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明白,儿女变得不孝顺之前,多半有三种暗示

2023年03月23日15:42:15 情感 2518

01

看过一句很灵性的话:“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年轻时,也许什么都不懂,因为自己做的一切,都还没有看到答案。直到自己变老了,看到了答案,才知道“万事皆有因果”。

作为老人,都期待儿女孝顺,老来得福。但很多老人,事与愿违,遇到了恶毒的儿女,余生难免孤独终老。

古人说:“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认真观察一番,就会发现,那些不孝顺的儿女,不是忽然翻脸不认人了,而是早有暗示,只是父母一直爱着他们,从而不知其害。

人老了才明白,儿女变得不孝顺之前,多半有三种暗示 - 天天要闻

02

第一,想要不孝的儿女,会努力寻找父母的种种不是,便于以后断交。

自媒体人“金子历史”写过一个故事。

大连旅顺一个叫曹茜的女人,高考之后,准备去南方上大学。父亲曹肇纲极力反对,还逼着她上了辽宁师范大学。

为了填报学校的事情,父母和女儿闹翻了。

曹茜上大学之后,想办法争取到留学的机会。父母砸锅卖铁,送女儿出国,就再也不见女儿的踪影了。

算起来,女儿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家了。

有句狠心的话:“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如果儿女记住了父母某件事的不对,然后以此为借口,一次次拒绝赡养父母,连看望父母都觉得多余,说明儿女打算抛弃父母了。

父母有过错,并不奇怪;父母和儿女的认知不一样,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儿女把父母的过错无限制地放大,过分强调自己的“自由和主张”。

鸡蛋里不可以挑出骨头,但是可以挑出不太喜欢的蛋壳。父母要明白,儿女数落你种种不对,不是你真的错了,而是他们要和你断交了,此后的路,你走你的,他们走他们的。

如果儿女住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逢年过节也不会陪伴父母,那么他们平时会做足功课——告诉周围的人,父母如何薄待了自己,自己在大家庭里,吃了多少苦。顺理成章,周围的人会认为,抛弃父母,是明智之举。

人老了才明白,儿女变得不孝顺之前,多半有三种暗示 - 天天要闻

03

第二,想要不孝的儿女,会故意听媳妇或者女婿的话,表示自己“爱莫能助”。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五卷里,有一个叫高愚溪的老人,年轻时在官府当差,赚了几百两银子。

他有三个女儿,都成家了。

女儿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袄。高愚溪常常这样想,因此也常常去女儿家小住几天。当然,他每次去女儿家,都会带几两碎银。

女儿见父亲带着银子来做客,非常欢迎,鸡鸭鱼都摆上桌子。

高愚溪索性把银子一分为三,让女人们管理。自己安心养老。

可悲的是,高愚溪身上没有银子之后,女婿们说闲话:“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三个女儿以“男人当家”为理由,谁都不愿意赡养父亲。

儿女的小家庭,到底谁是家长?一两句说不清。但是不孝顺父母的人,不会把自己当家长,并且会说:“我也想孝顺父母,但是爱莫能助,我家那位,不同意啊。”

古人说:“枕边风,一吹一个准。”

那些把枕边风当成令箭的人,不是他们无法做出决定,而是故意推卸责任。夫妻不分彼此,但是对于大家庭来说,女婿和儿媳,是相对的“外人”。

把不孝顺的做法,归于外人,这是“耍小聪明”。

我的小姑姑,家里拆迁,赚了几百万,但是我的外婆生病时,她一开口就说:“家里,男人管钱,我没有办法。”

打个电话给小姑爷,他丢出一句:“家里的小事,我管不了。”

一对夫妻互相踢皮球,不是不孝顺,又是什么呢?明眼人都知道,关于家庭财产的事情,夫妻一定会商议,只是他们故意装糊涂,遮掩自己的丑行。

人老了才明白,儿女变得不孝顺之前,多半有三种暗示 - 天天要闻

04

第三,想要不孝的儿女,会想办法远走高飞,去父母找不到的地方。

我的一个老同学小王,去了东莞打工,有五六年没有回老家了。

小王的母亲生病住院,都是哥哥大王在招呼。

大王让小王给赡养费,小王说:“家里的老房子、田土,都给你了,我什么都不要;我在东莞,也混得一般般。想一想,赡养费的问题,应该归你管。”

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如果儿女想尽办法去远方,然后连续越来越少,换了联系方式也不告诉父母,说明他们开始“玩失踪”。用行动暗示父母,以后不要指望他们了。

儿女外出打工创业,很正常。孝顺的儿女,会让父母随迁。哪怕是出租屋,挤一挤,还能放下父母的床位,桌子上也可以加两双筷子。

可惜,总有一些人,把外出、不方便、没能力当成借口,消失在茫茫人海,连父母也找不到了。

人老了才明白,儿女变得不孝顺之前,多半有三种暗示 - 天天要闻

05

一个巴掌打不响。

在责备儿女的同时,还要懂得,儿女变坏,父母是有责任的。遇到不孝顺的儿女,只能“亡羊补牢”,主动去改变,而不是听之任之。

其一,唤醒儿女的良心。

父母用心教导儿女,或者利用社会的力量,让儿女意识到错误,还能承担起孝顺的义务。

其二,守住自己的钱财。

对于不知悔改的儿女,父母就不要无私帮助了,要使劲抠住钱财。万一儿女不管,自己还能住养老院,不会过得太凄凉。

作为父母,应该懂得“暗示效应”。好的暗示,可以给人带来光明;坏的暗示,让人走向阴暗。如果儿女发出暗示,以后要变成坏人,需要马上止损,留下退路。

人心都是肉长的,乌鸦也有反哺的本能。儿女却为什么冷漠无情?希望年轻人迷途知返,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到60岁后,最惜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人到60岁后,最惜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人到六十,岁月将我们磨砺得愈发温润。走过风风雨雨,终于明白,命这东西,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手里的那一把琴弦。该紧的时候紧一紧,该松的时候就让它慢慢弹奏。许多年轻时似乎重要得不得了的事,到头来也不过是云烟散去,连个回音都不剩。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 天天要闻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里头,说起工资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关系慢慢就疏远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诚对待,家里头的日子越过越和美。工资怎么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个影响夫妻关系的关键事。古人讲:“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结婚之后,工资到底咋分配,每个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点好处;可有的人,却把心思花在修养人品上,想着长远的事。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载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01:善良是智慧的体现,智者心怀善念当善良成为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智慧也就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 天天要闻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亲密关系里面,称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称呼,会拨打男人的心房,让他对你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女人在爱情里面,真的别太老实了,你越有点情趣,男人才会越爱你。别再叫老公“亲爱的”了,太俗气,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 天天要闻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如果一个人无法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绪,荷尔蒙操纵行为,而非回归理性本身;那么TA在感情里每个关键节点的选择,都会影响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势。看过一组数据:有超过60%的夫妻,在30岁之后,对婚姻的满意度越来越低,
失恋后,难过很正常,但没关系,总会过去 - 天天要闻

失恋后,难过很正常,但没关系,总会过去

分手后,我们都是会经历一个阵痛期的。但凡动过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痒。只是有的人来的早一点,有的人可能会后知后觉地难过。有的人是分手当下,痛会更加强烈一些,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阵痛感会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刚开始痛感不强烈,但时间久了会慢慢浮
不听老人言:这5种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闻

不听老人言:这5种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恋关系中,双方的选择确实会直接影响到彼此的生活质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质在关系中未得到及时沟通和改善,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以下五种类型的人,如果无法有效调解,可能会影响到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值得在交往前认真考虑:1.
离婚后要求探视孩子,对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为由反对探视,法院这份判决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离婚后要求探视孩子,对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为由反对探视,法院这份判决给出答案!

夫妻离婚后,孩子随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视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现任丈夫视如己出”为由反对探视,法院支持吗?请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帅与小美调解离婚,约定2岁的儿子小明由小美抚养并自愿承担抚养费。小美再婚后携小明组建新家庭。小帅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岁时有过陪护与探望,离婚后就再未支付过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