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2022年10月10日17:57:32 娱乐 1249

在八十年代歌坛中流行“南朱北李”这样一句话。

朱是指朱逢博,李是指李谷一

而李谷一却说:“我远远不如朱逢博姐姐唱得好,她唱主角的时候我还是个拉幕布的小配角。”

如果没有朱逢博,谷建芬和李谷一可能无法拥有今天的成就。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朱逢博为中国流行乐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白毛女》、《满江红叶似彩霞》、《请茶歌》、《金梭和银梭》等经典歌曲都是由她演唱的。

她被观众称为“东方夜莺”,是无数歌唱家心中的偶像。

可就是这样一位乐坛领军人物,晚年生活却让很多观众感到心疼。

她独自一人守着骨灰过了14年,其中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01

1937年出生的朱逢博,从未想过将来要当歌唱家。

她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是业内知名的建筑师。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朱逢博自幼爱读书,爱文学,更热爱中国古典建筑。

当时她的梦想就是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建筑家。

从未想过从事音乐道路。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后来朱逢博如愿考到上海同济大学。

在建筑系整整攻读了6年。

1960年,朱逢博被分配到上海历史纪念馆工作。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演出,

她将来有可能成为像林微因一样的才女。

只不过,命运的转折点就在此刻悄然降临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有一次上海歌剧院来工地上演出。

纪念馆的同事们纷纷上台表演节目。

朱逢博也在大家的鼓励下登台演唱了一首歌曲。

嗓音清澈嘹亮,爆发力十足,非常有音乐天赋。

唱完后,上海歌剧院领导对她印象十分深刻。

于是,歌剧院领导把朱逢博调进歌剧院。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刚到歌剧院的朱逢博十分自卑。

她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从来没有学过声乐。

而歌剧院的同事都有一身童子功。

可耐不住朱逢博长了一副“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好嗓子。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领导实在不忍心错过这样一位人才。

便把她送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几个月。

进修回来就直接让她担任剧院主演。

朱逢博璀璨的艺术人生,也由此拉开帷幕。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在歌剧院工作的那几年,朱逢博演唱了《刘三姐》、《嘉陵江怒涛》、《红珊瑚》等经典歌剧。

在领导眼中,朱逢博简直就是拥有“银铃般”的天籁之音。

团里把她当做重点对象来保护。

每逢演出,都会有一名领导亲自护送她。

为防止朱逢博因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分心,

领导三番五次在她耳边提醒:“朱逢博,你30岁之前不可以谈恋爱,更不可以结婚。”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那时候朱逢博是上海滩的“红人”,

爱慕者层出不穷,无一不被她的才华所着迷。

为避免这些男同事和朱逢博接触。

歌剧院安排四个女同事跟朱逢博睡在一间宿舍里。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工作期间女同事全程陪同在她身边,男同事无法对她进行干扰。

放假的时候团长还把朱逢博接到家中,或者让队长亲自盯着她。

让她完全没有谈恋爱的时间,更没有认识异性的可能。

由此可见,当时朱逢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02

不过千防夜防,“家贼”难防。

领导怎么也没想到,朱逢博竟然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施鸿鄂

虽说是老师,其实施鸿鄂也就比朱逢博年长3岁。

不过施鸿鄂是正经科班出生的美声歌唱家。

自幼留洋海外,学习了正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

还在多场国际古典声乐比赛中,为我国赢得荣誉。

用“年少成名”来形容施鸿鄂一点都不为过。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载誉而归的施鸿鄂在歌剧院就像男版“朱逢博”一样,备受领导关爱。

也是很多女青年心中的“白马王子”。

朱逢博也不例外。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少女的心中总是对“白马王子”充满崇拜。

她很欣赏施鸿鄂的美声唱法,

可自己只会普通的民族唱法

所以她绞尽脑汁想从施鸿鄂那里取取经。

只要施鸿鄂一开课,她就搬好凳子拿好笔记本去旁听。

可只要是施鸿鄂开课,整个走廊都挤满了人,想挤进教室都困难。

朱逢博心想,要是一直和大家一样在底下旁听,那何时才能让施鸿鄂注意到自己?

于是,她打算“剑走偏锋”。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她上课的时候不来,等施鸿鄂下课的时候再来。

施鸿鄂本来在琴房休息,但面对朱逢博的请求,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于是私下里他也会给朱逢博补课。

不过施鸿鄂没有过多关照她。

只是让她自己弹着琴试唱几句,然后他就端着水杯离开教学楼了。

朱逢博以为施鸿鄂只是去水房打水。

结果过去两个小时他都没有回来。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了。

施鸿鄂才端着水杯缓缓走进来。

他看着眼前还在练习发声的朱逢博很是惊讶。

本以为这个姑娘会因为自己的冷漠“知难而退”。

可她却没有任何情绪,甚至没有一句埋怨。

若无其事地问:“施老师,您回来了?那您教我唱歌吧。”

见朱逢博一点脾气都没有,施鸿鄂也瞬间没了气焰。

只好答应在业余时间给她补课。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不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相差太大。

再加上朱逢博本就不是科班出生,基本功差太多。

每次施鸿鄂让她用“咪咪吗,吗吗咪”来练习发声时,她都唱不好。

第一句一出来,施鸿鄂就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只能端着茶杯,叹着气走出教学楼。

一走又是两个多小时。

这两个小时里,朱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练好发声。

久而久之,施鸿鄂和朱逢博竟然培养出了感情。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但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那个年代人们思想单纯,感情纯粹而美好。

只是默默欣赏对方,并不急于确定关系。

1967年,朱逢博终于30岁了。

终于达到领导给她规定恋爱的界限。

心中压抑的感情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她一刻也不想再等。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于是主动写了一封告白信给施鸿鄂。

那天施鸿鄂骑着自行车路过传达室。

他和往日一样,停下车子去翻阅当天送来的报纸。

其中有一张报纸上放着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施鸿鄂收”。

正文只有一句话:

“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

署名只有一个“朱”字。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顿时间,施鸿鄂心里犹如“翻江倒海”一样慌乱。

一向镇定自若的他,在此刻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而另一旁的朱逢博又何尝不紧张?

她在镜子前一遍一遍的梳着头发, 一遍一遍的整理白色连衫裙

想在晚上以最漂亮的形象去赴约。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施鸿鄂也回到房间反复梳理头发。

等到夜深人静时,两位各自从宿舍里向排练厅走去。

那晚的上海刚刚下过一场雨,

气氛似乎有些浪漫

当施鸿鄂走进楼道的时候,

朱逢博已经在楼梯口等候。

还没等他开口,

朱逢博便说:

“我已经决定八月一日和你结婚,这就是我今天约你来的目的。”

说完这句话,朱逢博哭着跑出走廊。

施鸿鄂来不及回应,就被女孩这两行热泪打动。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六天后,也就是1967年8月1日。

朱逢博与施鸿鄂在上海一家小弄堂里举行婚礼。

一位是赫赫有名的歌剧女演员,一位是海归男高音。

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他们的婚礼却格外“寒酸”。

婚房只有10平米,还是单位借给他们居住的。

屋子里只有一张钢丝床,还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淘来的破旧书架。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家具。

丝毫看不出这是一间婚房。

只有大门口贴了一张囍字。

到场的亲友只有10位,互相寒暄几句便离场了。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婚后朱逢博的歌唱事业蒸蒸日上。

她与施鸿鄂亦师亦友,携手共进。

在丈夫的指导下,她为音乐界留下了很多经典形象。

《白毛女》中的喜儿就是一代观众心中的记忆。

《喜儿哭爹》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后人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之后的几年,朱逢博带着上海歌剧院和上海芭蕾舞团,在国内国外参加了上千场演出。

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将歌声送到祖国每个角落。

此外,朱逢博还翻唱专辑《蔷薇处处开》。

专辑中就有那首“红极一时”的《橄榄树》。

这张专辑在当初卖出300万盒。

属于一大销量神话。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而朱逢博没有选择和邓丽君一样成为歌星,赚得盆满钵满。

反而着力于音乐教学,为我国培养更多热爱音乐的学子。

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歌唱家。

她还在国内开设“朱逢博艺术学校”,

这在当时起到一个“开天辟地”的带头作用。

李谷一、谷建芬等人均受过她的指导。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受朱逢博的影响,谷建芬也将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创办了“谷建芬声乐中心”,免费教老百姓唱歌。

其中毛阿敏那英刘欢解晓东孙楠苏红万山红、汪正红、蔡国庆等人都是谷建芬的弟子。

后来谷建芬还被乐坛称为“流行音乐教母”。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如果没有谷建芬的教导,流行音乐不会发展这么快,也不会涌现出像毛阿敏、那英等这么多优秀的流行乐歌手。

只不过,在成为“流行音乐教母”之前,谷建芬经历了很长一段的低谷时期。

外界对她的音乐风格均持反对态度。

她一度怀疑自己的流行曲风是不是正确的。

甚至萌生退出乐坛,不再继续音乐道路的想法。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关键时刻,朱逢博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到谷建芬身边开导她。

劝她坚持自己,不要放弃,并对她给予厚望,让她将流行乐传承下去。

在与朱逢博推心置腹的交谈中,

谷建芬大受鼓舞,并对她十分感激,从此在心中一直将她视为恩师。

后来,谷建芬专门为恩师写了一首歌《那就是我》。

这首歌也成为朱逢博音乐生涯中广为传唱的代表作之一。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彼时,李谷一的气腔唱法也进入瓶颈期。

外界的声音让她一度丧失信心。

朱逢博听闻,专程去北京看望她。

两个音乐人互相探讨,互相鼓励。

朱逢博的到来,对李谷一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犹如春风化雨般温暖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李谷一 朱逢博


得到朱逢博的认可后,李谷一坚定地按照自己的音乐风格走下去。

此后,每到逢年过节,李谷一都会带上礼物去拜访朱逢博。

朱逢博、李谷一、谷建芬也被乐坛称为“中国乐坛三大女艺术家”。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03

1985年上海轻音乐团成立。

朱逢博担任首任团长,肩负起从全国各地挑选有天赋的音乐学子来进修的责任。

其中嗓子不错,外形也不错的学子,她也会将他们培养成演员。

最近在《披荆斩棘第二季》上大热的林峰就是朱逢博的学生。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随着音乐市场的逐渐进步,观众们接受阈限也渐渐打开。

乐坛中出现“百花齐放”的盛世。

朱逢博和施鸿鄂也开始合体登台表演。

将民族唱法和美声结合,非常具有巧思。

这对伉俪在音乐的道路上互相搀扶,互相成就。

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为乐坛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夫妻二人出道半个世纪,始终坚守初心,兢兢业业为艺术奋斗,没有半点绯闻

朱逢博还获得十大女高音歌唱家,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被国内外称为“东方夜莺”,“中国的夜莺”等美誉。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2000年,63岁的朱逢博宣布退居幕后。

将机会留给后人,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培养新人上。

为艺术奉献大半个世纪的朱逢博,也终于有时间和丈夫静静享受生活。

夫妻俩牵手去买菜,牵手漫步在林荫小道中。

平淡而又珍贵。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2008年,施鸿鄂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74岁。

那一年朱逢博71岁,刚刚步入古稀之年。

朱逢博一时间无法接受丈夫离世的消息。

更无法接受未来的人生中没有丈夫的陪伴。

她不知道自己在家中该如何生活。

也不忍心让丈夫独自葬在冰冷的墓地里。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于是,她将丈夫的骨灰带回家,摆在客厅桌子上。

每天都会给丈夫擦骨灰盒。

吃饭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拿两个碗。

一个自己用,一个摆在丈夫骨灰盒前。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朱逢博从没有遗忘过丈夫。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丈夫似乎一直在她心中,从未离去。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朱逢博和施鸿鄂有一个儿子。

只不过儿子没有继承父母的音乐天赋,

夫妻俩从小就看出来他的嗓子不适合学音乐。

所以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年轻时,朱逢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儿子不知道妈妈是谁。

儿子这句话,也成为朱逢博一生的痛

直到现在,她对儿子仍然心中有愧。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好在儿子慢慢长大,渐渐体谅到父母的不易。

他长大后成为一名程序员,现在还开了自己的公司。

不过因为工作繁忙,大多数时间都是母亲独自生活。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如今朱逢博已步入耄耋之年。

精神依旧饱满,坚持独立生活,自己买菜做饭,不想麻烦孩子和保姆。

每次出门都会精心挑选服饰,只要穿裙子就会配上一条精致的珍珠项链

美人在骨不在皮,岁月偷走了她的青春,但没有偷走她骨子里的气质。

年过80岁的朱逢博,优雅高贵,依旧是街头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2019年,82岁的朱逢博和75岁的李谷一登上东方卫视晚会。

两位义结金兰的姐妹,一见面就抱在一起抹眼泪。

李谷一说:

“我和老姐姐年轻的时候感情就特别好,现在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说完这句话,李谷一就扭过去抹眼泪。

两位老姐妹的对话,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李谷一和朱逢博也是继郭兰英之后,首次将中国民歌融入通俗唱法的艺术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她们的出现启发了一代音乐人,

或许她们终将老去,但她们的歌声会永远回响在乐坛当中。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今年朱逢博老师已经85岁高龄。

因为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吃药治疗,行动也有些不便。

不过儿子已经搬到母亲楼上居住。

平日里各自生活,儿子会定期带小时工去家里帮母亲做家务。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朱逢博一生乐善好施,与人和善

附近很多同龄人都是她的歌迷。

知道她行动不便后,歌迷们轮流去家里陪她聊天,陪她沐浴阳光。

只不过,她最多的时间还是在家里看丈夫的遗像

她也不愿意让儿子在家里过多停留。

朱逢博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对着丈夫的骨灰盒说话。

或许,丈夫的离去她还未能释怀。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其实回首朱逢博和施鸿鄂的爱情故事,并不浪漫。

从告白到结婚,仅仅6天时间。

他们没有约会,没有像其他情侣一样在月光下散步,在公园里徜徉花海。

没有任何浪漫宣言以及海誓山盟,就直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当岁月的急流涤荡尽世间的繁华,

留下的是洗尽铅华的真情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这对伉俪,并肩同行半个世纪。

完美诠释一生一世一双人。

为艺术奉献一生,为推进音乐事业奉献一生。

他们的歌声唱尽人间真情,道尽人间真爱。

亦师亦友,亦是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知己。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距施鸿鄂离世已经过去14年了。

她始终守着丈夫的骨灰盒,与他进餐,与他对话。

这样深情默契的夫妻之情,不禁让人泪目。

宋代文学家晏殊有一句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朱逢博对施鸿鄂的感情: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守着骨灰盒生活14年,儿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李凯馨辱华风波,《赴山海》何去何从? - 天天要闻

李凯馨辱华风波,《赴山海》何去何从?

编辑|乔巴i追剧最近,本该如期播出的古装剧《赴山海》突然没了动静,这让一众翘首以盼的观众们摸不着头脑。谁能想到,背后竟牵扯出一桩新加坡籍演员李凯馨的辱华疑云,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情景剧《又见东坡》惠州中山纪念堂首演 跨越千年对话东坡 - 天天要闻

情景剧《又见东坡》惠州中山纪念堂首演 跨越千年对话东坡

5月9日晚,原创情景剧《又见东坡》在惠州中山纪念堂上演。该剧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对话,将千年文脉与当代文化传承相联结,为观众呈现了一台兼具诗意美学与人文深度的文化盛宴。剧目以基层文化工作者倩倩的视角切入,当她因创作东坡诗词画作陷入瓶颈时,一场“千年邀约”悄然开启——时空交错,她与苏东坡相遇于合江楼、...
谢浩男母亲节温情祝福,战友力挺:暖男形象萌翻全网! - 天天要闻

谢浩男母亲节温情祝福,战友力挺:暖男形象萌翻全网!

谢浩男!母亲节那天,他可真是给大伙儿好好上了一课,什么课呢?当然是“孝顺课”!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谢浩男不仅通过视频向亲爱的谢妈送上了满满的祝福,还引来了一票战友的现身支持,连网友们都不甘寂寞,纷纷晒出了浩男私下吃饭时的可爱照片。这波操作,
汪峰的《无主之城》,可能是中国最被低估的摇滚作品? - 天天要闻

汪峰的《无主之城》,可能是中国最被低估的摇滚作品?

喜欢摇滚的朋友看过来——汪峰的《无主之城》可能是中国最被低估的摇滚作品吗?汪峰 无主之城汪峰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红极一时的《春天里》,还有《存在》,《怒放的生命》,《再见青春》,《北京北京》,《我爱你中国》,《花火》,《美丽世界的孤儿
赴山海领衔主演已没有李凯馨 - 天天要闻

赴山海领衔主演已没有李凯馨

5月10日,李凯馨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回应近期网络争议。随后,@李凯馨Eleanor 转发声明并发文道歉,称“听到相关录音时候我非常震惊,这绝不是我说的话。”李凯馨表示,自己出生在中国,16岁又再次回到中国,将近一半的人生都在中国度过,“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机会和帮助,也能在我喜欢的事业里发光发热,对于这片土地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