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年轻时太过优秀也是造成中年危机的一个原因

不管你信不信:年轻时太过优秀也是造成中年危机的一个原因。这句话可能会让人觉得故弄玄虚,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很优秀,那么他一定是事业有成,家庭和满,生活丰足的人呀,怎么可能会成为中年危机的一个原因呢,这不是自相矛盾的事吗。

的确,我们都相信优秀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但是现实却很打脸这种说法。特别是自2016年后,中美脱钩,贸易战开打以来,很多的外资企业迁往东南亚低成本的地方,使得原本在中国的工作机会直接消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那些在外企工作的所谓金领、白领阶层,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而年纪不大不小,正好处于中年。对于这批人来说,他们年轻时应属于相当于优秀的那批人,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的时候,他们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外企,拿着令人羡慕的高工资和高福利。

在那种环境下,他们应该从没有想过要走出外企,到外来去看看,也从来没有预期到外企的这波迁移潮,本来想一直干到退休,没想到在中年时面临着失业。

由于在外企工作多年,养成了小资的生活习惯,房子、车子都选择上档次的,孩子的教育也是选择最昂贵的,每个月面临着巨大的开销,当外企退出后,说实话他们单一的技能,除了英文好些外,在国内的人才市很难有什么竞争力,造成他们的中年危机一下子就来临了。

还有一种人,他年轻时也非常的优秀,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也很强,所以无论在任何时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每一次换工作,他的薪资都会涨个20%-30%,而且不愁工作,因为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会给他推荐工作,简历都不用写。但是这类人往往也会掉进时间的陷阱,一旦进入中年,40岁的时候,如果当前的工作稍微有些变化,他仍然以为工作还会向往常那样好找的时候,那就大错特错了。人到中年,说实话体力和精力都不比从前,就算以前的业绩再好,也只能说明过去,企业在选择人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年龄因素。

当年轻时优秀的你,一直因为工作好找,而没有在思想上有所升华,一直停留在打工思维,那么最终会无工可打。曾经有那么多的大师,年轻时候才华横溢,但是老年却凄凄惨惨,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相反,有些年轻时并不优秀的人,却后来居上,可能是因为年轻时不够优秀,然后步入社会后吃了不少社会的苦,深耕某一个行业多年,能吃苦耐劳,懂得人情世故,又能不断学习,随着不断的积累,人到中年后反而有所大成。我身边有不少高中同学,大学没上,然后从修车工干起,到有了自己的4S店,前后不过10年时间;还有大学同学,家境贫寒,学业也很一般,老是挂科,但是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就开了一家打印、复印店,从刚开始的小门店变成了如今的印刷厂;技校出身的老兄弟,毕业后不停的换行业,前5年连饭票都找到,现如今已是好几个工厂的老板,正准备上市。这类人年轻时并不优秀,有些人当时应该说看不到什么未来,但算是知耻而后勇吧,他们都有自已的事业,哪有什么中年危机。

说来惭愧,小编我年轻时优秀倒谈不上,但是找工作一直很顺利,国企、外企、大学都待过,35岁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创业,做自已的事情,觉得打份工也蛮好,安安稳稳的,不用操心那么多的事。但现在人到中年,45、6了,发现20多年来自已什么也没有积累,产品是公司的,客户是公司的,一切全属于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自已除了每个月领着固定的薪水,干着固定的活,真是白活了那几十年。如今想来也是蛮后悔,当年没有想过积累些自己的事业,弄得现在很是被动。前阵子和老婆商量,准备盘下一个柜面,做点小生意,准备一年的亏损,先进入一个行业,积累自已的产品和客户,为下半生谋个出路,就是不知道现在做这种决定晚不晚,还来不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