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2000年前留下警世之言,揭示了人生意义,却被世人无视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对于这个问题,在古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于为将者而言,能够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封狼居胥这就是成功;于读书人而言,毕生之愿肯定是金榜题名,入仕为官,封侯拜相这就是成功。

但是到了当代社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变得类似了。当你问一个人什么是成功,他大概率会跟你说,开得起豪车,住得了豪宅,赚更多的钱。

然而,这真的是成功么?

为了能够买得起更好的车,买得起房,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人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工作,甚至是用健康换取金钱。

在新闻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年纪轻轻因为工作猝死,因为饮酒过量猝死,或者是正值青春年少之际,罹患绝症。

用最珍贵的健康,去换取物质上的充实,本末倒置的做法,算做一种失败是不是更合适呢?

其实,透支生命,用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并不是当代社会才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自古有之。而对于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在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其中的错误。在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孟春季·本生》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外物是用来供养生命的,不应该消耗生命去追求它。可是当今世上的糊涂的人多是损耗生命去追求外物,这样的做法叫做不知轻重。不知轻重,就是把重要的当成次要的,反而把次要的当做了重要的。这样做,无论做什么都会是失败的。

在这段话中,吕不韦用“不知轻重”来形容人们分不清生命健康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想要借此警示世人。

古之圣贤的警世之言,本应该是被人们谨记在心,并以此自省。然而两千多年过去了,这种情况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的普遍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更进一步。从追求满足温饱,到追求山珍海味;从普通衣物,到高档奢侈品;从有地方住,到要住更高档的小区;从有车开,到追求更豪华的车。

为了实现这些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不惜日夜的加班,用时间和健康去换取更多的金钱。在这些人的眼中,物质上的充足才是什么真正的必须品,好像是没有了更好的物质,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到最后换来的只有悔恨。

当一个人奋斗了二三十年,人到中年,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了外人看起来的成功。但是,在外人看不见的背后,是整夜整夜的失眠,是日月颠倒的生活。免疫力的下降,让身体更容易受到病魔的伤害。如果身患绝症,那他所奋斗而来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只有奋斗,却没有享受过所得的一切,这样真的值得么?

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跟以往都不一样,以往的知识已经不再适用于现状了。但是当我们将视角放大,在历史的长河之后,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而是早已有之。

而古代圣贤所记载的文字,也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而吕不韦的这段话,也正是指导我们人生的至理名言。

分清生活中各种事情的主次关系,在把健康放到第一位的基础上,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这样所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希先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