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那些不合群的女生,最后往往都嫁得好

作者丨窗台

不合群的女生,往往可以证明一件事:这个女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刻意勉强自己挤进一些不喜欢的圈子。

说个实在话,要想做到这点的话,说起来可能很容易,但要是做起来,却往往会显得比较困难。

毕竟人具有社会属性,也需要和群体进行交流,甚至对于有些人而言的话,他们在群体中,更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内心想要的热闹。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享受孤独。

因此,有这种心态的人,会收敛自己的性格,也会自我磨平原本的棱角,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这样的人,至少在短期内,更容易被一个群体所接受——因为大家表面可能有共同的喜好或者是目标。

读书的时候,我就对此有比较深刻的感悟。

那个时候,我读初二,有一个女生,她从另外的地方转学来我们班上,当时在班里谁都不认识,为了让自己显得合群,她的种种行为甚至有点讨好的意思,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附和,比如别人说喜欢什么,她就说自己也喜欢,刚开始她用这样的方法,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朋友,我经常看到她和几个女生一起结伴去上厕所。

但时间一长,她这种心态不但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效果,反而让那些原本一直和她玩的女生,都有点轻视她,总是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比如帮忙做一下作业,下午扫一下地等等琐事都交给她去做。

而她,最终也没有因此收获任何友情。

所以,一味地表现自己很合群,不光是在友情中无法实现愿望,更是包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例外。

任何一个人,最终被尊重,都是因为其自我尊重——尊重自己作为个体的想法,真正接纳自己,不为了别人无限委屈自己。

说完了合群两个字,再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不合群的女生,往往嫁得好呢?

那我们就要把拥有不合群心态的女生,应用到亲密关系里面来。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还能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话,坚持自己的选择,那么他们多半能够得到自己只要的东西。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面,关于你想找到怎样的另一半,你自己心里的预期比什么都重要。

有些人,在选择另外一半的时候,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她们就在听别人怎么说,这个来提出意见,那个也来提出意见,这个告诉你要找怎样的人,那个也赶紧倾诉自己的心得。

这些东西可能都有道理,但不一定适用于你。

因为每个人不光是在生活,包括感情里也是一样,追求不一样的话,肯定选择的人也会不一样。

所以,你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在感情里最为看重的是什么东西,如果这个人身上拥有你看重的东西,那么你就不用去采纳别人的意见。

归根结底,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她就是属于那种不合群的女生,从读书的时候便是如此,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还在刻意追求三五成群的好友关系,而她却早就开始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她不会在早上刻意等某个人一起去教室,也不会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和某些人一起去食堂。

她是随意的,任性的,除了和自己寝室的人来往还能稍微多一些以外,平时基本就是教室和食堂,不会刻意去谁去结交。

我当时和她一个寝室,再加上床位隔得近,所以有时会和她聊天,她总是很理智,时间一到就必然打住话题要睡觉。

不像我们其她人,可能有时聊某个话题上头了,大半夜还在悄悄说话,有时两个人挤一个被窝,不为别的,害怕说话影响到其她人,这样可以最小声地交流。

反正整个高中阶段,她是我认为的唯一一个不愿合群的女生。

前两年,她结婚了。

我惊奇地发现,新郎的类型,不管是从长相,身高,还是自己的综合条件,基本和她高中给我描述的人类似。

她高中的时候没有谈过恋爱,但给我说过自己的理想型,我没想到她最后真的找了一个这种类型的。

她是真的很理智,从头到尾目标都很明确。而她从学生时代的不合群,早就为她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能够坚定的人,想要嫁得不好都很难。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她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现实的因素,但这很正常,这个世界上,甚少存在绝对纯粹的感情。

正因为难以存在,所以那些太追求感情的人,最后往往容易大失所望。

她也是我们高中同学公认的嫁得好,外人这样认为,主要是她老公经济能力很有优势,同时对她也特别好,而她结婚以后的幸福,基本也都写在脸上了——一个人婚后过得如何,很大程度上真的可以从这个人的精神状态看出来。

而她自己认为嫁得好,是她找到的人完全是她的理想型。

相反的是,那些总被别人想法推着走的人,可能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糊里糊涂地生活,然后莫名其妙地结婚,好与不好也都是别人在说,自己的幸福早就悄悄溜走了。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