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弟读完大学,留你点彩礼怎么了”,女儿三连问,父亲无话可说

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李家是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老李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和养些家禽家畜,艰难地支撑着家庭。他的妻子早逝,留下了一个女儿小芳和一个儿子小刚。老李头对两个孩子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小刚,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咬牙坚持供小刚读书。

小芳从小就懂事,她知道父亲的辛苦,所以总是抢着帮家里干活。她虽然也渴望读书,但看到父亲为弟弟的学费日夜操劳,便主动提出辍学,帮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就这样,小芳在十五岁那年,便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她先后在镇上的餐馆、工厂打过工,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留下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都寄给了父亲,用于小刚的学费和家里的开支。

小刚在姐姐的资助下,顺利读完了大学,并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老李头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随着小刚的工作越来越稳定,他也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他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感情很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女方的家长提出要一笔彩礼,虽然数目不是太大,但对于老李头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李头开始四处筹钱,他找遍了亲戚朋友,甚至借遍了村里的高利贷,但还差一大截。这时,他想到了小芳。他觉得小芳这些年打工应该攒下了一些钱,可以拿来给小刚当彩礼。

于是,老李头给小芳打去了电话,希望她能拿出一些钱来支持小刚的婚礼。小芳听到父亲的话,心里五味杂陈。她这些年虽然攒下了一些钱,但都是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她打算用这些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作为自己将来的嫁妆。她没想到父亲会开口向她要钱,更没想到这钱是要给小刚当彩礼的。

小芳在电话里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她告诉父亲,她这些年挣的钱都是她自己的,她有权决定怎么花。老李头一听就火了,他觉得小芳太不懂事,太自私了。他质问小芳:“我辛苦供你读完大学,你现在有钱了,难道就不应该为家里做点贡献吗?你弟弟结婚是大事,你作为姐姐,难道就不能出点力吗?”

“我辛苦供弟弟读完大学,留你点彩礼怎么了?”小芳又接着问道。

“这些彩礼钱都是家里辛苦存下来的,给你弟弟结婚用的,你怎么能拿走呢?”父亲反驳道。

小芳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她这些年为了家里付出了那么多,难道还不够吗?她忍不住反驳道:“爸,你供弟弟读书是没错,但我也是你的女儿啊!这些年我为了弟弟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我有权利决定怎么花。再说了,弟弟结婚是他自己的事,他应该自己承担责任。你怎么能把我当成提款机呢?”

老李头被小芳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小芳会这么顶撞他,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他怒气冲冲地挂断了电话,心里却在想: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李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开始回忆起小芳这些年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要求可能有些过分了。他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和自私。

几天后,老李头再次给小芳打去了电话。他向小芳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和自私。他告诉小芳他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也尊重她的决定。他说他会想办法筹钱解决小刚的彩礼问题,不会再向小芳伸手了。

小芳听到父亲的话心里很感动。她没想到父亲会这么快就改变了态度。她告诉父亲她并没有怪他,只是希望他能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她说她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弟弟但希望父亲能理解她的处境和难处。

这次通话之后父女俩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老李头开始更加关心小芳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而小芳也时常给父亲打电话问候他的身体状况和家里的近况。虽然他们之间的分歧依然存在但他们都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选择和决定。

最终老李头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和卖掉一些家禽家畜终于凑齐了小刚的彩礼钱。小刚的婚礼如期举行场面热闹而温馨。小芳也参加了弟弟的婚礼她看着弟弟幸福的笑容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她知道虽然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她也得到了很多爱和温暖。她相信只要家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