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2025年07月10日20:02:05 娱乐 1598

“谁才是烂剧?谁在注水?谁在烂尾?本该由主角查明真相的被降智,剧情的细节经不起推敲,人物的结局塑造不够完善,最后结局根本无法闭合,这样的剧情这么着急完结,是因为什么?为了我的18块钱吗?”

如果你最近在追《以法之名》,或者刷到一段女律师的台词短视频,那你一定对以上这段网友剧评非常熟稔。

昨晚,《以法之名》迎来超点收官,#以法之名 烂尾#也登上了热搜,草草收场的大结局遭到了大量网友吐槽:“《以法之名》有三个最冤枉的人:乔振兴,万海,还有花了18看超点的我。”——

前几集留下了郑雅萍看监狱摄像头的伏笔,结果不了了之,发现摄影头有问题的只有观众?

原本只要坐十年牢的万海,经专案组一折腾,反被监狱的小护士轻轻松松毒死了,这就是郑雅萍口中的相信司法?

专组案的智商时不时下线,在郑雅萍再三提醒下,谢鸿飞当着洪亮的面跳了崖,有经验的检察官怎么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不仅没能给冤死的乔振兴办个追悼会,弟弟秦峰还强行下线送人头,这一剧情被指没有必要。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网友评论

当晚,导演傅东育发文回应,说自己在反省中,但字里行间又在甩锅,还怪上了演员。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导演傅东育微博

破防的不仅是导演。

有网友提到“《正当防卫》会不会好点”、“《正当防卫》收留心碎以法剧粉”,《以法之名》官博挂了这些评论,并配文“谁在栽赃谁在陷害” ,这一行为被指过于傲慢。

@正当防卫官微 发文回应,称支持维权:“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要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防卫权。”

随后,《以法之名》官博删除了该条微博,结束商战。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官博发文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正当防卫》官博发文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参与出品,《以法之名》聚焦司法腐败,讲述了海东省检察院检察官洪亮、郑雅萍等人在“万海涉黑案”的调查中,发现司法人员有徇私枉法行为。他们以举报线索为突破口,彻查案件背后黑恶势力和保护伞。

播到22集时,我们推荐过这部剧,在流行爽剧的当下,很少有这么一部剧现实得让观众如此“心堵”:反方每次都能得逞,步步紧逼;正方屡屡受挫,还不断有新的冤情出现;吃了冤枉的普通人求一个活下去,都变得无比艰难。

很多观众称其为《人民的名义》和《沉默的真相》结合版,有群像,有尺度,有无力的现实刻画。

不同于以往的反腐剧,《以法之名》围绕“刀刃向内”,从“第十一检察部”这个主要负责内部审查的特殊部门切入,有乔振兴、郑雅萍这样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也塑造了孙飞、姜红军、谢鸿飞等黑势力的保护伞,以及为了政绩睁眼闭眼、枉顾司法公正的市政法委书记兰景茗、刑庭庭长温琴,刻画了李人骏、许言午等体制内的沉默者,还详细描述了以往影视剧内少见的“被围猎”剧情,让省政协副主席江旭东面目逐渐清晰。

强剧情开篇,几乎每个人物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只要剩下的14集讲好,《以法之名》完全可以成为今年的剧王。

但偏偏随着剧集热度越来越高,各种争议水涨船高,专案组回归后,剧情更是越发拉垮,观众看得更加“心堵”。

有观众调侃,“憋屈开头,憋屈收尾,骂两句不过分吧?”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海报

那谁要负主要责任?导演、编剧的傅东育。

剧集播出过半时,就有不少观众吐槽人物人设前后矛盾,剧情bug太多——

疑似“保护伞”的,不仅在同一个小区打折买豪宅,还大胆地在房本上写自己的名。

董晴饰演的律师张文菁,上一秒还拒绝再做“万海案”的辩护,下一秒突然想通了,缺少对其心态转变过程的描绘。

对待万潮这样重要的报料人,专案组不采取保护措施。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海报

最大的问题,是在剪辑和叙事节奏,导演缺乏对群像的掌控能力,不分主次,剧情节奏拖沓,李人骏、许言午、兰景茗、张文菁等重要角色的塑造虎头蛇尾。

大量无意义的闪回戏,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追剧体验,一句“万海不是黑社会”重复了十几遍,不少网友认为“导演把观众当成傻子”,“《以法之名》可以改名为《以回忆之名》《以水之名》,一半都是闪回先前的剧情,20集能说完的故事为什么非要说36集?”早在导演先前的作品《风吹半夏》,就有不少观众吐槽过这一问题。

往往,反腐剧的看点在于“抓狼人”、“黑白对弈”,但剧集播出过半时,剧中的“狼人”已经基本交代,而在正义和黑暗的对决上,专案组的处理显得拖拖拉拉,没体现办案能力,反倒成了智商盆地。

好不容易抓到了部分“保护伞”,但关键人物用不到关键点上,没从嫌疑人身上一带一地审出线索,工作推进全靠反派内斗、降智、“哭着找爸爸”。到最后,专案组什么都没查到,关键证人被逐一灭口,靠爱录音的反派陈胜龙提供了定罪证据。

证人翻供等该重点细拍的片段,导演一笔带过,反派吃火锅、吃烤肉等无效剧情倒是不少,显得有些流水账。

前面剧情各种拖,最后四集不讲逻辑地赶进度,简简单单地用文字呈现案件结果,既没有呈现对黑恶势力的审判,也没有给万海这样被冤枉的普通人好的结局。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海报

从故事开篇来看,导演当然是有能力讲好故事的,但用精雕细琢的开头吸引观众后,做到一半就“摆烂”了。

本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剧王”,最后成了糊弄观众的“烂尾注水剧”。

如果导演只是这样表面的反省,下一部剧还是先别见了。

(图片源于剧方)



来源:潮新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 天天要闻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2025年7月9日,一年中最热的盛夏季节,94岁的杨少华老爷子走了。网上热议提到最多的桥段是,当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参加一个饭店的剪彩仪式,下午身体出现不适抢救无效去世。虽然这一点遭到网友吐槽,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晚年比得过老爷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 天天要闻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发现全家都是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还因为烂尾上了热搜。导演发微博承认不足,说演员选择失误正在反省中,这是在说谁呢?剧烂尾编剧导演锅更大,但刚开播时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是所有人买账,有观众说张译怎么又来查案,有点腻了。《狂飙》才播出2年,按理说“安欣...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扫黑剧中的“纨绔子弟”,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演得太浮,像贴了层“嚣张”的标签,演得太沉,又失了那份不谙世事的骄纵。可偏偏有人能把这类角色,演得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真少爷”。当然,也有人用力过猛,成为全剧晃眼的“假靶子”。《以法之名》的章煜奇与《狂飙》中吴刚的儿子,分别演绎出不同的效果。把两人放在...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以法之名》最后四集拍得太仓促了,结局戛然而止。最后一幕,功过相抵的洪亮继续留在十一部任职,也终于被其他同事认可,这让他受宠若惊。可是最后不仅没看到犯人落网后接受审判的样子,很多人很多事也都欠一个交代。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 天天要闻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来自加蓬、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非洲五国领导人。 但是在频繁表示对非洲大陆兴趣的同时,特朗普的种种举动却又在时刻展现他对非洲的“漠视”。 据多家外媒报道,在9日会晤开始前,特朗普致欢迎辞。随后,他请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发言,并称后者为“杰出...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 天天要闻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近日,歌手黄安发文回应“全面退出娱乐圈并出家”传闻,他说虽然不是真的,“但也有那个意思”,并坦言自己已经不再关注娱乐圈、不在意自己歌曲的排名等情况。此前黄安称自己过去30年来曾两度面临病危,更谈到死后的安排。去年,黄安通过微博晒出了多张医院诊断报告,并发文表示:“这是我每天要吃的‘解药’,吃了不会痊愈...
连续2天逆跌,票房会破3.5亿!陈思诚还追不上,国产片靠姜文救场 - 天天要闻

连续2天逆跌,票房会破3.5亿!陈思诚还追不上,国产片靠姜文救场

没想到《侏罗纪世界重生》也救不了暑期档。7月10号内地电影市场异常冷清,全市场只有《侏罗纪世界重生》和《恶意》日票房破千万,这种情况下姜文的《你行你上》正如片名一样有种,直接提档到7月18号首映。或许会给暑期档带来惊喜。连续2天逆跌,破3.5亿?陈思诚还追不上,好莱坞的暑期档冠军稳了!截止7月10号23点,内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