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驹
(1888-1936)
原名区家驹,字仲吾,生于顺德县伦教乌洲乡
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粤剧“花旦王”
有“广东梅兰芳”之称
在粤剧界和粤剧戏迷中,提起“万能泰斗”薛觉先、“艺术大师”马师曾,可谓有口皆碑。可是,对扶掖他们成名的一位粤剧前辈艺人,却知者不多。
这位粤剧大师就是千里驹,他所创造的“驹腔”驰誉剧场曲坛数十年之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观看了千里驹的演出之后曾说:“千里驹是我崇拜的一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扎实学戏练就“花旦王”
千里驹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只读过几年书,10多岁就入戏班学戏谋生,先后拜名艺人扎脚胜、架架庆为师。千里驹从他们身上学到多行当的唱功、表演艺术,打下了全面扎实的艺术基础。
有一次架架庆领班到东莞石龙镇演出时,千里驹有幸遇到一位“伯乐”,他就是当时戏行机构中最具实力的宝昌公司东主何萼楼。何观看了千里驹在《夜送寒衣》扮演刘秀音的表演后,就非常赏识他,并付出重金把他调到宝昌公司属下的戏班。此后,千里驹虚心向肖丽湘、小生聪等名艺人,以及乐师、开戏师爷(编剧)等前辈学习,舞台技艺飞跃提升,逐渐成为剧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起初,他以擅长风情戏出名,又以善演苦情戏著称,获得“悲剧圣手”美誉。他和小生聪合演新剧《安仲根刺伊藤侯》,在“赠剑助夫杀敌”一场中,唱了一段[滚花]。精彩的演出获得观众肯定,称他为“花旦王”。他的[中板]唱得也异常出色,因此也被誉为“中板王”。他的口白更为了得,被同行和观众赞誉为“黄金般的念白”;在著名悲剧《金叶菊》中,扮演周淑英“读家书”,经常博得山呼海啸的喝彩声。观众称赞说:“光是听干里驹的读家书,就值戏票钱!”
▲千里驹故居在顺德伦教乌洲的老街巷中,故居主体部分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
梅兰芳给予他高度评价
千里驹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嗓音略为沙哑,有一只手不是很灵便,但他能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吸取他人长处,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同时,他的思想比较开明,能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敢于突破旧传统,大胆革新,独辟蹊径。
他在旦行中首先尝试把官话唱子喉改为白话唱平腔;他在唱[中板]和[滚花]时,根据自己的嗓音不够高亢明亮等条件,多选用中音区,因而吐字行腔驾驭自如;他首先把喉管、短箫引入“棚面”,丰富了伴奏乐队的表现力;他又很重视运用曲白手段塑造人物艺术形象。他所创造的“驹腔”驰誉剧场曲坛数十年之久。
20世纪30年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来广州献艺,在观看了许多粤剧艺人的演出之后说:“千里驹是我崇拜的一人,因为他演戏七情上面,且剧中人化,处处不肯放松,绝无欺台之弊。唱曲能露字,口法极佳,又能咬线(指唱曲与伴奏吻合),是一个完全掌握演出艺术要领的艺人。”对千里驹给予高度评价。
▲千里驹故居里挂有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戏迷送他的镜屏。
乐意在艺术上帮助别人
千里驹不仅技艺高超,艺术贡献和影响很大,而且为人正派,戏德高尚,乐业敬业,戏班中人人都称赞他“好衣食”(工作认真负责),被戏行内外尊称为“伶圣”。他演戏态度严肃认真,不管任何情况,从不“欺台”(偷工减料,马虎了事)。据说有一次在石湾演出,他表演上了楼阁而忘记表演下楼,引起观众不满。他马上警觉,打手势让乐师再起锣鼓,重新细致表演上下楼,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时传为佳话。
他还乐意在艺术上帮助别人。著名艺术家薛党先、马师曾等人,都得到过他的栽培和扶掖。当薛觉先在环球乐班,只是充当名艺人朱次伯主演的《夜吊白芙蓉》的书僮一角时,千里驹慧眼识俊才,把他调到人寿年班来。后来破格提拔使用,让他扮演西装戏《三伯爵》中的请青年伯爵富有余,并特地嘱咐开戏师爷为他的角色增加戏份,以充分发挥其才能。薛觉先果然不负所望,一戏成名。马师曾与千里驹合演《苦凤莺怜》,扮演次要角色余侠魂,按戏行规矩,次角不能占过多戏份。但是由于千里驹的宽容和支持,马师曾自创的“乞儿喉”才有机会在台上表现,并为观众所赏识而广为传唱。其他著名老倌如白驹荣、靓少风、嫦娥英、白玉堂等,也都得到过千里驹的教益和扶持。
数十年的舞台生涯,千里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1936年3月20日,这位德艺双馨的一代粤剧宗师,就在年仅48岁时,永远离开了戏剧舞台和爱戴他的观众!出殡之日,千里驹灵轿所经之处,群情肃穆,一片悲声,一派哀容,正是万众同悼一代名伶驾鹤西归。
▲千里驹故居里挂有他和妻子的合影。
*本微信内容来源:佛山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顺便网观点,如分享内容有误、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删除处理。
信息便慧生活 资讯成就商机
顺便网
佛山百事通 佛山便民信息网
佛山便民信息综合门户
佛山VR全景城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