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2021年04月22日20:54:53 娱乐 1234

网视导读:刚刚播出的《八零九零》用年轻人视角讲述养老话题,将现在国产剧中常见的老年题材又一次推到观众面前。但是想要做出新意,却仍有不少“困难”。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老年剧国产佳作寥寥


近年讲述老年人群体的电视剧数量和关注度都较低,作品的口碑和热度也不理想。2020年播出的两部剧《幸福院》口碑惨淡,《老闺蜜》于东方影视频道上星但无网播,更是无人知晓。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2013-2021年不完全统计)

相较于国产剧老年题材的荒凉,国外这类不少作品得到了肯定,例如韩国的《我亲爱的朋友们》豆瓣9.5分,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的韩剧,获得了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电视剧。《亲爱的她们》也翻拍自这部剧。2019年的《耀眼》,扮演老年女主的金惠子也获得了大赏的奖项。2018年美剧《柯明斯基理论》获得了豆瓣9.2分。在这些剧里打破了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也点出了老年人现实的心酸与悲哀,观众在收获治愈和感动的同时,体会到即便年华老去,也依旧可以是不一样的烟火。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老年题材潜力不小


老年题材近年作品虽少,话题其实不断。例如《我的前半生》的薛甄珠,《都挺好》里的苏大强都成为了十分经典的角色,与之相关的话题如老年人之间的恋爱、与子女的关系、被诈骗、老年常见病之阿兹海默等。虽然在剧集里担当配角,但却成为街头巷尾观众讨论热议的人物,也可见这一方面人物角色挖掘仍是沃土。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再有老戏骨的演技是质量保证,如今一众剧集又都是老戏骨+青年演员的搭配,观众也对老戏骨的面孔十分熟悉,反过来青年演员作配,老戏骨挑大梁,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目前大多数剧集老年人作为配角呈现,例如最近的《小舍得》,单一体现老年人情感和思想更多是以一些单元剧情、小短剧体现。例如《约定》里《来一碗鸭血粉丝汤》通过讲述三位老手艺人的自我和坚守,刻画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听见她说》里奚美娟饰演的被选择的女孩,这些人物篇幅不多却让观众记忆深刻。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老年题材最区别于其他影视题材也是最难又最吸引人的在于可以讲人的生死。尽管其他剧集同样可以,却没有老年题材讲述此话题的自然和深刻,无需铺设多复杂的戏剧性情节,演员历经岁月的眼神和面容就能讲出很多故事。如果把影视比作课堂,我们在这里学习社会伦理、道德、经历恋爱、婚姻、职场,那还有一关就是提前感受生死场,接受最后一站。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稍有不慎变狗血


生老病死,可回首东西太多,悲哀、错过、放下,但能否讲好故事不浮于表面则是难题,否则会陷入家长里短的鸡飞狗跳,成为狗血剧情。例如在《亲爱的她们》的剧情设置上就更表面的照搬了原作喜慈自杀的剧情,却没讲清楚因何自杀,又因何放弃,失去了这一话题的作用。


再有细节上原版面对撞死动物却以为撞死人的误会,主角们进行了忏悔和反思,翻拍后却变成了一个有惊无险的笑料,深刻度大大降低,更让人对这一群体产生偏见。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热闹的养老话题,冷门的老年剧 - 天天要闻

再有价值观的选择和体现,老年人并非完全是老的、旧的、错误的价值观,目前影视剧里多呈现的是负面的、偏激的形象,如重男轻女、对儿女控制欲强、吸血等。并没有更深入挖掘,而是利用一些社会上刻板印象的点将其放大。


老年人题材仍是影视剧挖掘的宝藏,细腻又深刻的剧本才能不浪费老戏骨的演技,讲述更好的老年人故事也能让更多看剧的观众得到慰藉和成长。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