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2022年07月07日02:39:06 娱乐 1878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文✎七爷

编辑✎七街酒舍

7月2日,香港电影圈又一个巨星陨落,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罗启锐因病逝世,享年70岁。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7月3日,中国文艺界又一代传奇落幕,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著名作家倪匡离世,享年87岁。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他们,是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中国文娱界一个时代的象征。

尽管如今他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的故事和“心血”却会一直流传于世。

罗启锐

罗启锐,1952年出生于中国香港,从小生活在集聚了无数香港底层人民的永利街道上。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罗启锐

那段时期,罗启锐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算不上富裕,所处环境也不如当下,但年少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在他心里却是最难忘且怀念的回忆。

以致于后来再回忆起时,他感慨道:

“六七十年代不仅对香港来讲,是起步发展、活跃起来的非常重要的时代,对他个人亦是如此,他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都发生在这段时期”。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高中毕业后,罗启锐本来是想学习电影方面的相关专业,但当时的香港还没有大学开设这类专业,无奈之下他便选择了香港大学的英文系。

尽管这与他的初心有很大差异,但不曾想最后却是阴差阳错,成为了他在电影道路上的很大助力。

大学期间,罗启锐一边忙着专业课程,一边也没有放弃自己致力于成为电影人的梦想。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正所谓热爱终有回响,努力终有回报,罗启锐大学毕业不久后成功考上了纽约大学电影系

这似乎应该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终于要踏出追梦的第一步,然而那会的罗启锐心里却一点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挡在了他面前——没有钱

出国留学,不论是在中国哪个年代,很多家庭都难以负担起这笔费用,而且罗启锐想要学习的电影还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艺术专业”,这无疑是让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作为家里的一份子,罗启锐自然深知家里供不起他出国留学,只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梦的步伐。

没有钱他便自己打工攒钱,做过银行职员,从事过广告业方面的工作,顺利出国后,他也都是半工半读,没有找家里要过钱。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一个没有家族背景支持,没有经济支撑的普通人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出国奋斗,这个过程必定是十分艰难且坎坷的。

尽管如此,罗启锐也从未有过退缩回国的念头。

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心中设定的目标十分坚定,也或许是因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张婉婷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张婉婷

如果问罗启锐一生中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什么,他的回答中除了自己的作品,必定还有张婉婷这三个字。

同是在异国他乡,同是在纽约大学,同是为了追求电影梦,而且还都是中国人,罗启锐和张婉婷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之后更是很快便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亲密无间的情侣。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1981年是两人相识的第一年,同时也是罗启锐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霸王别姬》的时间。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张国荣饰演的电影版《霸王别姬》,但其实罗启锐导演拍摄的版本要比电影更早,甚至还在某平台上拿到了9.2的超高评分。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此外,业内人士也对这部作品称赞不已,其中制作人、监制、影评人谭飞就曾这样评价:

“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很了解的一个人,所以他的作品中带着一种东方式的对人性人情的细腻追求”。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谭飞

可见,剧版《霸王别姬》的精彩程度必定不会亚于电影版本。

自从拍摄《霸王别姬》正式踏入影视圈后,罗启锐也算是在圈子里打响了名声。

而和他不一样的是,张婉婷进入这个圈子是凭借着自己的毕业作品,剧情片《非法移民》。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在这部作品里,张婉婷担任导演,罗启锐和另外一个同学则是编剧,由于是个人小成本制作,没有很多资金,所以影片的台前幕后都是由他们三人共同完成。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毕业作品,然而出乎张婉婷等人意料的是,《非法移民》竟被人以500万港币买走了,且在1985年成功上映。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婉婷还因此获得了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虽然张婉婷最开始从未想过做电影导演,但从她的毕业作品以及后来和罗启锐的合作中,足以可见她在电影方面的天赋和努力。

回国后,两人共同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比如《秋天的童话》《七小福》《岁月神偷》《玻璃之城》等以情动人的电影。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其中电影《七小福》可以说是让罗启锐一战成名,不仅影片囊获了电影界不少大奖,他个人也获得了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同时张婉婷也凭借这几部影片在香港电影圈名声大噪,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导演、编剧。

除此之外,两人还合作了不少影视巨星,比如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周润发刘德华梅艳芳吴君如任达华,等等。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其中对于任达华来说,罗启锐导演是他演艺生涯中的最重要的伯乐之一,同时也是他的恩师。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当突然得知罗启锐去世的那一刻,任达华一度难以接受这个消息,之后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很长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哀思。

“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对家人、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我会带着这份坚持与生命力,继续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岁月偷走了过往,偷不走情谊与记忆,老师一路走好”。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罗启锐从业40余年来称得上是高产,他的每部作品总能给人带去一种独特新颖的观感,也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的剧本戏核常常在男女爱人身份的变化、差距和始终不能忘情的内心,虽然嘲讽人性但又限于温情批判。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除了男欢女爱和家庭情感等生活上的小方面,他还会扩大范围,力图用史诗的格局来诠释时代风云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用电影讲述人与人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这大概就是罗启锐在电影路上一生追寻的目标。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电影《岁月神偷》里,罗启锐笔下写过这样一段经典台词。

“人活一辈子,总要信点什么,那样才能一步难一步佳,一直走下去。”这是他对年轻后辈给出的建议,也是他自己一生所践行的真理。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倪匡

在传出罗启锐因病去世的第二天,作家沈西城的发文“倪大哥中午走了”,让众人还未平复的心情再次大受震惊。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起初,很多人还不知道沈西城说的是谁,直到香港媒体报道,国际巨星成龙紧接着发文悼念,

“刚刚知道倪匡前辈也离开了,我们心中的香港才子,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华,怀念你”。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众人才知道,原来是和金庸、黄霑和蔡澜三位著名作家一起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老前辈离世了。

对于倪匡,当下的年轻人想必大都不认识,但这其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看过他的创作,蓝血人》、《六指琴魔等,也应该听过他的某一个笔名,“卫斯理”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除了这些,他还曾代替金庸老师编写过天龙八部的连载,小说里阿紫的眼睛就是他“弄瞎”的。

当年,金庸因为某些事情需奔赴欧洲数月,没有时间更新《天龙八部》,于是他便找到正在《明报月刊》办公室写稿的倪匡代写。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金庸对他嘱咐是“随意发挥,就是千万不要把书里的角色写死”

后来在撰写的过程中,倪匡极其不喜欢阿紫的偏执,却又苦于原创作者金庸的嘱托不能把人物写死,无奈之下他便将阿紫弄残了。

说到这,有人或许疑惑金庸为何会把自己的苦心创作随便交给倪匡来写。

首先,仔细了解过倪匡的平生和著作,就会发现他的创作水平和想象力是无数作家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就连金庸有时也都自愧不如,曾这样评价倪匡:

“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而且早在金庸找倪匡代写《天龙八部》之前,倪匡就于1958年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其中就包括《女黑侠木兰花》《六指琴魔》等。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这两本小说在当时深受书迷喜爱,销量也是与日俱增,而倪匡的稿费更是因此由千字十元增加到了千字千元。

作家沈西城对此曾坦言,“香港名作家稿费,倪匡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如此高的稿费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天花板”级别。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再者,或许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势均力敌的知音密友才是人生之幸。

而金庸和倪匡正是如此,他们是以文字相识,以文章交友,乃至后来两人成为了有着几十年友谊的挚友。

基于此,金庸会将《天龙八部》交给倪匡代写也就不足为奇。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不过倪匡身上反倒有一点却是值得让人称奇的,那就是他的写作之路完全是自学成才,而且写作范围尤其广泛。

除了最开始的武侠小说,倪匡还涉猎了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等方面,其中他写的科幻类尤为受欢迎。

1962年,倪匡在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创作《卫斯理》系列小说,《蓝血人》就是这个系列中的一篇。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卫斯理系列小说总共有145部,其科幻作品总字数超过了八千万字,可以说是引领了三十年的科幻风潮。

《蓝血人》更是于2000年成功入选“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成为了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作,而他也因此被称为“科幻鼻祖”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虽然倪匡的诸多创作中,科幻小说是他的一大招牌,但倪匡曾坦言自己其实对科幻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没有灵感时还要去《儿童百科全书》找资料素材。

也正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倪匡在写作时犯下了一个在众人眼里的常识性错误,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卫斯理坠落‘南极’,把一头‘白熊’杀了”。

对此有读者特意指出,“南极哪里有白熊?南极只有企鹅”。

随后倪匡就在报纸专栏中以大号字体写了两句话,“一、南极没有白熊,二、世上也没有卫斯理”。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卫斯理》本就是一本科幻小说,而科幻直译过来就是科学奇幻的意思,它完全有可能不遵循如今地球的变化规律,毕竟茫茫宇宙中无奇不有,一切皆有存在的可能。

除了小说著作的编写,倪匡还创作出了超出四百多个电影剧本,其中以功夫、武侠片居多。

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以及1972年时参与的功夫片《精武门》,他专门为李小龙量身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这部影片虽然年代久远,但却在当时成功引起了一阵武学热,也让外国人再度见识到了中国功夫的厉害。

和罗启锐一样,自创作以来,倪匡也一直都是“高产能手”

他自称曾“一个星期写足七天,并且每天写数万字,其最高纪录是一小时写4500字”。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或许这句话出自其他人之口还有吹牛的成分,但放在倪匡身上却是十分贴切。

好友蔡澜评价倪匡说他是写稿机器,“倪匡不是人,是外星人”,此外他还曾同时为12家媒体写连载,就说这样有质量的写作速度谁敢与之争锋,轻易说出自己写作的最高纪录呢。

身为作家,倪匡无疑是很成功的,但作为一个家庭的丈夫、父亲,他却有过一段失格的时期。

或许是年轻不经事,也或许是名气和金钱让他开始“得意忘形”,放飞自我。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在有家室的情况下,倪匡丝毫不忌讳地出入各种灯红酒绿的场所,期间更是传出不少绯闻,而他自己也曾在采访时毫不避讳得多次向媒体讲述过往的风流史。

这时候的倪匡完全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父亲,他的行为举止将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致于他的儿子倪震如今成为了娱乐圈著名的“花花公子”。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倪震

但幸好“浪子”也有回头的时候,1992年,倪匡决定带着李果珍一起移民美国旧金山生活,好好陪在妻子身边。

之后在2004年,倪匡写完《只限老友》篇章后,终于决定为“卫斯理”画上句号,他称“自己的‘写作配额’已用尽,并宣布正式封笔。

如果说倪匡后半生的创作生涯是无比辉煌的,那他的前半生真可以用十分“传奇”来形容。

之前说到,倪匡从事文学创作是半路出家,是因为16岁的他心里有着一份坚定的革命理想。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1951年,倪匡为了追寻梦想,辍学离家,只身北上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这所学校是为新中国培养警察队伍、革命干部所设立的。

后来他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还参与过土地改革和治理淮河的工程,最后他去了内蒙古垦荒。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十分艰辛的差事,但倪匡满腔的革命热血却丝毫不觉得辛苦,反倒是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并且表现还非常出色。

如果后面没有发生变故,可能现在也就没有所谓的“香港四大才子”了。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那是倪匡到内蒙古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生活必需的燃料严重短缺,为了活命,倪匡就和队友们把附近一座木桥拆下来当柴烧。

说是木桥,其实也就是临时放在河沟间的几块木板,本来他们想着过段时间修建一座新的、结实的桥梁。

但不曾想,因为这件事,之前一直和他有过节的单位书记,坚决认为他破坏交通,给他定了个“反革命”的罪行,惨遭隔离软禁数个月。

经此一出,内蒙古自然是待不下去了,倪匡便听从朋友的建议连夜骑马“逃亡”,并于1957年7月顺利偷渡到香港。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自这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多年的努力,让倪匡最后于2012年4月荣获了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倪匡是一个爱命但不惜命的人,他知道自己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有几十种,医生也曾建议他住院治疗,但他却选择拒绝并且还笑谈“活过60岁都是赚,要与病痛同归于尽”

甚至他还早早就为自己撰写好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港圈再传噩耗,作家倪匡、导演罗启锐相继离世,成龙等人发文悼念 - 天天要闻

罗启锐和倪匡都是前半生坎坷且艰难,后半生顺遂且辉煌。

不同的是,罗启锐是苦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条件,而倪匡可以说是走到了人生岔路口而遇到了阻拦。

不管是哪种境遇,他们最后也都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曝光!又一批失信人名单 - 天天要闻

曝光!又一批失信人名单

全市法院失信人曝光严厉打击人无信不立为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全市法院2024年第六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此集中公布欢迎广大群众监督举报对于失信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将毫不手软,持续严厉打击!北湖法院监督举报电话:0735—2329919苏仙法院监督举报电话:0735—289612...
真猛!老公前脚被爆出轨!万茜后脚就把头发染绿了! - 天天要闻

真猛!老公前脚被爆出轨!万茜后脚就把头发染绿了!

01.万茜的演艺生涯回顾在演艺圈中,万茜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以扎实的演技和多变的角色诠释,赢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从青涩的新人到如今的实力派演员,万茜的成长轨迹堪称演艺圈的一个典范。万茜的演艺生涯可谓多姿多彩。她不仅在电视剧和电
“何洁前夫赫子铭承认再婚”登热搜,本人回应:过去的事已成为过去,希望我们都能幸福 - 天天要闻

“何洁前夫赫子铭承认再婚”登热搜,本人回应:过去的事已成为过去,希望我们都能幸福

6月30日,“何洁前夫赫子铭承认再婚”登上热搜。随后,赫子铭发文回应:“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只想演好自己的每一部戏。过去的事已经成为过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都能平淡而幸福。谢谢支持关心我的每一个人。”他在评论区写道:“我发这个原视频的初衷就是想要和关心我的人分享一下我近期的生活,我希望大家不要断章...
《海关战线》:邱礼涛真乃打工人之楷模 - 天天要闻

《海关战线》:邱礼涛真乃打工人之楷模

注意:本文有剧透一年之中,与邱礼涛导演的约会不知凡几,怎能不让人承认缘分之神奇。往常对邱导多有批评和吐槽,但在看完《海关战线》之后,本人已经改过自新,彻底拜服。原因无他,邱导真乃打工人之楷模,实为值得我辈学习之榜样,佩服,佩服!《海关战线》海报一位优秀打工人必备的素质是什么?首先当然是要“会来事儿”...
为什么现在电视剧不爱叫《XX传》了? - 天天要闻

为什么现在电视剧不爱叫《XX传》了?

你发现了吗?现在的电视剧不爱叫《xx传》了。近期两部关注度较高的剧《玫瑰的故事》《墨雨云间》,名字都新奇又“抽象”。而以前,网友甚至总结出了国产剧的起名“套路”:“一个女人的故事叫《XX传》,一男一女叫《XX行》,两个男人叫《XX令》。”虽然如此总结是“简单粗暴”了点,不过这也反映出,传、记、令等字眼在影视...
被严重低估的6部黑帮电影,全部看过的真是厉害了 - 天天要闻

被严重低估的6部黑帮电影,全部看过的真是厉害了

柯南伯格最synthetic的作品,如果他从类型片中掌握了“身体即证据”的法则,那么它被强力地注入到情节剧的表象中,这场血统论的暴力史的内部充满了蹒跚的苦痛:用实在的身体展开了模仿的人生,在莫滕森这里,我们看到了在语言、服装和皮肤等等义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