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追得一肚子气之后,该如何排解负面情绪

《京华烟云》剧照

二是可能是因为导演是名导,还有几个自己也比较喜欢的演员在剧中,舆论也在热炒,这种剧可能很受欢迎,但自己其实不一定喜欢,往往也是一边追、一边骂,直到追完为止。比如《何以笙箫默》,这个电视剧先是好多人议论,再一看网上点数30多亿,就好奇害死猫了。开始剧情还有点吸引人,就追上去了,结果就是边追边骂而终。

三是家人在追,就“被迫”瞄上几眼,结果被剧情套住,就和家人一起边追边骂,追完之后往往还要骂几天,发泄完才算了事。这种受环境影响的事情怨不得别人,不能追究家人或者其他人的责任,就算别人推荐给你看的,问题也在咱自己身上。千万不要为这个事影响家庭和谐和其他人际关系。有的人为了追剧和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很不好,不合情理。

当然,我说的“骂”只是个形容词,实际上就是批评,不是谩骂。我的骂,基本上集中在三个点上:

一是编导完全不顾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的现实生活逻辑,想当然地设计故事情节,使电视剧失去了真实性,令人无法接受。这个时候我的情绪针对的是导演,我就想不通,难道将心比心你不知道剧中人不会那么说、那么做吗?你为什么非要“逼”他这么做呢?我就责问:焦菊隐当导演的时候,总要求每一个演员为角色写自传、搞清楚人物的性格逻辑再演,现在的导演都没有这样的要求吗?还是导演自己就无所谓,让演员随便演?

二是演员缺乏起码的自我修养,但我的情绪仍然针对的是导演:演员演得不对,主要还是导演的问题,可能是导演指导不到位,也可能是演员悟性差还是用了这样的演员。所以看到演员不入戏在那边硬哭、硬笑,我基本上不骂演员,就骂导演水平不高或者用人不当,占用屏幕资源,不负责任。有位导演朋友跟我说:没办法呀,我说了不算。我心想我就不信这个,难道说了不算咱不导就完了,我不导还能把我名字写在片头上、让我承担责任吗?

三是对电视台不满。那些个“烂片子”为什么要放出来“伤害”无辜观众?我们坐在家里好好的,我得罪谁了,让我看这种烂片子?不少电视剧编导频频用各种剧情、各种不堪的表情和语言来侮辱观众的智商,给我们加重了生活的“负担”,你电视台片子不审、不把关能播出吗?有些烂片子放了几集恶评如潮,你停播就完了,不但硬要播完,有时还重播,还一遍一遍重播,实在叫人想不通啊!

为了排解这种不满情绪,我的办法不仅仅边看边骂,还写出文章来批评、商榷、建议修改。比如看完《我的兄叫顺溜》写了一篇《电影〈鬼子来了〉主人公被杀很有创意,却被拙劣模仿》,对从其结尾的情节对编导提出了批评(收在本号文章《电影电视剧评论合集》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批评指正一下。)

再比如看了编剧陆天明的《苍天在上》等剧,写了《给主旋律影视作品提个醒:主题好还要细节真实》,发表在2002年10月31日金羊网-新快报。最发泄情绪的文章是《〈京华烟云〉弱智的编导》,发表在2005年11月17日《 东方早报》,本号也有收集。当然,我也写了一些表扬性的剧评,我追剧也追出了许多正面情绪。

总的说来,尽管电视剧编导演也不容易,但不仅履行为了自己的政治责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工作责任,也为了对观众的尊重,为了不刺激观众的负面情绪,还是要尽可能把作品搞好,搞不好就不拿出来,可以不可以?

当然我们当观众的,不仅要提高欣赏水平,也要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文艺界、影视界创作和播出好作品;同时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好看的影视作品果断止损不看;万一忍不住看了,就骂几句算了,不要太较劲。(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