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2024年12月16日23:12:06 娱乐 1571

九重紫》是以古代社会为蓝本的故事,讲述的是女主窦昭经历重生后,改变了自己和男主命运的故事,除了剧情和演员的演技好之外,更加值得大家学习的就是剧中的文学素养,可惜一开始都没看懂编剧的用意,网友调侃编剧属实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第一世窦昭和宋墨认识的时候,在宋墨的逼迫之下说出了自己经历了丈夫和妹妹背叛的事情,听完她的经历,宋墨来了一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一次听的时候简直直击灵魂,这是出自《诗经》,意思就是男子陷入爱情中还能自拔,而女人一旦爱上了就很难回头了,这一台词直接把人物的情感层次丰富起来。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而窦昭和宋墨一起被箭射穿的时候,她感慨了诗句来自白居易的诗句:“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句台词不仅反映了古代女人的悲惨命运,还讽刺了君臣之间的无常,既感慨了自己的命运还感慨了宋墨的命运,都很惨!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窦昭面对邬善的示爱,用李煜《渔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愿做贤妇,只愿一棹春风一叶舟,花满渚酒满瓯。”意思就是自己想要过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日子,就像一叶小舟在春风中飘荡惬意的生活。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窦昭不愿意嫁人,和五伯父起了争执,祖母的这段话更是让人觉醒:“父为子纲,父不慈而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则妻可改嫁。什么时候说过,女子理应受迫服从。”

老太太的台词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字字珠玑,也让人知道了以往大家对古文的误解,断章取义,总觉得古代女人非常不公平,但其实每一句后面都有下文的。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还有男女主一起看的《罗衫记》,这个故事讲述的徐能和徐继祖的故事,徐能一直要寻找的谋害生身父母的歹徒,结果最后发现就是自己十八年来知冷知热的养父。

而这暗示的是宋墨和他爹的故事,宋墨一直寻找的杀害母亲的凶手其实是他爹,两个人看戏的时候窦昭和宋墨一起探讨了故事的结局,也是窦昭在点拨宋墨,怕他第二世再次走上弑父弑弟的悲惨结局。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还有“当归”、“二十四孝图”花灯、“填仓节”,还有那一曲《楼台会》,都暗示了很多人物和剧情,让人不得不感慨这部剧的文化底蕴。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九重紫》中的诗词、民俗节目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才是古装剧该有的文化,可怜我们被一些穿越剧和带着现代思维的剧给荼毒已久,有些文化都不能理解,编剧这波都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哈!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而《九重紫》之所以能如此有文化底蕴,是因为这部剧在拍摄之前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来做这部剧的历史顾问,将剧中的台词、节目、服饰、建筑等都经过了细细的打磨,进行的设计,才有了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九重紫》!

《九重紫》编剧有点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原来这些文化我们都没看懂 - 天天要闻

有文化底蕴的台词、镜头语言超绝的导演、演技和颜值丝毫不拉胯的演员们,还有一定的原著粉丝,这部剧能不火吗?

《九重紫》的爆火再次证明,只要真诚的做内容,观众就一定看的见!

END

更多精彩八卦内容,尽在【是八卦的木子啊】

点个关注不迷路,是个大美女哦~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