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里的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有多厉害?

2025年02月08日22:52:06 娱乐 1540

在电影《封神2》中,被人吐槽最多的除仙界大佬元始天尊法力尽数被殷郊吸走之外,魔家四将“傻大个”的形象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存在。

《封神2》里的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有多厉害? - 天天要闻


电影中的他们虽然都握有超强法宝,但却被设定成了智商低下,且只会到处乱吼乱叫的“傻大个”。

如此形象,试问一下,让他们去当释门的护法天神,如来佛祖能接受吗?

至于说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可以由《封神演义》里看出。

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是魔家四将各自的姓名称呼,他们在封神中是商纣佳梦关的总兵,既然能被赋予总兵一职,说明这四人的智商全都在线。

都说身大力不亏,原著中魔家四将的身高基本都在二丈四左右,低调一点,按照商朝一丈等于1米69去算,哥四个的身高应该都在五米左右。

如此身高在封神中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当然,对于魔家四将来说,与人对战并不是倚仗身高优势,而是凭借各自手中的法宝。

其中,魔礼青手中法宝名叫青云剑,魔礼红手中法宝名叫混元伞、魔礼海手中法宝名叫碧玉琵琶、魔礼寿手中是一件活物法宝名叫花狐貂。

《封神2》里的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有多厉害?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手中的四件法宝正对应了风、调、雨、顺四字,如:

青云剑属于是兵器,锋利无比,而“锋”跟“风”是同音,所以此剑对应风;

碧玉琵琶属于是乐器,既然是乐器,肯定要调音,所以此物对应调;

混元伞对应的是生活用品伞,下雨时会用到,所以此物对应雨;

花狐貂的皮毛摸上去非常柔顺,所以此物对应的是顺;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在封神原文中,这四件法宝的作用仅限于在两军疆场杀敌,其威力也是非常强悍。

在奉旨征伐西岐的首战中,魔家四将就各显神通,用手中法宝诛杀了万余名西岐将士,除此之外,将他们手中四件法宝组合应用,还能大大提升法宝的威力,甚至说,还差点毁掉整座西岐城。

《封神2》里的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有多厉害? - 天天要闻

要不是元始天尊亲自出手护住西岐,哪还有后面那些事。

就这,魔家四将也是所有伐西岐人马中,让姜子牙最头疼的一路,因为他们围困西岐长达两月之久,直接让西岐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如此有勇有谋的魔家四将,电影却将他们刻画成“傻大个”形象,难怪广大网友对此都不买账。

魔家四将虽厉害,但封神作者也不能因为他们而废掉整本书,于是之后的剧情便是强行让他们下线,其具体可分为三步:

一,让阐教仙人道行天尊派人送粮草进西岐,这样一来就不怕魔家四将围困了;

二,让阐教仙人玉鼎真人杨戬去毁魔家四将的法宝,最终四件法宝被杨戬毁掉一件偷走一件,也就是毁掉花狐貂,偷走了混元伞;

三,让阐教仙人清虚道德真人派黄天化下山除魔家四将,虽说中间有些小插曲,但最终四人也全都死于黄天化之手;

这三步表面看是阐教在有序地削弱并除掉魔家四将,但实则就是在强行下线,少了两件法宝,兄弟四人手中还有两件。

然而,自从少了混元伞和花狐貂之后,兄弟四人干脆连青云剑和碧玉琵琶也不用了,直接化身为“傻大个”,让黄天化用攒心钉一个一个诛杀他们,这不是强行下线是什么?

至此,就连元始天尊都忌惮三分的魔家四将下线,到姜子牙封神时,兄弟四人被敕封为四大天王。

当然,他们的神职并不是在天庭,而是被封到了西方教,也就是:

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

《封神2》里的魔家四将在神话传说中是什么设定?有多厉害? - 天天要闻

然而,到《西游记》中,兄弟四人却成了天庭的门卫,也就是四人分别看守天庭的东、西、南、北四个天门。

这难道是兄弟四人在释门不受重用,跳槽去了天庭?还是玉帝手下缺人,只是暂时借他们一用;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