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龄童追悼会现场,唐僧送最后一程,上千观众道别……

2023年04月20日21:11:08 娱乐 1587

六龄童追悼会现场,唐僧送最后一程,上千观众道别…… - 天天要闻

来源:视界

说起孙悟空,大家第一反应是“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他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的“美猴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六小龄童与孙悟空这个角色互相成就,融为一体。


但同时他也被这个角色束缚住。


在他眼里,恐怕正直、勇敢、机灵的“美猴王”才是唯一的“正途”,因而极难容下其他人的演绎。


尤其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将孙悟空的形象演绎成“色猴”、“泼猴”,在他看来更是异端。


六小龄童对于“猴”的执念来源于他的父亲六龄童


没有六龄童,就没有六小龄童,也就没有孙悟空。


父子俩只一个字之差,很多人容易搞混。


今天要说的是“孙悟空”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


2014年1月31日,章宗义病逝,享年90岁。


六龄童弥留之际的时候说:


“我这一生都与猴结缘,生来就是要演孙悟空的,所以等我死后,要给我带上戏服和金箍棒,我还要再去另一个世界‘大闹天宫’呢。”

六龄童追悼会现场,唐僧送最后一程,上千观众道别…… - 天天要闻

六龄童的追悼会,上千人送行,儿子六小龄童的昔日好友,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也前来参加追悼会,送老人最后一程。


追悼会上,六小龄童几次哽咽,泣不成声。


他长跪在六龄童身边,父子就此诀别。


绍剧失去了一名开宗立派的大师,人间至此失去了一位“猴王”。


01


六龄童章宗义,1924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戏剧世家。


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章宗信,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家里有一个人继承就足够了,所以父亲一直不想让章宗义学唱戏。


但长期在戏班里面耳濡目染,章宗义深深地喜欢上了唱戏这个行当。


父亲不让学那就自己偷偷学。


什么翻跟头、压腿、下腰……这些基本功他偷学得有模有样。


有一天,戏班里的海师傅看到章宗义在练功,直接笑了:


“好孩子,你是个好苗子,我费心教他们都没人学会,你这个偷学的倒是学会了,好啊,真好!”


海师傅乐完了之后,去找他父亲说了这个事。


当天晚上父亲章益生就决定也让章宗义学戏,并且由于当时章宗义已经6岁,所以就给他起了艺名叫做“六龄童”。


而他的哥哥章宗信是7岁开始学艺,所以就叫做“七龄童”,自那之后兄弟二人就一起开始学习戏曲了。


1940年,六龄童16岁,学艺已10年。


有一次他在演《狮子楼》时不慎发生意外,造成了粉碎性的骨折,还留下了“倒嗓”的祸根。


唱戏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倒嗓,积累了好几年的功底败在了嗓子上……


正值绝望之际,六龄童看到了盖叫天演绎的连本《西游记》。


在台上那只“猴子”动作天真跳脱、出神入化,把孙悟空演绎的入木三分。


彼时,章宗义内心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文不行就武,唱不行就打。


自那时候开始,六龄童就不再郁郁寡欢了,他似乎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六龄童追悼会现场,唐僧送最后一程,上千观众道别…… - 天天要闻

为了学好猴戏,六龄童又开始了他的“偷艺”生涯。


他几乎每天都去观摩盖叫天父子的表演,悄悄学习着他们的一招一式。


六龄童的父亲得知儿子想要学习猴戏时,心中十分的高兴。


毕竟他们章家可是猴王世家,他的父亲章廷椿,也就是六龄童的祖父,还被称为“活猴章”。


这下好办了,父亲手把手教学,六龄童的基本功学习地很扎实。


但技巧学会了,始终没有学到精髓,表演的时候被同行笑话:“鸭嘴巴磨尖,鸡都要贱哉。”

意思是他只学了皮毛,没有学精。


这时候他去请教了盖叫天先生。


盖叫天看着眼前一脸疑惑,却十分诚恳的少年只说了一句话:“形似不如神似。”


少年恍然大悟。


学习猴子的神态,那去观察猴子不就得了。


于是,六龄童搬去和一只猴子同吃同住,日夜相对,他甚至还拜了这只猴子为师傅,好吃好喝的供奉着。


长期和猴子待在一起,六龄童琢磨出了猴子的各种表情神态,行为动态。


边观察边模仿,六龄童后来做到了“人猴合一”的境界。


经过舞台上长年累月的锤炼,终于将孙悟空刻画地惟妙惟肖。


最终,六龄童以“猴戏”自成一派,人称“南派猴王”。


六龄童接替自己的父亲成为同春舞台的当家人,把“猴王世家”这个称号继续流传了下来。


六龄童追悼会现场,唐僧送最后一程,上千观众道别…… - 天天要闻

1959年,六龄童的儿子章金莱出生。


因二儿子小六龄童患白血病去世,父亲六龄童思考良久,决定将“小六”二字颠倒,便有了章金莱现在家喻户晓的名字——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责无旁贷地接过“金箍棒”,出演《西游记》,传承猴文化。


02


经典影视剧86版《西游记》曾经想要邀请六龄童出演剧中的孙悟空,但是那时候六龄童年事已高,不能再出演。


于是,他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章金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六小龄童出演。


为了让儿子可以演出猴子的神韵,他搜罗了几千张猴子的照片给六小龄童。


还要求儿子每天盯着蜡烛练习眼神,一直练到眼睛酸痛难忍。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小龄童果然赶在开拍前练出了一副炯炯有神的眼睛。


也就是从那时起,六小龄童算是正式的接下了他父亲“南派猴王”的衣钵。


《西游记》开拍后,六龄童跟随剧组一起吃住,时刻指点六小龄童。


在片场也结识了饰演唐僧的迟重瑞。


有一段是孙悟空要变成唐僧的模样,所以需要唐僧模仿孙悟空的一举一动。


六龄童还亲自下场指导了迟重瑞。


即使六龄童已经无法再活灵活现地表演“猴戏”了。


但他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猴戏”学子。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六龄童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追悼会现场,上海绍剧社的戏迷们还特制了一幅挽联,上面写着“南猴王盖世绝唱,绍剧魂千古流芳”。


六龄童大师虽然逝去,但他的作品以及精神会一直流传。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