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一定要看清3种人:1种让你崩溃,1种让你煎熬,这种才幸福一生

关于孩子的“依恋类型”,我以前写过很多文章。

但其实,在夫妻、情侣关系里,也有相应的“依恋模式”。

不管是你自己想要幸福,还是希望孩子将来获得幸福,那你一定要分清楚3种类型的人。

因为,遇上不同类型的人,会决定,你是崩溃、是煎熬、还是会幸福一生。

一:“焦虑型”人

我先来说一个实验。

一只小老鼠,被关在笼子里。

笼子里有个小杆子,老鼠一踩,掉下一颗糖果。它开心极了,又踩一下——又掉了一颗。

可奇怪的是,接下来的几次,它踩了半天也没有糖果。

正当它灰心想放弃的时候,突然!又掉下来一颗。

它瞬间又来了劲头,接着踩,结果又没有。它越踩越焦虑,怎么都不愿离开那个杆子。

为什么呢?

因为它不确定,下一颗糖果会不会掉下来。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小老鼠很傻?

可现实中,有太多女人/男人,就活成了这只小老鼠。

因为这,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人格”。

他们的核心思维是:“我怕你不爱我”。

所以,他们拼命要确认、控制、粘人,来让自己安心。

有的姐妹,只要对方没及时回信息,她可能就崩溃了,接着夺命连环call,不停地给对方发信息、打电话。

甚至还疑神疑鬼: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你是不是跟别的人好了?”

“他是不是又和前任联系上了?”

在这段关系里,她时时刻刻在确认一件事:“你爱我吗?”

我们可能也会遇到这种男人——翻你手机,看你微信,不停地问:

“是不是跟男的出去了?”

“那个人是谁?跟你什么关系?”

“以后不允许私自见别的男人。”

跟这样的人谈恋爱,你真的很崩溃——永远都在猜、在哄、在解释。

而最要命的是,你给他再多的爱,他都觉得不够。

你已经把自己的时间、朋友圈、兴趣爱好全都让步给他了,他还说:“我觉得你心里没我。”

焦虑型人格背后,其实是小时候“爱的忽冷忽热”。

小时候的他,爸爸妈妈开心的时候,哄他两下;不开心了,就忽略他、凶他、冷他。

也就是说,父母的爱,是不确定的。

他从小就在猜:“爸妈也许、可能、大概是爱我的。”

所以长大后,他也用这种方式跟你谈恋爱。

他需要不断确认、不断抓住、不断紧盯,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

可是你知道的,爱是自愿的,不是天天被查岗、被怀疑、被审问。

和这种人在一起,你会活得很累。

你不是不爱他,你只是撑不住他没完没了的“不安”。

所以,亲爱的,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他太怕被抛下。

二:“回避型”人

我们继续回到那个实验。

另一只老鼠,它也被关进笼子里,眼前是同样的杆子。

它踩了一下——没糖。又踩了一下——还是没有。它再怎么努力、怎么尝试,糖果就是一个也不掉。

它慢慢明白了:这地方,是没有糖掉下来的。

这只老鼠,不是没渴望过那颗糖,而是渴望过太多次、失望过太多次,干脆学会不去期待了。

这就是“回避型人格”的典型写照:他们不是不需要爱,而是在内心告诉自己“爱是奢侈品,我不配拥有”。

在恋爱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人“挺冷静的”、“挺独立的”、“不粘人,好自在”。

但结婚之后你会发现,他根本不是独立,是情感上关了门,压根儿不让你进。

你哭了,他不哄;

你说委屈了,他一脸“你又咋了”;

你想沟通,他就冷处理。

你越靠近,他就越远。

你就像个永远站在门外的媳妇,一边苦巴巴等着他开门,一边又怕太主动显得你“粘人”。

吵架的时候,你一腔怒火,他却冷得像个没感情的机器,不说话,甚至连个眼神都懒得给你。

你满腔想说的心事,最后只能咽下去——因为你知道,说了他也不听,也不会搭理你。

跟这种人生活,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连吵的资格都没有。

他永远情绪稳定。

不是因为他修养高,而是他压根不参与。他不是不生气,他是不说、不处理、不回应。

你像在单方面“热恋”,他却像个旁观者,冷眼旁观你在情绪里翻江倒海。

有的姐妹会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谈恋爱的时候还挺体贴的。”

没错,因为恋爱时,受荷尔蒙影响,他也会有很多爱你的表现。

一旦关系深入,婚姻落地,他就进入了固有的依恋模式中。

你越想靠近,他越把你挡在情绪圈之外。

他若即若离,你患得患失。一旦你患得患失,你就不知道,我是该走,还是该留?

于是,这段关系,你活得无比煎熬。

这样的婚姻,是细水长流的折磨,一天天把你的热情、期待、爱意消磨得干干净净。

最要命的是,回避型人常常看上去还没错。

外人眼中他温和、不闹、讲理——但只有你知道,在他身边,你只剩个孤独的灵魂,和一颗被凉水浇透了的心。

现实中,大部分回避型的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问题——问题是你太情绪化、你太脆弱、你太黏人。

三:“安全型”人

我们继续来讲笼子里的老鼠。

这次的小老鼠,可就不一样了。

它踩一下杆子,糖果就掉下来。再踩一下,又掉。每次它想吃糖,杆子都给它糖。

它知道,只要它愿意,只要它走过去,糖就在那儿。不会失望,也不会患得患失。

这,就是“安全感”。

而能给你这种“稳定、可预期”爱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安全型”人格。

和他相处,就两个字:踏实。

他不会一整天轰炸“我爱你”,但他会在你说冷了的时候,默默把空调关掉、把被子给你盖好。

你不开心的时候,他不会说“你太矫情”,而是说:“发生什么事了?和我说说呗。”

你发脾气,他不会马上炸毛,而是能听你讲完,再一起找解决方法。

他不会查你手机,不会问你是不是又和哪个男的出去了。

不是因为他不在意你,而是他信任你,更信任自己。

安全型的人,是那种从小在“有爱、有回应”的家庭长大的。

他爸妈的关系,相对平和,遇到问题会坐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冷战三天、极限拉扯。

所以他长大后,面对情绪、面对关系,有底气,有办法,有温度。

你高兴,他陪你笑;你崩溃,他愿意等你冷静;你需要空间,他给你时间,而不是疑神疑鬼。

这种男人,不会嘴上情话一句又一句,但他会用行动告诉你:“我在这里,你放心吧。”

安全型的人,他可能也会焦虑,也会回避,但他们肯沟通,愿意听,也敢表达。

你若能找到这样一个安全型的人,真的很幸运,也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