角是一个人,他太弱小了,原本很难保护任何人。


可关键时候,他还是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来扛事儿。


你就觉得他满脸写着“大冤种”,可也真的是无可奈何。


如果有靠得住人可以托付,

谁愿意在危险面前站出来逞英雄?

大到战场,小到家庭,

很多人都是被迫成为顶梁柱或者英雄。

03


有不少人依然觉得假了——撤侨不可能这么狼狈?


我们把眼光拉回到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也是电影原型。


努米亚共和国当然是虚构的,

努米亚——>利比亚

哈扎卡——>卡扎菲

图利斯——>突尼斯;

导演的谐音梗玩儿的可以的。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年轻的外交官成朗(王俊凯饰)带着100多人进入沙漠。

而在利比亚撤侨时,也确实有一群人走进了沙漠。


人数更多,也更加不可思议:1000多人,还有一个刚刚出生15天的婴儿,以及刚刚做完剖腹产的母亲。


这1000多人来自同一家中国公司——华丰公司。


他们在利比亚的项目被波及,近千名员工被困。


而且有不明身份的歹徒对他们轮番攻击,他们的财物被抢劫,工地也化为了火海。


没有交通工具,前往1000多公里以外的首都成为奢望,穿越200多公里的沙漠前往班加西成为唯一的选择。

幸运的是,这1000多人在行进途中,得到了附近村民的帮助。


为了感激中国人为利比亚建设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动乱带给中国人的灾难而抱歉。


村里的人想尽办法找来20辆卡车,一路护送这上千人赶到班加西。

最后说一些缺点。


第一、是一个善意的提醒,电影应该分级的。


很多场面过于血腥,其中有两次突然的爆头。


如果分级的话,这几次枪战和血腥场面,可以说是非常漂亮的设计了。


其中有一次神反转,就是政府军对宗大伟他们说这里很危险,不论是谁都有可能挨枪子。


这句话刚落,一颗子弹从他的脑壳上横穿了过去。


还有第一场爆炸戏过后,地上满是残破的尸体,一个只剩下半截身子的路人和他流了一地的肠子。


而且他还活着,拖着破碎的上半身扭来扭曲。


另外还有一场戏,坐在残垣断壁中的百姓们满脸绝望。


不得不面对失败的政府军战士,拿出手枪抵住下巴,了断了自己。


作为“爽片达人”,我自然觉得看得很爽。可电影院还有很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孩子。


我的座位前前后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看电影的,看到后来,有个孩子已经开始嘀咕不敢看了。

第二、也许是因为王俊凯长得实在是太精致了,与画面格格不入。


倒不是说他演得不够认真,看得出来其实已经在努力转型了。


可是确实形象上过于稚嫩了些,说25岁实在是牵强了,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不论是面部轮廓、发型刘海,还是五官,怎么好像还纹了美瞳线,全程有眼线的感觉。


直到最后一场戏,王俊凯才渐入佳境,可是时间已经不多了,有些遗憾。

第三、有几场比较尴尬抓马的戏,其实可以再缩短一下。


轮盘赌实在没必要出现两次,为啥这些人这么爱玩儿轮盘赌啊。


我再一次想到了《子弹列车》。

而且同样的桥段实在没必要刻画两次,我其实明白导演的用意。


是要把宗大伟第一次轮盘赌中,因为懦弱丢掉的面儿给捡回来。


可这段戏实在太长太抓马了,与整部电影的调调有点儿不符。


另外,整部电影里的反叛军都满脸写着“我是变态”,个个都像是《新警察故事》里的阿祖。


(不是说长相)

反派实在是太抢戏了,在这种片子里其实不需要这么独特的反派。


不过,这些缺点都瑕不掩瑜,整体上来说,《万里归途》是我最近几年看过最好看的国产电影之一。


还没看的小伙伴,值得去贡献一张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