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票房狂飙的《水饺皇后》你刷了吗?
马丽饰演的角色原型,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单亲妈妈。
谁能想到,这个揣着 500 块在码头摆摊,头回生火就燎了眉毛的落魄女人。
竟能让从没吃过水饺的香港人疯狂买单,还把饺子做成了 60 亿的商业帝国!
连《水饺皇后》的导演刘伟强都盖章: “小时候吃过她的饺子”。
她是谁?她到底凭啥逆风翻盘?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饿死不弯腰
她的名字叫臧健和,老公是一名华侨医生,常年居住在泰国,很少与国内的亲人联系。
1974年春,臧健和的公公因病去世,为了处理好老人的身后事,臧健和给丈夫寄去了一封加急信件。
可是信件发出后便石沉大海,臧健和等了很久也没有收到回信。
为了寻回丈夫,臧健和狠下心辞掉工作,翻出家里仅有的几件值钱物件,托人变卖换钱。
攥着凑来的路费,她紧紧牵着女儿的小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山东到泰国的漫漫寻夫路。
她满心期待着一家人能早日团聚,却未曾想到,等待她的是一场残酷的现实。
丈夫早已另组家庭,身边还多了一个儿子。
婆家得知她的到来,虽表示愿意收留,但提出的条件让她无法接受。
必须接受丈夫的新家庭,融入一夫多妻的生活模式。
骨子里带着倔强的臧健和,不愿在这样屈辱的环境中生活。
她果断拒绝了婆家的要求,毅然决定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离开。
这一去,她和孩子们彻底成了漂泊无依的人。
母女三人一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辗转到了香港,口袋里却只剩下寥寥几百港币。
在这个陌生又繁华的城市,她们举目无亲,高昂的物价让人绝望。
为了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臧健和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才租到一间又小又暗、仅有4平米的无窗小屋。
屋里潮湿又闷热,墙壁上布满霉斑,每月200元的房租。
对身无分文又没有收入的她来说,就像一座永远翻不过去的大山。
不仅如此,房东还处处刁难,不仅克扣各种费用,还禁止她的女儿到客厅玩耍,生怕孩子会弄坏家中的东西。
为了养活两个孩子,臧健和不得不拼命工作。
她一天打三份工,从早到晚,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经开始了护工的工作。
下午,又匆匆赶到餐厅,在油腻的洗碗池前忙碌。到了晚上,还要去给人家洗车。
每天工作至少20个小时,累了就靠在路边短暂休息一会儿。
这样的日子,身体上的疲惫还能咬牙坚持,可生活却又给了她重重一击。
一次在工作时,臧健和意外摔伤,导致腰骨严重裂伤。
面对这飞来横祸,老板不仅毫无同情,反而以莫须有的理由克扣工资,将她扫地出门。
甚至厚颜无耻地否认这属于工伤范畴,对她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
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求助于法律,最终赢得了三万港元赔偿与4000港元工资。
可令人意外的是,她只收下应得的工资,将赔偿金悉数退回。
对她而言,金钱远不及骨子里的那份尊严重要,她不愿靠怜悯度日。
这场意外让臧健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让她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她近乎绝望时,一位同事前来探望。
为表感谢,她亲手包了顿饺子招待。
同事品尝后连连称赞,还随口提议:“你这手艺这么好,完全可以摆摊卖水饺。”
这句无心之言,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迷茫的前路。
于是,臧健和用简陋材料自制推车,开启了无证摆摊的“走鬼”营生。
在电影《水饺皇后》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臧健和初次在湾仔码头生火煮饺,因不熟悉操作,火苗突然窜起,瞬间烧到了她的眉毛。
这惊险又窘迫的画面,正是她创业初期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
那个时候,她的心里只有把水饺做好,这一个念头。
所以,她包的饺子用料实在,每一个都肉多馅足,每一个客人尝过都赞不绝口,好口碑也由此慢慢积累。
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她深谙经营人脉之道,常免费请码头的水手、司机吃饺子。
久而久之,这些人成了她的“眼线”,一见到警察来查抄,便大声呼喊提醒,助她及时躲避。
生活的困苦从未击垮臧健和,她始终秉持“只靠自己”的信念。
电影中也呈现了她两次拒绝政府救助的情节,因为她坚信不劳而获的帮助会磨灭人的斗志。
这份要强的性格,贯穿她整个创业生涯,也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她在逆境中闯出了一片天 。
靠卖饺子,年入过亿
1985年,日本百货公司想和她合作,这对当时的她来说,是个能让生意做大的好机会。
但日本合作方提出,要把饺子改成日本名字,包装也要换成日式风格。
面对利益诱惑,臧健和没有丝毫动摇。
她清醒地意识到,品牌的国籍是灵魂所在,一旦妥协,便失去了根基。
凭借着对品牌价值的深刻认知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她顶住压力,坚持保留 “湾仔码头” 这一中国品牌标识。
经过多轮谈判,最终与日方敲定长达 20 年的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在商讨批发价格时,她更是展现出过人的商业眼光。
当时水饺市场价一盒 11 元,她却坚持以每盒 12.8 元的价格批发,否则免谈。
日本公司看中她的品牌潜力,最终不得不妥协。
与日本公司的这次合作,让 “湾仔码头” 在香港迅速打开市场。
但臧健和没有满足于此。
1997 年,她又与美国公司达成合作,创建了 1200 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正式跨入国际化大公司行列。
办厂之初,她就立下三条规矩:产品质量不能马虎、顾客是衣食父母、对员工必须好。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她对原料的切割等都有严格规范。
一旦发现厨师违规操作,她会严厉处罚,并将不合格产品全部销毁。
臧健和始终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为了倾听真实的声音。
她特意在产品包装上印上自己的联系方式,确保每一条顾客反馈都能直达她手中。
只要收到建议,无论大小,她都会迅速组织团队调整生产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改进细节。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亲自站在店铺里,主动与顾客交流,询问他们对口味的喜好。
在她的坚持下,饺子馅料不断改良,越来越贴合香港市民的饮食习惯。
正是凭借着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顾客需求的精准把握,“湾仔码头”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香港街头走向全国市场,销售网络覆盖各个城市,年销售额节节攀升,最终突破5亿元大关。
臧健和的商业成就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她先后荣获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大奖,在40位获奖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表获奖感言的企业家。
到了2006年,她又凭借卓越的商业贡献,斩获“世界杰出华人奖”,成为华人商界的杰出代表。
她不仅将生意越做越大,还坚持到家乡投资,用实际行动回馈故土。
一代商业女王的落幕
2019年2月8日,73岁的臧健和因常年超负荷操劳,被病痛彻底击垮,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顾她的一生,“水饺皇后”“臧姑娘”“山东姑娘”等称号常伴随左右。
但这些美誉背后,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拼搏,在商业版图上刻下的传奇印记。
从被丈夫抛弃的无助母亲,到身价数十亿的商业大亨,臧健和始终将“妈妈”这个身份视作最珍贵的勋章。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商业传奇,更是一部女性奋斗史。
TVB曾为她拍摄电视剧,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更是将她的事迹搬上大银幕。
这些作品让无数人看到,女性的价值从不由婚姻定义,而在自己布满老茧却始终紧握命运的双手里。
结语
臧健和在困境中磨砺出钢铁般的意志,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在成功时坚守底线。这份伟大顽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让人们相信,只要心怀信念,再艰难的人生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环球网-2019.02.11-《台媒: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去世,终年73岁》
2.新京报-2023.11.22-《马丽、惠英红、朱亚文新片《水饺皇后》杀青、改编自真实故事》
3.北方网-2003.10.30-《“水饺皇后”臧健和:带着水饺闯世界》
4.澎湃新闻-2019.02.12-《狮子山下的水饺皇后: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