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想到,
因为泡菜,我们已经被“死缠烂打”将近三个月了。
上次是因为他们急了↓↓↓
妹想到,
新的一天,新的生气,
他们又一次“莫名其妙”地急了↓↓↓
李子柒靠着田园牧歌式生活可是红遍海内外,
因为作品质量高、影响力大被越南人1:1抄袭就“算了”
#缺课的同学《完全活成了另一个人?》
她一个四川绵阳人
竟然因为在视频里随便做了点泡菜↓
#众所周知,四川泡菜是巴蜀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人家趁着过年前腌点儿泡菜怎么了?
就被围攻了???
#不用猜都知道,又是他们!韩国人!
好家伙,
还搬出“泡菜冰箱”来证明“泡菜起源论”↓
最后用“贼喊捉贼”的方式在评论区刷屏,混淆视听↓↓↓
只要看过的,
基本上都忍不住摆出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不解
并且得出如下结论↓
怎么,只要是泡菜就一定是韩国泡菜了么?
况且整个视频也妹cue韩国泡菜啊……
可以说,与韩国、韩国泡菜都毫无相关,
韩国网友却因此在评论区搞人身攻击,实在是太过分了
#看到新闻的暴躁老哥在线不解
而且就算是论泡菜的起源,
很显然我们也没在怕的↓
不过,这也不是他们头一回莫名其妙地群情激愤了……
李子柒做个柿饼,
他们也要宣称“柿饼是韩国的”↓
……
任你韩国人再怎么煞有介事地“科普”,
介绍什么“高丽”“朝鲜”“新罗”
稍微一查就知道,
你们吃柿饼那时候已经是清朝了↓
#反而再次帮大家复习了“韩国历史上是我国的藩属国”
而咱们国家,
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柿饼是什么时候的呢?
说实话,
估计很多人对于韩国人争做“宇宙起源”的行径
已经不那么惊奇了
#甚至只想看他们的笑话并且投稿给@迷惑行为大赏
巴特!
任由他们这么偷换概念下去,
不了解情况的欧美人(甚至亚洲人也会被洗脑)真的可能因此
“不懂就问,这不是韩国泡菜吗?”
“原来中国也有柿饼啊,这不是韩国的传统食物么”
“为什么要在东洋风的舞台视频下面cue中国呢”
……
#提到东洋风就来气!
其实,从“汉服挑战”、“韩服挑战”
到“死丫头”于正和韩国人对线,
#这边建议复习下《又在贼喊捉贼?有完没完》
还有韩国古装剧的“汉化”风潮,
“东洋风”的关注度一直就没降过。
插播一条科普,相信很多i橘子估计和橘一样,
一开始听到这个词,只能想到下面的定义↓
但是在韩国人眼中,
“东洋”其实指的就是中日韩东亚三国,
更类似于汉语中“东方”的概念。
“东洋风”能引起轩然大波,
除了因为上面提到过的“汉服”事件
以及这看起来更像国漫的韩漫↓
还拜(层出不穷的)东洋风爱豆舞台所赐。
从最早打出“东洋风”招牌的VIXX↓
#16年参加国内综艺《盖世音雄》时中国制造团队给他们设计的舞台造型
#17年小小“出圈”的舞台《桃源境》,同样的改良汉服、扇子、中国风泼墨布景摇身一变成了“东洋风”
到最近引起争议的KBS舞台↓
关于挪用中国文化的口水战就没停过。
你瞅瞅,
这运用了祥云、竹子、松柏等等大量中国元素↓
还不够!
还大胆地使用了“简化版”团寿纹↓
#团寿纹大家必然都见过↓
成员服装上不仅有汉字,
还有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中国结↓
按理说,
用了中国元素和概念就大大方方地承认,
可服装品牌方一直含含糊糊且固执地用“东洋风”指代↓
这一风波没等到解释,
最近回归的(G)I-DLE也走起了所谓的“东洋风”路线,
光是这个珠帘面纱,
韩国网友都一面嘴硬,一面心虚↓
更别提这浓郁春节气息的窗棂↓
以及“千手观音”↓
承认吧
“是叫做东洋风,有和风有中国风就是没有韩国风”↓
网友们一气之下“顺藤摸瓜”“摸”到了不少团体。
看这明晃晃的“李小龙”↓
大写加粗的中文书法作品↓
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中国龙”↓
甚至有舞台背景让人一度怀疑
他们正在张家界打歌↓
#看这几座假山↓
就这,
都能硬生生说成“东洋风”↓
再历数“东洋风”热度下,
被采用却得不到正面认可的中国元素,
那可就太多了↓
#团寿纹,你真的出镜率很高
还有在乐器、曲风上打“擦边球”的↓
明明作曲家本人承认使用了中国乐器,
却只在节目中宣传“韩国国乐”↓
?“中国”这两个字真的很难打吗?
懂了,
韩国元素=韩风,
日本元素=和风,
中国元素=东洋风?是这个意思吧
#在生气了在生气了
中韩两国有些重合的文化元素很正常,
(毕竟有历史地理因素)
只是一个劲儿地模糊中国的形象,
把概念扩大成“东洋”,甚至进一步挪用或者偷换,
再加上K-pop的影响力,
怕是以后再说到这些元素起源是中国,
也会“百口莫辩”……
我们不排斥文化输出,
更不避讳文化交流,
只是这种不合理的盗用和文化“侵略”,
真的不可。
最后一句,
如果还这么用“东洋风”概念的话,
建议“K-pop”一律称作“Asian-pop”。
(部分素材来自于@观察者网、@南韩聪明事、@瓦特梅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橘子君联系)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