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量浪潮涌来,谁能抓住命运的浮板?
刷手机时,刷到过菏泽树哥在工地扛着钢筋唱《爱江山更爱美人》吗?
刷到过重庆荣昌那个穿着花棉袄在香港街头蹦跶的卤鹅哥吗?
这些在短视频里带着 “土味” 却火到发烫的普通人,乍一看像开了 “逆袭外挂”—— 郭有才单条视频点赞 94 万,直播间涌进 5238 万人;
林江去五城追着给美国网红投喂,把荣昌卤鹅卖成 “网红顶流”,五一游客量暴涨 35 万人次。
但点开他们的人生简历才发现,哪有什么突然爆红,分明是把 “坚持” 二字写成了血与泪的剧本。
一个在工地吃了十年馒头练唱功,一个负债百万也要扛着卤鹅追遍半个中国。
他们用最笨拙的方式证明:在这个人人都想 “一夜暴富” 的时代,真正的逆袭,不过是把别人眼里的 “不可能”,熬成了自己的 “非赢不可”。
一、菏泽树哥:从工地搬砖到抖音顶流的魔幻人生
2024 年夏天,山东菏泽一个叫郭有才的 80 后突然火出圈。
这哥们儿在抖音翻唱《诺言》的视频,点赞量直接炸到 94 万,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比春运火车站还夸张 ——5238 万人挤破头看他唱歌。
网友们看着这个留着复古油头、穿着破洞 T 恤的男人,突然发现:这不是之前在菏泽南站摆摊烤串的树哥吗?
郭有才的人生剧本比电视剧还抓马。
10 岁没了妈,跟着三姨长大,13 岁就辍学打工。
修车厂拧过螺丝,洗浴中心当过前台,夜市摆摊卖过烤腰子,甚至还开过奶茶店、火锅店,结果全赔得底裤都不剩。
最穷的时候,他连买吉他的钱都没有,只能花 6 块钱买盗版教学视频,躲在工地宿舍里偷偷练。
2022 年,他开始在抖音发搞笑段子和翻唱视频。
那时候直播间冷清得能听见蚊子叫,经常唱完一整首歌,屏幕上只有三两个 “666” 飘过。但这哥们儿像头牛一样倔,每天雷打不动直播两小时,还经常在视频里自嘲:“我这破锣嗓子,能火才怪!”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 4 月。
菏泽南站的一场露天直播,他翻唱《爱江山更爱美人》《大不了》,沧桑的嗓音配上农民工造型,突然戳中了网友的泪点。
有粉丝评论:“他唱出了我们打工人的心酸。”
5 月 9 日,《诺言》的翻唱视频彻底引爆流量,网友们疯狂转发:“这才是真正的草根逆袭!”
爆红后的郭有才反而更低调了。
白天照样在夜市摆摊烤串,晚上直播时还把打赏功能关了。
有人出价百万请他商演,他摆摆手:“我就是个唱歌的,不想飘。”
最近还推出了原创歌曲《人生如戏》,歌词里写着:“工地的砖烫手,梦想的路难走,但我偏要走到尽头。”
二、卤鹅哥林江:五城追投的魔幻现实剧
2025 年五一,重庆荣昌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原因居然是一个叫林江的男人,为了推销家乡的卤鹅,上演了一场 “五城追投” 的大戏。
林江是个典型的 “失败专业户”。
土木工程毕业,干过快递、开过餐馆、送过外卖,甚至还当过代驾,结果干啥赔啥,还欠了一屁股债。
2025 年 3 月,听说美国网红 “甲亢哥” 要来中国,他一拍大腿:“机会来了!”
这哥们儿直接抵押房子,借钱买了 100 只荣昌卤鹅,扛着两大箱特产就开始追投。
第一站成都,他在春熙路举着卤鹅大喊:“正宗荣昌卤鹅,甲亢哥同款!”
结果被保安当成推销保健品的轰走。
第二站香港,他穿着花棉袄在铜锣湾街头蹦迪,被网友嘲笑 “蹭热度蹭到国外”。
但林江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在深圳,甲亢哥团队明确拒绝合作,他却每天准时寄送卤鹅,还附上手写小卡片:“就算不合作,也尝尝我们家乡的味道。”
这份坚持终于打动了甲亢哥,在深圳的直播中,卤鹅首次出镜,瞬间卖断货。
这场魔幻操作让荣昌彻底火了。
五一期间,游客量暴涨 35 万人次,卤鹅销量同比翻了 4 倍。
之前,当地直接奖励他 10 万元,还封了个 “首席推荐官” 的头衔。
现在林江正琢磨着注册 “荣昌江哥” 品牌,打算把卤鹅和荣昌陶器、折扇打包卖,网友调侃:“这哥们儿把流量玩明白了!”
三、这届网红告诉你:坚持不是死磕,是死磕到底
这两位老哥的故事,其实藏着心理学的 “坚持密码”。
美国心理学家达克沃斯提出的 “坚毅理论” 说,成功就像熬汤,得小火慢炖。
郭有才把烧烤摊当直播间,林江把追投当连续剧,都是在把 “坚持” 这件事玩出花来。
郭有才的聪明在于 “灵活死磕”。
翻唱火了就转原创,直播火了还继续摆摊,把流量稳稳攥在手里。
林江更绝,追投失败就搞 “情感绑架”,用手写卡片和特产轰炸,硬生生把流量变成 “自来水”。
这就像打游戏,别人只会硬刚 BOSS,他们却偷偷开了 “策略挂”。
他们的坚持还有个共同点:目标像俄罗斯套娃。
郭有才的终极目标是 “做自己”,中间目标是养家糊口,小目标是每天拍视频。
林江的终极目标是 “推广家乡”,中间目标是借网红流量,小目标是每天追投。这种层层嵌套的目标,让他们在失败时不会崩溃,反而能像打地鼠一样逐个击破。
四、流量时代的生存法则:真诚 + 创新 + 接地气
这两个案例给所有想当网红的人上了三堂课:
第一,真诚比套路管用。
郭有才直播时总说:“我就是个普通人,能火全靠大家抬爱。”
林江在采访中坦言:“流量总会过去,但家乡的味道不会变。” 这种不装的态度,反而让网友觉得真实。
第二,创新才是王道。
郭有才把工地生活和音乐结合,林江把追投拍成连续剧,都是在玩差异化。
就像吃火锅,别人都蘸香油,他们偏要加芥末,反而吃出了新花样。
第三,接地气才能长红。
郭有才没忘记自己是烤串师傅,林江没忘记自己是农民工。这种 “不忘初心” 的操作,让他们在流量退潮后依然能站稳脚跟。
结语:坚持不是和自己较劲,是和命运死磕
从菏泽南站到荣昌街头,这两位老哥用亲身经历证明: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坚持不是傻等,而是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绝望中找希望。
就像达克沃斯说的:“成功不是天赋的勋章,是坚持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