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为何网络民意遇冷?

2020年12月04日20:20:11 情感 1467

离婚冷静期,为何网络民意遇冷? - 天天要闻

离婚冷静期,为何网络民意遇冷? - 天天要闻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为贯彻民法典有关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

12月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在民政部通气会上表示,在离婚冷静期内任何一方只要不同意离婚,等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要么到法院去诉讼离婚,要么两个人在一块生活。

网络民意纷至沓来——

——“要么死,要么死忍。”

——“倒计时一个月,要离的赶紧离,要结的想清楚再结。”

——“应该来个结婚冷静期,头脑发热结婚再后悔就更不好了。”

……

在离婚率逐年走高的当下,民政部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无疑是想唤醒当事人对于婚姻的责任,挽回那些可以拯救的婚姻。

充满善意的一条新政,为何会遭遇民意的冷水?

不少网友看来,设置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给一些想快速从婚姻中解脱的人,增加了羁绊和难度,尤其是在遭遇家庭暴力等情况下。

对于家暴等极端情形,民政部回应,冷静期只适用于夫妻双方自愿的协议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的,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离婚,诉讼离婚并没有冷静期的规定。

可在现实中,起诉离婚一审判决不予批准的并不鲜见。对于真心想从婚姻中解脱的一方来说,漫长的诉讼是一个令人身心俱疲的过程。

婚姻带有明显的私权性质,法律的介入需要更为细致的甄别和判断。比如离婚冷静期内,哪些婚姻是可以挽救的?哪些是完全破裂无法挽救的?无法挽救的夫妻,是否还要强令其在一个月的冷静期内生活在一起?如果冷静期内一方遭遇暴力胁迫,法律能否给予救助和保护?对于婚姻中的极端情况,司法诉讼能否尽快帮助弱势一方从婚姻中解脱出来?

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

以中国之大,婚姻状况千差万别。一个冷静期的制度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

经营好各自的婚姻,同时,让不幸遭遇婚姻变故者能顺利脱离婚姻的羁绊,这无疑涉及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幸福,真不是件小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她对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谢前夫和她生了一个女儿 - 天天要闻

她对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谢前夫和她生了一个女儿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里小坐一会。我听中介B50多岁小姐妹A中气十足地说:“虽然我的婚姻一地鸡毛,最后吵吵闹闹离了婚,但我还是感谢前夫和我生了一个女儿”。这话听来有点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诞不经?让人诧异?难道是现在的女性忘了婚内恨仇,变得这样
三十度的夏夜,我连开空调的资格都没有》 - 天天要闻

三十度的夏夜,我连开空调的资格都没有》

凌晨一点被热醒时,手机还停留在他傍晚的语音。"家里电费是大风刮来的?空调开到后半夜,你不出钱当然不心疼。"我盯着天花板上转不动的吊扇,汗顺着太阳穴往下淌。这个月的话费催缴短信刚发过来,孩子的兴趣班费用还欠着,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过期的挂面。结
当暧昧被误解:女生说“差不多”背后的明白事儿选择 - 天天要闻

当暧昧被误解:女生说“差不多”背后的明白事儿选择

好多人瞅见女生在感情里搞暧昧,就觉得是玩欲擒故纵那套,好像说话留三分、距离忽远忽近,都是算准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抛开那些性别偏见仔细琢磨:现在女生愿意待在暧昧期,压根不是被动陷进去的糊涂账,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门道后,给自己设的一道清醒防线。
一个人不回你消息,却频繁发朋友圈,背后原因很扎心:3种情况 - 天天要闻

一个人不回你消息,却频繁发朋友圈,背后原因很扎心:3种情况

“话不投机半句多,人若无意心难留。”在人际交往中,对方的回应态度,常常左右着我们的心情。哪怕没有聊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对方不回消息却发朋友圈,着实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即便关系再好,遇上这种情况,也会觉得奇怪。一个人不回你消息却频繁发朋友圈,背
还钱后总追问用途的人,除了真的关心,还可能是“这3种心态” - 天天要闻

还钱后总追问用途的人,除了真的关心,还可能是“这3种心态”

还钱追问并非小事,背后心态暗藏深意,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还钱后,对方总会追着询问钱的使用方式,这件事情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无论出于何种状况,这种追问行为都值得仔细琢磨,还钱后总追问用途的人,除了真正的关心,确实可能隐藏着别样的心态。
心理学: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3个表现,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心理学: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3个表现,多半就知道了

人际交往,门道众多,真心相待,才更稳妥,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是否值得深交,需从细节中观察。无论何种关系,都需仔细琢磨此人是否可靠,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关键就在于以下这些表现。01:看是否守时守时,是深交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生活中,守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