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这部噱头满满,自带腥风血雨体质的传记片,
除了在威尼斯电影节赚足眼球,更是迎来两极分化的口碑。
被导演近三小时的男凝镜头扫视的观众,有人高赞:
更像是梦露一生最恐怖的十大瞬间。
感到被冒犯的观众,则评价这部时代巨星的传记对于性感女星:
死后还要遭世人乐此不疲地消费鞭尸。
不管争议如何满天飞,起码话题度是有了——
《金发梦露》
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再一次体悟》《心灵猎人 第二季》),对于这部片子,可说是野心满满,
官姐看来,几乎是用恐怖片的手法拍摄了一部性感尤物的传记。
为名流巨星拍摄传记,选角自然非常重要。
而这一重任,这次落到好莱坞上升势头最迅猛的小花安娜·德·阿玛斯身上。
网飞这部影片,同样耗资不菲,制作成本2200万美元,
除了场景和服装的还原,就连梦露的各种名场面,也得到了完美复刻:
性感飞吻,飞扬的白色连衣裙,穿着钻石礼服为总统肯尼迪献唱……
毕竟看了几百遍梦露电影的女主安娜都说了,导演面前两台显示器,一台放着梦露,一台则是安娜,
为的是完全还原梦露的神态和动作。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成为网飞第一部被评级为NC-17((NC-17,即17岁及以下不能观看的限制级))的原创电影。
影片还未上线,就把期待值拉满。
只可惜,上线之后,烂番茄新鲜度32%,IMDb5.6,豆瓣目前口碑也跌到了5.6.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先说几句影片剧情。
跟其他传记片类似,影片从梦露的童年讲起,并为片子奠定了一个”爸爸去哪儿“的主题。
玛丽莲·梦露还没闯荡好莱坞时,还是一个跟单身母亲生活在一起,叫诺玛·简的小女孩。
家里墙上挂着克拉克·盖博的照片,暗示诺玛·简被一个大明星父亲抛弃,
而不得不生下她的母亲,对待这个女儿,心绪复杂。
当她问到父亲时,等待她的,只有母亲的暴打,甚至把她差点溺死在滚烫浴缸的酷刑。
之后母亲被送往精神病院,不愿抚养小诺玛的邻居,将她送往孤儿院,开始了她在孤儿院和寄养家庭中辗转的动荡生活。
从这段惨痛的童年故事开始,导演便有意把诺玛·简长大后的言行举动,都简化成”找爸爸“这一目的。
于是,大家抱着看玛丽莲·梦露的人生,却变成了哭哭啼啼的诺玛·简演绎”爸爸去哪儿“。
比如她投身娱乐圈,只是为了离自己的大明星父亲更近一点。
更不用说,影片直接将她的入圈起步之路简单粗暴归类于被电影制片人推倒在选角沙发上,
毫无反抗的潜规则,就让诺玛·简一脚踏入影视圈,亦步亦趋走上顶级明星之路。
影片特地用一些细节,刻画男性视角占主导的好莱坞,诺玛·简这样一个天真又性感的金发姑娘,是如何被一步步吃干抹净。
比如一开始诺玛·简为了一个角色准备了很多,还能讲出自己对剧本和角色的揣摩和体会,却被制作方嗤笑毫无演技。
而她最终获得这一角色,却是因为boss的一句“看看那小姑娘的屁股”。
在好莱坞初露光芒,梦露又开始和她的绯闻对象小查理·卓别林和小爱德华·罗宾逊交往,
除了跟小查理·卓别林的大尺度床戏,她们更是玩起三人行。
而梦露之所以和两人交往,原因仅仅是彼此对于父亲光环的迷茫——得,又是爸爸。
接下来是梦露的两段婚姻,一段是跟棒球明星迪马乔,一段则是和作家亚瑟·米勒,
然而导演煞费苦心给前一段婚姻安排了一个找爸爸的求婚场面不说,
还让梦露在同两人相处的时候,多了个“叫爸爸”的癖好。
更不用说,在跟迪马乔九个月的婚姻中,对方因为梦露的性感照片大发雷霆,甚至动手家暴时,她裸着身子,跪在地上辩解:
“爸爸,我需要工作……”
而这些所谓的灵魂伴侣以及丈夫,对待她的方式,与外界的观众不无两样。
比如跟她一起度过了梦幻青春的小卓别林,分手后拿着梦露的裸照敲诈勒索迪马乔;
而迪马乔呢,前脚因梦露的性感爱上她,后脚却轻视侮辱她,嘲讽她的性感。
更不用说后一任丈夫,与她结婚,只是为了获取写作素材。
而在导演的镜头下,这个需要满足外界对金发美人期待值的梦露,除了时常给自己的头发补色外,
脆弱,敏感,肤浅,只是个花瓶——一如过往梦露饰演过的一些电影角色。
比如成名之后,她接剧本时,考虑的并不是角色的挑战性,第一关心的只是片酬问题。
身在名利场,这样的女性,最后等待她的,显然只能是毁灭。
片中诺玛·简被当作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毫无尊严地“献给”总统,沦为名流圈的玩物。
最后更是因为失去了所谓的“爸爸”,走向了死亡。
堪比好莱坞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外,导演还不忘给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梦露安排了几段堕胎戏,
甚至安排第二次成型的CG胎儿在漂浮的空间里,质问梦露:你这次不会伤害我了对吗?
当然,你可以解读为这个胎儿只是梦露的自我投射,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何尝不是对堕胎人士的攻击?
不难看出,影片基本上围绕着梦露的名言,塑造了一个有着童年阴影的纯真女孩,被娱乐圈一步步毁掉:
“男人愿意花大钱买我一个吻,却没人愿意花五十美分了解我的灵魂”。
然而,备受争议的地方也出现了,影片主角换成另一个女性来说,可能更有说服力一些,有种今敏未麻的部屋》真人化既视感。
而影片打着梦露传记的噱头,其实是虚构了大部分关键剧情,在真实和虚构中游走,很难不激起粉丝的反感。
乍一看,影片从梦露的形象构建,到之后的两段婚姻,跟玛丽莲·梦露的人生节点都能吻合,
但实际上,影片改编自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畅销小说《浮生如梦》,并不是真实考据后撰写的人物传记。
因此,网飞在官方主页特地用小字注明:本片系小说改编(based on books)和“虚构”(fictional portrait)
但制作团队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从立项起就一直打着梦露旗号宣传,然而片中梦露被制片人潜规则,与小卓别林等人的三人行,当性礼物送给总统,都是根据无良小报杜撰的八卦进行的演绎。
包括电影有意略去了梦露的第一段婚姻——她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随便找个邻居嫁了,随着后来梦露进入演艺圈,这段四年时间的婚姻宣告结束。
而梦露踏进演艺圈,也是因为第一任丈夫从军,自己为了补贴家用,在附近兵工厂当女工时,偶然拍的模特照片意外走红。
只靠美色显然不足以让梦露成为一个时代符号,片中也有突出梦露爱读书这一点,比如安排她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作家,
只是一带而过,留给观众的,还是唯唯诺诺的空心花瓶形象。
除了虚构的情节,影片的大尺度船戏,其实都毫无必要,对于剧情的推动,并无太大作用,只能说是为了满足导演的个人审美需求。
因此片中的梦露,如同导演镜头下的工具人,只是为了展现女性破碎的主题而展现,冰冷而没有力量。
其实不独女主,就连其他的配角,都是梦呓般片段的碎片,几句台词,单薄如纸片,纯纯工具人。
不可否认,导演卯足了劲炫技,镜头的切换,流畅丝滑。
像梦露三人行这段,床单切换成电影中的瀑布;
璀璨的星空变精子,暗示这段恋情的唯美浪漫与短暂。
影片也没有那么一无是处,至少在拍摄凝视这一点来说,应该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
以抽屉放摄影机这样的拍摄手法,以小诺玛的视角,呈现幼年跟母亲相处的窒息场景。
电影首映时,每个面露笑容的观众,与目瞪口呆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在心中喃喃自语的诺玛·简
——完全是恐怖片名场面。
如果你不熟悉玛丽莲·梦露,你至少见过那张地铁通风口白裙飞扬的照片。
其实是比利·怀尔德导演的《七年之痒》的宣传照。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拍摄时,梦露周围有着100名男性摄影师与2000-5000名观众,
现场需要警察出面维持秩序,而这一经典镜头被反复拍摄了14次。
代入梦露的视角,大型恐怖现场
以及梦露走红毯时,这些乌泱泱围观的男性,被导演的镜头放慢,夸张变形,显得惊悚又猥琐
——这何尝不是梦露过去的亲身经历?
当然,影片之外的梦露,并没有导演刻画得这么满世界找爸爸。
她后期除了和躁郁症作斗争,整个演艺生涯中,做过太多值得称道的事情。
比如27岁的她,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所知的狼》,直言好莱坞的性骚扰现象,还提醒女孩们要小心这些“狼”。
在同工不同酬的时代,她除了向影视公司施压,还在1955年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玛丽莲·梦露制片公司。
她学历不高,却一直在努力学习,爱读书,爱思考。
然而导演仅仅以单薄的形象,在自己镜头下塑造一个任人摆布的橱窗芭比娃娃,
只能令人感到可惜。
因为这样的女主,跟希区柯克提到自己电影里的金发女郎设定并无不同:
“金发美女是最适于作为谋杀对象的,当红色的血液从她们雪白的皮肤上流出,是多么美丽啊!”
你又是怎么看待这部片子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跟官姐唠个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