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2021年02月08日20:40:03 情感 1287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有朋友提了标题的两个问题,听上去非常幼稚,实际上是符合逻辑的质疑。

何为“程门立雪”

北宋理学开创,有四大学术流派。

周敦颐的濂学,程颐、程颢的洛学,张载的关学,以及朱熹的闽学。理学大成于朱熹,因为他自号紫阳,所以闽学又被称为“紫阳学派”。但是紫阳学派以朱熹为尊,而闽学脉络中,朱熹只能排在“闽学四贤”的最后。

“程门立雪”的主角杨时,才是“闽学四贤”之首,是闽学真正的创建人。

杨时,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他先学于程颢,后学于程颐,学业突出,成为程颢最得意的门生。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被时人称为程门“四大弟子”。后来杨时因事离开颖昌,程颢出门相送,感慨地说“吾道南矣”。

意思是说,“我的理学,将要南渡了”。

事实也正如成老夫子所言,杨时在南方开辟了理学的新天地,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先传罗从彦,再传李侗,三代而至朱熹。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程颢去世八年后,杨时从瀛洲调任浏阳,途中绕道洛阳,与游酢以师礼拜见程颐。当时程颐正在静坐冥休,杨、游两人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廊下等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等程颐醒过来的时候,地下的雪已有一尺有余。

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来历。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程门立雪”这件事,体现出杨时谦恭好学、尊敬自己老师的良好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精神价值。

历史记载

记载“程门立雪”的文献最早是主要有两个。一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

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时,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他们就在老师身旁等候。等程颐瞑坐后睁开眼睛,天色已晚,程颐就让他们明天再来。这时,门外下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二是《宋史》中的《杨时传》记载:

(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第一个问题,雪大不大?

我们看记载,就会发现。程颐小寐了一会儿,门外的雪就有了尺余深了。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考证,宋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2厘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场雪的雪量。我们计算雪量,区分雪的大小,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而在12小时内降雪量达到6mm,就被称作暴雪了。就算程颐睡了几个时辰,差不多半天12小时,30cm高的雪就算是化作水来计算雪量,无论如何都超过暴雪的程度了。

你说这雪大不大?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第二个问题,他们立在雪里冷吗?

杨时是儒学家、是理学家、是闽学家,并不是白痴。为什么程颐在睡觉,两人非得站在门外淋雪?

我们看两段记录,可有一个字写两人站立在雪里?

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要出门了,发现门外雪深一尺了。

杨时和游酢两个人就站在程颐睡觉的暖炕旁边静立等候,虽然是尊敬不敢扰动程颐,但是也并非后人所臆想的两个傻子站在雪里面变成了雪人——去搜索“程门立雪”的图片,基本上都是这种想当然的发挥。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这不但是把闽学宗师杨时当傻子,还把读者当傻子,所以这些故事,大都是骗骗小孩子。骗着骗着,就都以为真的站成大雪人了。

杨时和游酢尊师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这是文化人的自身素养,不扰人,心向学,是所有高素质人的自我要求。

但是他们不是二百五,程颐的家人、下人也不是二百五,不会做让客人站在雪里面一直淋雪的蠢事。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是礼仪门派,理学更是讲究规矩,所以不会有这种不讲逻辑的事情发生。

立雪,是站立到雪深过尺,并不是站立在雪里。

希望我们以后给孩子们讲“程门立雪”的故事的时候,理清楚一些东西,别被忽悠带歪了思维,别让这种三岁小孩都可能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

顺带一提,二程故居的立雪碑上程颐所作称赞二人品行的《立雪诗》,其实也并非程颐作品。作者是明代人陆宜春,此诗原名《题立雪阁》。

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地张冠李戴罢了。

“程门立雪”里面的雪大不大,站在雪中不冷吗?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那个被“团圆”压垮的春节 - 天天要闻

那个被“团圆”压垮的春节

今年春节前,婆婆早早打来电话,说小叔子一家要带着两个孩子来城里过年。我虽然心里犯嘀咕,但还是笑着应下了——毕竟老人盼着团圆,总不能扫了兴。腊月二十八,小叔子一家四口拖着大包小包进门了。从那天起,我的“春节假期”就彻底变了味。
暴雨夜,女孩与迷路父亲“失散”;过路夫妻暖心相助 - 天天要闻

暴雨夜,女孩与迷路父亲“失散”;过路夫妻暖心相助

7月1日晚,大连体育中心主场馆外暴雨如注,电闪雷鸣中,一名身穿蓝色球衣的少女孤身站在黑暗中哭泣。她与前来接她的父亲因信号中断、场地不熟而“失散”。正当她无助之际,路过的摄影师李正彦夫妇主动停车相助,冒雨驱车辗转10多分钟,最终让父女二人团聚。面对网友的称赞,这对“90后”夫妻却说:“每个大连人都会这么做。...
男友开车致女友截瘫,后全家失联!25岁姑娘绝望哭诉:谁来救我? - 天天要闻

男友开车致女友截瘫,后全家失联!25岁姑娘绝望哭诉:谁来救我?

一场车祸毁一生:25岁女孩高位截瘫,男友一家集体“消失”2025年4月5日,甘肃白女士的人生被彻底改变——男友张某某驾车时疑似分神驶入对向车道,与一辆大货车迎面相撞。事故导致白女士脊髓损伤、高位截瘫,而张某某及其家人仅受轻伤。事故现场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更令人心寒的是,据白女士称张某某最初承诺“结婚+终身照料”...
过期糖果——致所有不甘过期的爱情 - 天天要闻

过期糖果——致所有不甘过期的爱情

第一节:燃烧的甜蜜我们是被时光遗忘的火焰,两颗拒绝融化的糖——在命运的玻璃柜里,用甜腻的反抗,灼烧每一寸陈旧!看啊!包装纸剥落处,不是霉斑,是血管般暴起的糖霜!我们的甜,早被烈日晒透,却比任何新品都更烫喉!第二节:黏连的宣言你说我们像被遗弃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 天天要闻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如果你不信的话就问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我们现在都是退休的人了,年轻时干过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大事没有,如果说不出来就是一直在混日子,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活。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3 个维度解读她的心思 - 天天要闻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3 个维度解读她的心思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满心期待送出礼物,女生收下的那一刻,心里既开心又疑惑:她到底是咋想的?别迷茫!女生接受礼物可不只是收东西这么简单,背后藏着不少小心思。从这 3 个维度分析,帮你读懂她的真实态度!一、看关系!
50岁之后,善待自己,富养自己,学会爱自己,养成这6个好习惯 - 天天要闻

50岁之后,善待自己,富养自己,学会爱自己,养成这6个好习惯

#晒图大赛#如果人生三万天,到了五十岁之后,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的时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来日方长,总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等到了五十岁之后,看着身边有些认识的人,突然之间,就消失在人海,就会明白:人生无常,生命脆弱。经历过世间冷暖,也品尝了人
抉择之间 刻画怎样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抉择之间 刻画怎样的自己

◎邱岳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近些日子读到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希钦斯被誉为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专栏作家之一,是一个苛刻的批评者,嘴毒手狠。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的....
马克龙的甜蜜遭72岁爱妻无视,转向威廉“寻安慰”,还送凯特吻手礼 - 天天要闻

马克龙的甜蜜遭72岁爱妻无视,转向威廉“寻安慰”,还送凯特吻手礼

当地时间7月8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温莎城堡,接待了到访的法国总统埃玛纽埃尔·马克龙和布里吉特·马克龙。据报道称马克龙夫妇将对英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通常情况下他国元首来访,英国君主都会在位于伦敦市区的白金汉宫进行招待,但这一次却选择了温莎城堡,也是出于多方面考量的。首先就是白金汉宫目前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