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间,电视剧《在人间》在爱奇艺3集上线,正式首播。这部电视剧由徐兵编剧并且执导,赵丽颖、尹昉、张一山、周一围、董子健和孙千等知名演员主演。该剧总计是8集剧情,基于目前上线的这3集来看,它应该是讲“人的分裂人格”问题。这是一部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哲学心理学的电视剧。这样的电视剧作品,在国产剧当中非常少见。显然,徐兵带领赵丽颖等演员,正在做中国电视剧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
要对电视剧《在人间》进行整体的“分裂人格”层面上的哲学心理学解析,需要基于全部的8集剧情。只基于目前的3集内容来看,还只能看出一个大概样貌来,不能进行真正细致且正确的分析。老编我姑且基于目前上线的3集,随便说一下个人看法,肯定会有不正确和疏漏的地方,我会在稍后观看更多剧情之后,持续补齐个人剧评看法。
《在人间》目前3集,故事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谁是精神病人”这件事情上。首播的第一集内容当中,给观众们的感觉是,张一山饰演的角色是精神病人。第二集的剧情当中,给观众们的感觉则是,赵丽颖饰演的角色才是精神病人。而到了第三集当中,观众们开始感觉到,尹昉饰演的角色才是精神病人。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人呢?这是《在人间》留给大家的悬念。
而当主角(说是男主角也行,说是女主角也行)用现代高科技的方式进入另一个维度空间之后,他(她)发现了董子健角色、孙千角色和葛铮角色。我的初步感觉是,这三个角色的三种性格,其实也是主角性格的另一种投射。这三位角色的三种性格,我们可以笼统地称之为封闭性的性格,不愿意打开自己,不愿意走向社会等等。
可能,就是董子健角色性格、孙千角色性格和葛铮角色性格,造就出了主角的这种分裂人格。继而,在电视剧《在人间》当中,出现的尹昉角色、赵丽颖角色和张一山角色,并非是三个角色,而是主角分裂人格造就出来的三重人格,主角,最终只是一个人。这部电视剧,这些故事,都是主角一个人在畅想。
周一围角色在该剧的前3集当中,饰演一位科学工作者。徐峥和莫文蔚在2014年的时候,有过一部名为《催眠大师》的电影,当所有人都以为主角是催眠大师的时候,影片到了最后,来了一个反转,原来,主角是被催眠的。所以,我感觉,这部《在人间》最终并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当所有人都以为尹昉角色是来找周一围角色进入多维空间的时候,剧情最后,会不会来另一个反转,这个反转,集中到周一围角色身上?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和方法,在很多欧美影视剧作品当中,是可见的。欧美创作者们喜欢在西方哲学、心理学的维度当中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概念先行的,是哲学、心理学指导创作的。咱们中国的文学和影视剧作品,以往的创作思路,并非是哲学和心理学概念先行,而是经验主义、现实主义先行,尽量遵从现实原则,讲实打实的故事。
这一次,徐兵编剧导演的《在人间》,则不是通过现实主义的方式实现“在人间”,而是通过故事通往哲学心理学的方式,实现人间的另一种存在。咱们以往的国产剧作品当中,用这种方式讲故事的少之又少。所以,徐兵这次,用《在人间》开创了一个电视剧层面上的新的叙事手法。这个手法,可能会被稍后的影视剧们学习。
观看徐兵的这部《在人间》,可能需要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做基础。不然,就会觉得,这部电视剧这是讲了个啥啊,怎么看不懂呢?如果有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做铺垫之后,就会觉得,剧情内容当中,这些弯弯绕实在太有意思了。人类,是可以在哲学的海洋当中遨游的。电视剧《在人间》用故事的方式,为人类的头颅也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哲学海洋的东西。这个时候,就看谁游泳水平高了。
当然,我这些看法,只是基于目前的3集内容。《在人间》还有后续5集,有新的看法,我会实时更新出来,和大家分享。只基于目前3集,肯定会有疏漏与错误。让大家见笑了。(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