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红
编辑|小红
众所周知,王劲松是一个对待演戏十分严肃的人,他从不吝啬赞扬别人,也从不畏惧权势,阿谀奉承来迎合别人。
早在第25届“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论坛上,他就严厉地指责一些艺人“不背台词”的行为,并高声怒骂“你多不要脸哪?”
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儒雅又霸气的“老戏骨”,竟然是被娱乐圈的“大佬”傅彪逼着被迫北漂。
难道二人之间有过节?
但仔细一想又觉不妥,如若得罪大佬,他又怎能有如此底气,在娱乐圈里顺风顺水呢?
一、学习演戏的坎坷经历
其实,王劲松本人并没有什么豪门背景,他出生于江苏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王劲松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考上大学,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结果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一向乖巧的儿子竟然会“离经叛道”。
只因王劲松心里一直都有一个“文艺梦”,所以他早早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他一定要考艺术类院校。
在高三那年,同学提议让他考虑一下江苏省戏剧学校。
王劲松一看是在省内,不仅离家近,而且还可以与父母常见面,于是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考试的时候,他悄悄地跑到南京去面试。
这一面试不要紧,结果招生老师直接跑到王劲松家里,邀请他一定要去该校入学。
老师的突然造访,让他的父母有些不知所措。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王劲松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劲松早早地就背着他们去搞“艺术”了。
等到晚上,王劲松回家之后,父亲把他叫到书房问道“你想好了吗?”
王劲松坚定地点了点头“对,我以后一定要这条路。”
看见儿子有如此决心,父母选择“纵容”儿子一次,于是拿出50块钱,让他去外面好好闯闯。
王劲松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四年后,王劲松凭借优异的成绩被老师推荐到南京话剧团工作。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因为与他同期的人都面临着就业即失业的问题,所以他算得上是很幸运的。
但是因为没有背景和人脉,最开始王劲松在话剧团干得就是装卸工的工作。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撂挑子,而是默默的埋头苦干。
王劲松的努力让领导都看在了眼里,熬了一段时间后,王劲松终于被允许上台演出了。
身为新人的他没有选角的权利,演的只是一些跑龙套的角色,但是王劲松却表演的十分认真,并没有因此颓废。
随着他资历的增长,他在南京话剧团的戏份也越来越多。
可是工作变得体面了,但是他的工资却丝毫未涨。
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60块钱,在单位食堂吃饭一顿饭就要花费一块钱。
二十多岁的他,身强力壮,哪里够吃啊?
但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没有张口向父母要一分钱。
对他来说,饥饿难耐并不痛苦,最痛苦的是当时剧团的工作十分死板,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完全按照领导的指示完成,不能有丝毫改动。
经济上的压力和心灵上的痛苦让王劲松走出了南京戏剧团,他开始尝试接外面的戏来补贴家用。
可因为他并不出名,客串的也只是一些寻常的小角色,所以日子也是十分难熬。
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二、傅彪“大佬”的知遇之恩
这个人就是傅彪,也就是王劲松的大恩人。
按理说,二人并未有何交集,可冥冥之中命运自有安排。
当时家喻户晓的傅彪,跟随剧组来到江苏省拍戏。
因为王劲松恰好得到了傅彪剧组的一个小角色,于是傅彪中场休息的时候,便看到王劲松在演戏,就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所以在王劲松戏份结束的时候,他就找到王劲松交流心得。
交流一番过后,傅彪觉得王劲松待在南京话剧团有一点屈才了。
于是他告诉王劲松“你可以去北京看看,待在南京没有发展前途。”
王劲松想了想拒绝了他,他告诉傅彪他年纪大了,拉不下脸让那些导演去挑挑拣拣。
傅彪对着他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问他;
“那你觉得你现在很有面子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傅彪的话让王劲松哑口无言,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傅彪见状直接拍板“就这样说好了,过完年,你就来北京找我。”
这一次王劲松没有拒绝,他下定决心拼一把,决定跳出了南京的舒适圈,来到了北京。
傅彪看到王劲松来访,很是高兴,于是开着他的豪车载着王劲松去结识自己的人脉圈。
经过傅彪的引荐,圈内的导演大都知道了王劲松这号人物。
而二人的关系也好比伯乐与千里马,对此,王劲松十分感激傅彪的知遇之恩。
他一直想着哪一天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就好好报答傅彪。
可惜天不随人愿,没过多久傅彪就被诊断出癌症晚期。
正在拍戏的王劲松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请了假飞到北京。
此时傅彪神智已经有些不清了,但是当他看到王劲松的时候突然笑了起来。
傅彪拉着他的手,嘱咐道“你把老生演好,就有饭吃。”
而这句话,也成为傅彪留给王劲松最后的遗言。
2005年,傅彪离开了人世。
冯小刚、葛优等各路大佬神色哀伤,都来参加他的葬礼,表示哀悼。
王劲松这才知道,傅彪不只帮助了他,还帮助了很多很多和他一样的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生去当下一个“傅彪”,但是他却不知道娱乐圈里没有了第二个“王劲松”。
三、磨砺演技的历程
有人替王劲松感到很可惜,演技出众的他几乎没有得到过大奖。
但是他却不以为意,认为只要认真演戏,就是最好。
王劲松不仅学习到了傅彪与人为善的品质,还学习到了他对待演艺事业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是背台词,还是磨炼演技,他都会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
所以凭借出色的表演,在之后,来找他演戏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也终于能在北京有了立足之地。
其中,他崭露头角的角色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杨金水”。
最开始王劲松饰演的角色并不是这个“奸佞”之臣,导演让他演的是一个比较正派的角色。
但是王劲松却选择挑战这个反派角色——心狠手辣的太监“杨金水”。
要知道像太监这样的角色,一般人都是不愿意接的,因为这样的角色不仅考验演技,而且还容易让观众对演员产生刻板印象。
但是王劲松拿到这个大奸臣的角色后,经过反复琢磨,终于把这个角色给完全拿捏了。
差点让人信以为真,认为他真是个“太监”。
有一场戏是要在“杨金水”的脸上要扎银针,这是一个镜头特写。
王劲松什么也没有说,直接让导演来真的,他的脸上一下被扎了四十多针。
该剧一经播出便火爆全国,不少导演都找到王劲松,想请他出演“太监”一类的角色。
但是却让他给拒绝了,只因他不想让自己的戏路变窄。
不久,他又成为了《琅琊榜》里的言侯爷。
“言侯爷”运筹帷幄,不惧强权,但背地里却在暗自谋划弑君为好友复仇,没有一点违和感。
似乎没人记得,“言侯爷”曾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太监”。
在他出名后,不少话剧团高薪聘请他去参演话剧。
但是他婉拒了邀请,表示自己只想参加南京话剧团的演出。
四、平易近人的态度
圈内人都知道王劲松是一个内敛的人,凡是有后辈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
他这样做,就如同当年傅彪指导他一样。
可以说,没有傅彪,就没有现在的王劲松。
在拍摄现场,他不会仗着自己前辈的身份去随意拿捏新人。
反而特别关心那些年轻的演员,如果有人状态不好,他就会端着一杯茶走过去叮嘱。
“来喝口茶,刚才戏演得非常好,但是我觉得你可以把气口稍微调整一下。”
说起敬业的话题,王劲松一直都是处于保持沉默的态度。
当有人提及他在饰演杨金水时,遭受了很多罪,他只是微笑着摆手示意不要提了。
后来在节目中说起这个话题,他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个东西如果一再被强调,就变成了矫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演艺圈出现“不背台词”、“耍大牌”的行为时,他会如此愤慨。
除此之外,王劲松十分低调,除了拍戏,就是在家陪伴家人。
他能将生活和工作分清楚,在公众场合里几乎都不会谈及自己的家人。
如今他已经50多岁了,成为了演艺圈里名正言顺地“老戏骨”。
他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将“老生”演的深入人心。
结语
“老戏骨”王劲松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人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勤勤恳恳、如此敬业的演员,才出现了这么多经典的影视剧。
所以王劲松的作品、演技就是他最好的底气,这不就是当代小鲜肉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你们觉得呢?欢迎到评论区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