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2022年11月24日23:53:09 娱乐 1544

电影叶问》的上映让大家重回咏春时代,叶问的传奇故事也在电影中有所展现,比较经典的一幕必然是叶问跟日本的空手道高手对打,更扬言:“我要打十个!”,该句更成为港人口中的金句!跟叶问对打,一字马都要断脚。


那么叶问真能一个打十个,一人挑战佛山所有武术馆,暴打美国海军陆战队吗?


事实上,这不过是电影里的剧本而已。真实的叶问虽不及电影那般神奇,但也称得上传奇,可传奇故事却截然相反。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叶问照片


家庭背景

叶问,1893年生于广东佛山南海桑园。叶氏一族自祖上共有七位进士,也算是书香门第。到叶问父亲这一代,虽没了功名,但其父亲叶霭多善于经商,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祖宅围墙更是占了好几条街巷,十分气派。


原本生于这样的家庭,祖上又是世代为官,叶问将来不是博取功名便是继承父亲的基业。奈何自己体弱多病,贪玩好动,不习诗文,喜欢耍棍棒。父亲见他7岁仍比同龄小孩矮小,心中甚是心疼。

拜师学艺

1900年,父亲叶霭多因担心儿子体质差,怕其早年夭折。于是便让他拜入陈华顺门下习武。当时陈华顺年龄70岁,便让其大弟子吴仲素教导其咏春拳


原本吴仲素见叶问,瘦弱矮小。怕其定力不够,便没放在心上。哪知叶问练起木桩铿锵有力,顿时便让大师兄刮目相看。于是吴仲素对他更是悉心教导,不曾耽误一刻时间。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叶问》木桩练习


咏春拳源于福建南少林由五枚师太所创,后因清朝围剿南少林。至善大师逃窜至广州发扬光大,而陈华顺正是咏春拳第四代传人,师承一代宗师梁赞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为基础内容,强调用巧劲,速度取胜。具有拳快防守紧密,马步灵活,攻守兼备等特点,其长处在于近身搏击。


陈华顺见叶问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经常自己指导他练功,而大师兄吴仲素从旁协助,与叶问过招切磋,将咏春拳奥秘逐一传授。


五年后,陈华顺因中风去世,临终前交代吴仲素要好生指导叶问。随后三年时间,叶问来到吴仲素武馆跟大师兄继续习武。15岁那年,在一众后辈之中,已是难逢敌手。

在学校经历

翌年,恰逢南洋教育盛行。叶问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圣士提反学校读书。


一日,叶问和同学们玩曲棍球,接连进球,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欢呼。一个西洋学生鄙夷笑道:“东亚病夫也会打球”,这让叶问直接不爽。西洋学生变本加厉骂道:“东亚病夫”,这让叶问非常恼火。


西洋学生见叶问弱不禁风便要教训他一顿,扬言只要三分钟就能干掉叶问。叶问摇了摇手指,说道:“不,只要一分钟就能解决战斗”。叶问一个寸拳,接连梨花暴雨般的拳头,打的外国学生只能防守无法进攻,随后一个拐脚,将其手臂掰断。此后叶问名声大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巧遇师伯梁壁,更上一层楼

这日,叶问来到医馆为外国学生买跌打药。还没等开口,一老者就先开口道:“买药啊,叫那洋学生自己来买,顺带我也打他几拳,敢骂中国人”叶问一时好奇,老人怎能得知此事。老者开口道:“你现在可威风了,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随后老者便要与他比划,叶问见他已是风烛残年,不忍动手。哪知道老者一拳袭来,招招致命。而叶问发起攻势,怎料被老者轻松化去。这才知是高人,随后得知是梁壁,这才叫了一声师伯。此时的梁壁,早已把咏春不足之处改良,叶问自然不敌。


梁壁见他颇有侠义之风,便传授咏春心得,习得三套拳、木人桩、八方斩和六点半棍,自此之后,叶问再难逢敌手。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叶问前传》叶问与师伯梁壁对练

师兄责罚,险些逐出师门

20岁那年,叶问在港学业结束,回到老家佛山。大师兄吴仲素见师弟叶问回来,想看一下他功夫是否有长进,于是二人在吃饭时对练了起来。二人先是黐手,难分胜负,后开始施展腿法,只见叶问一个高腿,再一个抓手,打得大师兄措手不及。大师兄见状心知他拜师梁壁,便要将他赶出师门,罚他跪了一天。


翌日,大师兄在师傅坟墓前忏悔,以抛硬币的形式决定是否将其逐出师门。是正面,大师兄见状,便说要三局两胜,两次反面一次正面,才没把他疼爱的小师弟逐出师门。


虽然此时叶问功夫大有长进,甚至其功力更是直追老一辈。但是个头不见长,仍然只有1米6的小个头。看起来还是那么弱不禁风的样子。如果不是同行,很难看出是一个练家子。

行侠仗义,偶遇张永成

有一天夜里,叶问和师兄弟出去游玩,见一台上耍戏的女子往天上一扔碗。下面一痞子装做被砸到,要求赔偿50块大洋。女子只知道痞子闹事,不给赔偿。痞子见状掏出手枪,叶问跳上台,压住手枪,轻轻一压轮芯瞬间弹出,痞子见状吓得带人离开。此时恰巧张荫桓的后人张永成也在场,看见了叶问行侠仗义,心中便暗许芳心。


之后,叶问手压轮芯事件慢慢地被传开,上门挑战的人也越来越多,电影也有相关情节。


因父亲经商与张家素有往来,没多久,叶问便与张永成结婚,婚后张永成事事迁就丈夫,性格温和,与电影《叶问》内的形象不同。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叶问》叶问与张永成

染上毒瘾,家道中落

叶问年轻时,家境殷勤,每日不是玩雀就是和同行切磋武艺,生活过得逍遥自在。有时甚是无聊,就与世家子弟,抽抽大烟,不曾想却上了瘾。


不幸的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38年,佛山沦陷。叶家祖宅被日本人占领,叶问流落街头。有时常常因为无米下锅而烦恼,就此家道中落。


更不幸的是,原本叶家百余人,竟被日本人迫害仅剩10余人。


有一次日本官兵得知,叶问功夫了得,便要他前去教日本军人武术。却被叶问一口回绝,他对前来游说的同乡说道:“中华武术岂能传授敌寇,民族大义,这点不能含糊。”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日本人被拒绝后恼火了,便派来日本空手道高手,说道:“你赢了此事就此作罢,输了那便由我们来教你们”叶问一听,这是来砸场子的,只能硬着头皮上。叶问随即打出一手寸拳攻去,没几下空手道高手,被打出比武拳,时间不到一分钟,日本人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


至于电视剧那些,一打十个,一根竹子单挑一群拿刀武士,那估计也是剧情需要。此次后叶问便再也没有日本武士有过交手。

为避风头,出走佛山

那一晚雨下得很大,叶问独自离开了佛山,为了防止日本人卷土重来。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原本已经揭不开锅的叶家,更是雪上加霜,6岁女儿竟活活饿死。


得知女儿死讯,有一身本事又如何,只能泪洒街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在那山河破碎的年代,饿死的岂止千千万万人。此时的叶问恨死日本人。

志士救国,忍辱负重

经过此前种种事情,1938年叶问参加了抗日组织,接受了军统特务培训。成为了让人唾弃的汉奸,他忍辱负重,为付征云等接头人。叶问明白了,武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这个国家。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谋求生计,前往香港

1949年,动身前往香港谋生,在好友李民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便邀请他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随后在香港众人的帮助下,叶问武馆的生意得到了发展。


其实,叶问是一个不擅言词之人,至于咏春为什么这么快得到推广得益于两点:

1.和叶问早期学习西洋文化有关,他常常用力学,几何学等等这些基础科学方法去解释咏春拳法路数,易于学员理解。

2.待人真诚,从不私藏,只要有学员问便知无不答,悉心指导。

隔岸相望,天人永隔

1951年,原本叶问心想生意好转,接妻子过来生活。谁知香港边境被封锁,开放之日遥遥无期,夫妻二人至此隔岸相望。随着叶问名气在香港越要越高,也知与妻子有生之年在难相见,便和一位上海女人一起生活,并且生了一个女儿。在佛山那边的张永成也因思念成疾1960年去世。

叶问:瘦弱矮小,抛妻弃子,抽大烟,未打日本人,却还是一代宗师 - 天天要闻

叶问与徒弟李小龙

晚年的生活孤寂,叶问慢慢开始重新吸食大烟。徒弟苦劝不听,甚至与当初有恩于他的梁相断绝师徒关系。


1962年,叶准叶正赴港寻父。在儿子的规劝之下,叶问才下定决心戒掉鸦片,全身心投入到咏春拳推广之中。

一代宗师,就此落幕

1972年12月1日,叶问一代宗师在香港病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代宗师叶问,虽经历妻离子散,山河破碎,也曾沾染恶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瑕不掩玉,这点不含糊!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