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2024年02月04日12:25:35 情感 104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会伤人》中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爱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公理,可是为什么父母的付出越多,孩子的距离却越远?

一个正常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1位,亲子关系是第2位。

父母过分的关注孩子,很容易形成父母对孩子的掌控。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一样,只不过小的时候他很弱小,无法脱离父母的掌控。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獾与蛤蟆的关系一样。

獾和蛤蟆的父亲是好朋友,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獾代表了蛤蟆的父亲,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了蛤蟆父亲的态度。

蛤蟆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獾说的话就代表了一定的权威。

因此即便是蛤蟆已经成年,獾对他的关心在蛤蟆内心,仍然是最大的伤害。

每次獾说的话,在蛤蟆这里就像圣旨一样无法反驳。

所以当獾命令他:“你必须接受心理咨询”,河鼠和鼹鼠也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他为了取悦,还是顺从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 天天要闻

1,为什么鼹鼠会与蛤蟆产生共鸣?

自从鼹鼠看到了蛤蟆可怜巴巴的样子,内心很不是滋味。

过去蛤蟆衣着光鲜明快,风度翩翩,还会像模像样的开车兜风。

而獾对蛤蟆的打扮不屑一顾,他说没有哪个自尊自爱的动物,愿意跟他站在一起。

鼹鼠意识到,蛤蟆臭烘烘身体的背后,是精神和内心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而当獾以命令的口气让他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鼹鼠敏锐的察觉到蛤蟆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

为什么鼹鼠会敏锐的察觉到蛤蟆内心的感受呢?因为他也跟蛤蟆一样,内心承受着同样的煎熬。

他生活在河鼠的阴影下,无法做自己的感觉,与蛤蟆被獾的“贴标签”感受到的伤害如出一辙。

河鼠处处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们俩一起做任何事,河鼠都是处在指导的地位,帮助鼹鼠做这做那,不给鼹鼠自己动手的空间。

鼹鼠感到内心不舒服,甚至后来觉得厌烦,憎恨。

而獾是以蛤蟆父亲的身份出现的,他一直对蛤蟆的各种行为实行打压式评价,无论蛤蟆做何事,每次责骂蛤蟆都会让蛤蟆想起已经去世的父亲。

他说蛤蟆讨厌,轻浮,让蛤蟆觉得自己很悲惨,很内疚,使以前那个充满活力的蛤蟆变得自信全无,邋里邋遢,萎靡不振。

甚至接受心理咨询也要獾做决定,他也是为了取悦大家才去。

他已经迷失了自我。

这种感觉鼹鼠也正在经历,只不过鼹鼠还有继续反抗的心理,每次河鼠对他指手画脚时,他都会在心里回击,嘴上嘟囔几句,虽然河鼠听不见。

而蛤蟆却实实在在的沦陷了,虽然内心对獾的关心还会感到被羞辱,但已经没能力反抗,甚至已经开始认同獾对他的评价。

鼹鼠与蛤蟆的那种感觉,曾经在同一状态有共鸣,只是蛤蟆陷得更深一些,因为他所面对的是等同父亲一样的獾的权威压力。

托马斯.扬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生活中,当父母的羽翼逐渐蔓延,遮盖了孩子自身的光芒,甚至影响到成年时,我们也应该在坚持自己的想法的状态下,打破权威,展示自己,毕竟以后的日子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走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 天天要闻

2,为什么蛤蟆对獾的关心反而觉得被羞辱?

在大家看来,獾确实是在帮助他,照顾他,但在蛤蟆心里,獾是一个真正让他害怕的人。

为什么獾明明是在帮助他,反而让蛤蟆觉得害怕呢?

首先蛤蟆觉得獾严厉审视的目光,就像是小时候永远在批评他的父亲。

獾从头到尾的责骂,让蛤蟆觉得难过,甚至痛哭,无语。

在夺回蛤蟆庄园的过程中,獾摆出的领头人和大家长的样子,不仅让蛤蟆觉得他是一个天生的领袖,而且在随时利用机会,想方设法的羞辱他。

这种借着帮助之名和情感绑架责骂、打压,甚至羞辱的大家长做法,严重的伤害到了蛤蟆的自尊心,让他变得像一个无助的小孩子一样。

苍鹭说蛤蟆的这种状态就叫“儿童自我状态”。

也就是说,在獾面前蛤蟆的行为和感受像是一个孩子。

对于獾的拯救,蛤蟆更觉得是一种羞辱。

从头到尾,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出:獾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不仅以他父亲的好友进行情感绑架,还以为他好的名义处处指责谩骂蛤蟆,严重挫伤了蛤蟆的自尊心,让他变得像一个孩子。

然而,事实上蛤蟆已经成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独立状态的个体。

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亲的严苛之下。

所以当儿童的自我状态已经成年的蛤蟆,在内心产生碰撞的时候,蛤蟆明显的感到了对方的羞辱,从而在苍鹭的引导下:带着怒气说苍鹭在找他的茬。

余光中说: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当我们面临各种来自外在的压力的时候,只要内心笃定,任何人都不能成为你路上的绊脚石。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 天天要闻

3,真正的亲情不是掌控,而是平等状态下的温和而坚定

苍鹭对待蛤蟆的态度,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态度,永远都在批评。

他以自己的视角和眼光评判儿子,以自己严厉苛责的方式教导儿子。

这种方式让蛤蟆被迫掩盖了自己可能产生的光芒,以致成年以后再看到獾他都害怕。

这种掌控的亲情关系,严重伤害了蛤蟆的内心,影响了他的个性追求和发展。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了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倡导父母保持情绪控制的同时,采取一种积极而有纪律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所以,在孩子幼年的时候,采取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发挥独立自主,个性展示。

成年以后,就像蛤蟆一样,还是处在父亲权威的阴影之下,要学会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

自己的问题归自己,父亲的问题归父亲。

明确的划分自己的责任范围,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从而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亲情关系不是掌控,而是……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曾经看到很多的父母伤心的说,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长大了反倒离开我?

因为你过多的关注他,过分的掌控了他的生活,甚至会有意的操控他。

而他长大了以后,具有了一定反抗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想方设法离开你。

这就是家为何会伤人中所说的,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反而距离越远。

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不能像书中所说的獾和蛤蟆的关系一样。

指责,打压,评判。甚至让蛤蟆感觉到,即便关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而是应该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

把他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私有财产,就会想方设法离开你。

这就是家为何会伤人中所说的,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反而距离越远。

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不能像书中所说的獾和蛤蟆的关系一样。

指责,打压,评判。甚至让蛤蟆感觉到,即便关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而是应该像《正面管教》中所说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

把他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私有财产。

所以,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在夫妻关系和谐的情况下,共同关心自己的孩子,爸爸管爸爸的事,妈妈管妈妈的事,分工明确,让孩子体会到既有父爱又有母爱。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美好,心里也会越来越健康。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 天天要闻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关于婚姻是否需要金钱的支撑,这个问题涉及物质与情感的平衡,我的观点如下:1. 金钱是婚姻的"基础设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质是情感联结和共同成长,但金钱确实构成了现代婚姻的基础设施。就像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平时不易察觉,但长期缺失会危及生存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原创作品,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与转发!我们3楼的高阿姨在社区里工作,人长得不漂亮,但能说会道,关键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干净。听对门葛大妈说,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结婚几十年,她老公从来不让她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就连两个孩子小时候也没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