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2023年09月27日10:44:02 娱乐 1301

德云社高峰的一篇小作文引起了一波争议,是关于“郭德纲拯救相声”的。

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就死了。

还有一部分人包括笔者认为,所谓“郭德纲拯救相声”就是一个伪命题。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两种不同看法之间存在着一大一小两大鸿沟,小鸿沟是对相声历史的认知不同,熟悉相声行业的人当然不认同所谓“郭德纲拯救相声”。

大鸿沟则是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不同,那些认为“没有郭德纲相声就死了”的人,应该没搞懂什么是历史的偶然性以及什么是历史的必然性。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一、年羹尧的例子

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和《甄嬛传》,广大观众都熟悉了年羹尧这个历史人物,这两部作品虽然是电视剧,但在年羹尧的人物设计上和历史相差并不大。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条就是年羹尧恃宠而骄跋扈无礼,因为打了胜仗,雍正说他是恩人,他就认了,结果犯下严重错误而且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落了个被赐自尽的下场。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从表面上看,年羹尧是个人涵养不够贪心不足情商太低,但从根源上讲,年羹尧压根就没弄懂什么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年羹尧为什么能打赢西北平叛?除了他个人能力出众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是排在年羹尧前面的众多将士,不管年羹尧指挥如何得当,如果将士不三军用命照样打不赢,这中间也包括立下大功的岳钟琪,没有这位得力副手,年羹尧这仗也不好打。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然后是年羹尧背后的雍正,领兵在外的大将如果没有皇帝的鼎力支持,那根本没法打仗,而且打仗不光是拼杀,统筹全局的雍正才是真正的统帅。

雍正背后则是整个大清的良性运转,从兵员调配到粮草筹措甚至到情报搜集,一场战争涉及到大清的方方面面,没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年羹尧就算是诸葛孔明在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清背后则是天下百姓对国泰民安的强烈要求,民心思静不思动,这和明末崇祯民心思动不思静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拥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拥有一个高效率且强大的政府,拥有一个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皇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四个“拥有”就是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即使没有年羹尧,在四个“拥有”大背景下,你换成岳钟琪当抚远大将军也能打赢。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年羹尧就是那个历史偶然性,年羹尧把自己的历史偶然性凌驾于历史必然性之上,以雍正和大清的拯救者自居,焉能不死。

如果能穿越的话,把年羹尧换到明末孙传庭那个位置,他要是还能逆天改命拯救大明,那才叫真正有本事。

凡是忽略平台强调个人的做法,都是不理智不清醒的作死行为。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二、郭德纲拯救相声?

雍正说年羹尧是恩人,年羹尧就以为自己真的拯救了大清。高峰说郭德纲救了相声,那郭德纲真的是相声的恩人吗?

其实,在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上,郭德纲和年羹尧的问题是一样的。

郭德纲的走红也存在四个“拥有”: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1、郭德纲拥有一个非常靠谱的团队和非常得力的助手。

张文顺李菁和郭德纲一起创立了德云社,在2006年郭德纲走红时,德云社团队已经相当成熟,从老一辈的德云四老到年轻的何云伟曹云金,每个人的实力功底都比较强,这是郭德纲走红的团队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团队光靠郭德纲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2、郭德纲拥有一个非常厚重的行业平台。

相声行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最早的撂地到茶社戏院再到电台电视台,从最早的几十人队伍到全国几万演员,从最早的京津地区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从最早的曲艺末流上升到曲艺之首。

在郭德纲成名的时候,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巅峰期后,全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相声”是何物,这个平台可不是郭德纲打造的,相反他享受到了这个平台的红利。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3、郭德纲拥有一个稳定的相声观众群体

郭德纲说他走红最感恩两个人,一个是《开心茶馆》的大鹏,一个是北京卫视的导演段嵘,大鹏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里推荐郭德纲相声,让德云社第一次实现了客满。段嵘在两次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上都给德云社提供了巨大帮助。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开心茶馆》的听众是谁?北京相声小品大赛的观众是谁?坐满德云社小剧场的人又是谁?

他们是相声观众也是相声爱好者,没有这些人的捧场,郭德纲靠德云女孩走红吗?那个时候德云女孩在哪儿呢?

德云女孩是德云社自己培养的,郭德纲的走红则是相声爱好者捧起来的,这个顺序不能乱。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4、郭德纲拥有一个稳定、和谐、包容、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如果把郭德纲调侃于氏家族谦嫂和于谦母亲的那些段子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等待他的是走红吗?估计被送去劳改的可能性更大,在这方面他还真没有资格嘲笑刘文步,他只不过是赶上了一个包容性更强、更多元化的和谐社会。

郭德纲为什么在2006年走红?他说了那么多年相声,之前那十几年为什么蹉跎人生?

首先是互联网2.0时代的巨大助推作用,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初代网红迅速在网上走红,芙蓉姐姐是2004年红起来的,郭德纲是2005年底开始在网络上出名,他们俩在当年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网红属性。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其次是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以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草根出身的歌手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李宇春他们刚成名后不久,媒体就盯上了同样是草根出身的郭德纲,于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横空出世。

有些媒体在报道郭德纲时则使用了“超男”这个标签,代表郭德纲和李宇春他们一样都是这个全民娱乐时代来临的代表。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三、陈佩斯成名

如果觉得年羹尧的例子太远,我们不妨再举一个陈佩斯的例子。

陈佩斯和朱时茂被称为“小品鼻祖”,但他们俩在当年都是电影演员,从来没想过去当一个小品演员,毕竟当时还没有小品演员这个称呼,而且那时候他们俩也不是搭档。

一次凑巧的机会,姜昆在参与策划1984年春晚时听说有两位演员在八一厂联欢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拍电影》很有意思,于是他骑车到八一厂找到了陈佩斯和朱时茂,邀请他们来春晚剧组。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但是,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节目毕竟只是联欢会临时演的,比较粗糙,没法上春晚。不甘心的姜昆把陈佩斯朱时茂带到自己家里排练,把原来的节目分成两段,加入了大量相声抖包袱的技巧,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吃面条》和《拍电影》,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非常接近相声。

排练比较辛苦,陈佩斯朱时茂也曾多次被春晚剧组否定,心高气傲的他们好几次偷偷跑回八一厂,姜昆就骑车再把他们追回来。

在姜昆这位伯乐的提携和帮助下,陈佩斯和朱时茂一举成名成为“小品鼻祖”,但在这中间充满了历史偶然性,不论是姜昆还是陈佩斯朱时茂,但凡中间有一次泄气和放弃,陈佩斯朱时茂也许就会继续当一辈子演员了。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问题来了,如果姜昆当年没有发掘陈佩斯朱时茂,是不是就不会有小品这个行当了?

当然不是,小品的出现和兴起其实是和电视机的普及有直接关系,电视机普及之前,只有音频的广播电台是主要娱乐工具,特别适合相声但非常不适合小品。

电视机普及之后,小品这种让观众能看到表演过程的娱乐节目自然会应运而生,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即使没有陈佩斯朱时茂这个历史偶然性,肯定还会有其他人成为小品鼻祖。

结合“年羹尧之死”和“陈佩斯成名”,驳“郭德纲拯救相声” - 天天要闻

总结一下全文,从相声角度看,拥有一个和谐、包容、多元和快速发展的社会,拥有一个厚重的行业平台,拥有一个稳定的观众群体,再拥有一个靠谱的团队,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即使不是郭德纲,也会有其他娱乐明星被捧到那个位置。

同理,不论是芙蓉姐姐还是李宇春以及陈佩斯郭德纲,他们的走红都带有明显的历史偶然性,如果抛开历史的必然性只谈历史的偶然性,甚至将个人成就凌驾于时代之上,吹捧拯救这个拯救那个,那都属于典型的欺世盗名之举。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确认了!葛优、咏梅和张子枫! - 天天要闻

确认了!葛优、咏梅和张子枫!

5月3日晚,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荣誉盛典正式播出。八项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荣誉现场揭晓,葛优、咏梅和张子枫分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男、女演员荣誉,《好东西》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荣誉,孙海鹏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导演荣誉,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新人荣誉由张伟丽和李珞桉共同获得。据介绍...
张杰演唱会126米长舞台上跑出残影,谢娜:在鸟巢开运动会吗 - 天天要闻

张杰演唱会126米长舞台上跑出残影,谢娜:在鸟巢开运动会吗

近日,张杰“未·LIVE-开往 1982”世界巡回演唱会于4月18日在北京鸟巢开唱,且将持续连开12场直至5月11日。本次演唱会的舞台布置直接贯穿了整个体育场,全长126米。不少歌迷晒出视频,张杰在舞台上飞奔,被不少网友调侃“四旬老人备战奥运”。5月3日晚,谢娜也晒出演唱会照片调侃,“杰哥,请问你正在鸟巢开运动会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