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2021年01月14日10:06:08 情感 1549

关注“听见蓝说”,陪你更好地成长为自己。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说起自卑,我相信大伙儿多少对它不会感到陌生,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卑的影子。”就算外表看起来再自信、或者身世再显赫的人,都存在自卑的一面。关键在于,自卑的程度一旦失衡、过度,会残忍的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让人变得碌碌无为。

过去的我,称得上是一个“自卑资深患者”。我懂得关于自卑一切的痛,比如,消极压抑、容易多想、患得患失、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害怕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喜欢讨好别人、做事情畏手畏脚、优柔寡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

深陷自卑那段时光里,我抗拒和长相漂亮或能力优秀的女生交往,因为觉得站在她们光鲜亮丽的躯体旁,会显得我更加黯淡失色;我经常推脱朋友的各种邀请和聚会,因为害怕丢脸、被人看不起,导致朋友圈越来越窄;我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害怕“与众不同”,会遭到别人的攻击,等等。

如果你也经历过自卑的时光,或者目前正处于自卑的心境当中,你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以及在我发生过什么。

但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底子再好或再差,都要勇于攀登,而不是选择妥协。于是,在我长达二十几年和折磨人的自卑的相处当中,我慢慢摸透了它的脾性——

自卑,就像一个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而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强大的自己来抵御它对你的伤害和影响。

在我清醒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克服自卑这个问题,可喜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首先,我接纳了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也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自卑”这件事。在学会和真实的自己和解的时候,我也逐渐摸索出一套快速甩掉自卑,恢复自信的方法。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01/努力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在这个颜值当道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很难再用“内在美”这样苍白无力的话来弥补自己对外表不重视、不作为的理由了。

也许你会说,不要被社会这个复杂的大染缸所影响,不要盲从,坚持做自己就好。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只要自己有内涵,外表寒碜一点也没有什么。

后来我逐渐明白,如果一个人能够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外表,那么证明他的内心一定足够自律,且对自我要求高,这样的人,在事业上或其他方面,也一定不会做得太差。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一书里说:“不得不承认,长得好看是有优势的,就算你长得不好看,也要学会打扮,让自己变得好看。因为精神面貌好了,你的困难就少了,就算不少,也高级很多。”

在我自己亲自实践变美革命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这句话里所含的道理。

变美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你拥有强大的自律的精神:只有控制好饮食,才能控制好体重;只有坚持运动,才能保证精力充沛、气色好看;还需要你懂得一些美学概念,才能找准合适自己风格的穿衣搭配、发型等。

是女生的话,还要学会如何科学护理皮肤,如何化妆,学习关于香水、内衣等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选购到合适自己的物品,从容做一个从里到外散发魅力的女性。

这个过程需要费很多心思、精力,还有经济上的一些付出。但它的回报同样是巨大的。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比如我。前阵子通过用心学习穿衣搭配,现在走出去,经常有人真诚对我说:你的衣服真好看,在哪里买?甚至尽管我穿的是价格适中的衣服,因为搭配得体,看起来高级,很多人以为我买的价格很昂贵。

相信我,旁人的称赞真的能给自己增加很多自信,以及带来持久的好心情,且能有效提高自尊水平。

在对待容貌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明白,长得好看是父母的基因赋予的,看起来美是自己努力创造的。在你变美的这条路上,也是你的身心合一,身心蜕变的一个过程。你看起来越美,越能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因为你全身上下透露出一个积极的信息:我在用心生活,我在努力创造美。


02/利用“周哈里窗”,适当展现自我

最近,我报了一个主题“当众表达”方面的线下课程。课堂上,我发现很多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自卑程度比较深。他们自我封闭,不愿意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也不爱主动,更多是在被动等待别人来和自己交流,还有甚者故意躲避与别人的交流。

有句话说:“真正自由的人可以不用借口就拒绝对方的晚餐邀请。”众多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越刻意隐藏自己,越不爱与人交往,别人就越难走进他的内心,他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危险。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支撑。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心理学领域里有一个理论,叫作“周哈里窗”。这个理论假设自我认识存在四个区:

开放区:即自己知道,周围人也知道的部分。

盲区:关于自己,别人知道,自己却没有清楚意识到的部分。

隐藏区:关于自己,别人不知道,但自己却知道的那部分。

未知区:关于自己,周围人和自己都不知道的那部分。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作者说:只要一个人的“开放区”扩大了,他的自尊就会增强。

自尊心增强,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自信心增强,进一步远离自卑的纠缠。

以前的我也是一个严重自我封闭的人,我常年关闭朋友圈,不愿表达,也不跟朋友互动,久而久之,我似乎活成了一个透明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工作是什么,我这么多年来成长得怎么样了。我在朋友圈里没有一点影响力,也没有人记得我。

后来,有一个长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年轻人一定要懂得适当展示自己和表现自己,现在大家活得都很忙,没空去亲自了解你,如果你能主动让大家看到你的亮点、你的成长、你在做什么,别人就能知道你缺少什么,当你发生困难时,或者需要合作时,也知道怎么来帮你或怎么和你进行合作。

现在的我,已经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懂得适当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理念,大胆告诉大家我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我在学习什么,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那些多年不曾联系的朋友,逐渐复活在我的“圈子”里,我的展示吸引到了同样在努力生活、寻求改变的小伙伴。

因此,请记住:在“周哈里窗”里面,努力将你的盲区、隐藏区、未知区,三个区慢慢转化为开放区,那么懂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欣赏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你也就能从中找到知心好友,建立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03/竭力全力培养一项自己的特长

有特长真的太太太重要了。它能一百八十度提升你的自信心!

真的,只要你留意生活就会发现,有特长的人看上去都显得特别的自信、酷和拽!比如,那些搞艺术的唱歌、跳舞的人,那些很会演讲的人,那些很会摄影或擅长赚钱的人……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项特长,得区别于你仅仅只是把它当成谋生工具,它一定是要你真心热爱的,且你把它做好了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比如拿我来说,今年开始重新系统学写作,虽然现在还没有获得太多收益,但总算写作的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感到非常踏实,从心底生出一股笃定的信念。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写作是我的铠甲,藏在里面能治愈我很多创伤。

不再像以前一样,碰到某些情况下要在表格一栏上填写“特长”,自己就望着表格走神,抓头挠耳,除了兢兢业业地上下班,我还懂些什么?那时,内心就会升腾起对自己的不满和攻击,觉得自己啥也不会,啥也做不好,产生强烈的自我的厌恶。

有特长就有底气。如今走出去交朋友,需要自我介绍什么的,自己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的爱好及特长是写作。因为这是我所热爱的,也在一步步打造擅长的道路上,这就成了我自信的来源。

一个人如何从极度自卑的状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我的真实经验分享 - 天天要闻

/听见蓝说 结语/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当有一天你可以笑着把你的苦难说出来时,说明你已经成熟了。同样的,如果你能当众把自己的自卑经历讲出来,也就证明你接纳了曾经的自己,变得更成熟和有担当。

最后与你共勉:最好的自信,就是自己无条件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面对一切未知的事情,自己尊重自己、瞧得上自己。愿你我都能成为更自信的自己。永远不放弃活着的热情。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听见蓝说,一个爱写作的终生梦想践行者,劈柴喂马,写字修行。成长无止境,愿与你成为同路人。】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关注,持续输出优质成长好文!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