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是亲生的吗?
这是富贵我今早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
2022年,四川绵阳一位13岁的男孩死在了父亲的刀下,因为他的体育考试考了18分。
在父亲的叙述中,一切都是意外,他只想吓唬吓唬孩子,没想到真的刺伤了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男孩因失血过多离世,最后一句话还在跟父亲解释:我在好好学习。
据报道,这位父亲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10年,因为学习问题,曾两次用武士刀吓唬过孩子。
最终法院判他故意伤害罪,有期徒刑12年。
而他面对镜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狡辩说自己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只是最好的心办了一个最坏的事情。”
很难不震惊,这可是亲生的啊。
富贵我平时教训娃,拿不拿衣架都要纠结半小时,这位爹直接上刀?还是开过刃的长刀?
刀剑无眼,得多冲动、多狠心,才能真的朝孩子小小的身体捅过去啊?
更难以理解,悲剧酿成后没有见到他的悔恨懊恼,只有一句轻飘飘的“好心办坏事”。
真的气笑了。
富贵想到最近带孩子一起看的亲子节目《少年烦恼研究所》,里面也提到了这个话题。
“最好的心”或者说是“为了孩子好”,毋庸置疑是所有父母的初衷,但它如今已经沦为某些父母的惯用借口。
亲子争执中,不管是谁的错,只要搬出这个借口,那就成了孩子的错,不允许反驳。
慢慢的,这句话也变成许多孩子心目中,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在“都是为你好”的前提下,父母的许多越界行为仿佛都有了通行证。
比如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还记得《小欢喜》里乔英子的家吗?母亲宋倩为了时刻关注女儿的动态,直接把她卧室的一面墙改装上了透明玻璃,一步步把英子逼向跳河自杀。
这一幕可不止是影视设计,现实生活中的“玻璃”也不少。
节目里的嘉宾就说到一个同学,房间的门是玻璃门,他在房间干什么,家长一览无余。
对于更普遍的小朋友,父母监控他们的方式可能是不许锁门。
就像不许你锁抽屉、锁日记本一样,借着“小孩子能有什么秘密”的说辞,控制所有。
一旦孩子有了自主意识想反抗,他们就好像被挑战了权威,反客为主地先行找茬。
还有小同学提到了自己的房间被装了监控,感觉压力特别大。
这个富贵有点说不好,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在家里安装摄像头已经是一种趋势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太落后太值得批评。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容易飘,当家长的偶尔说教几句没问题。
可大部分家长都太喜欢说教了,习惯性否定孩子,把孩子所剩无几的自信心全部摧毁。
家长自己就不会犯错吗?
《少年烦恼研究所》里有个小姑娘讲到家长们很经典的一句话:虽然你说的有道理,但我没错。感觉接下来还要再挑出孩子的80个问题。
有的家长爱唱白脸,老在孩子身上找问题。
有的家长爱唱红脸,总跟孩子诉说自己吃了多少苦,省吃俭用都是为了你。
节目里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哭穷式教育。
嘉宾傅首尔就举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例子,10岁前没吃过蛋糕,10岁时跟妈妈说想要一块,结果吃是吃上了,但被妈妈的一番话说得心情之难受,还不如不吃。
太窒息了。
监控式教育、打压式教育、哭穷式教育……听着孩子们的哭诉,特别有画面感。
我们其实也能理解,鸡娃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成长感到无能为力的焦虑。
节目里总结了“爸妈的100种焦虑”,但富贵作为家长本长,很想不客气地说:
这哪里是焦虑,分明是爸妈的100种强盗逻辑。
1、不努力考不上好大学,但孩子真的很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2、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有没有可能是人家爸妈基因好,能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3、为什么说孩子又在玩?你认真计算过孩子学习了多久,玩了多久吗?
……
8、凭什幺爸妈的未来全靠孩子加油?能不能先管好你自己,升职加薪换学区房?
孩子不拼死拼活年薪百万,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是吗?
文章开头的新闻,显然也陷入了这样的强盗逻辑:
父亲独自拉扯儿子长大,就有资格用刀吓唬儿子,就算最后导致儿子死亡,那也是“最好的心办了最坏的事”,不是十恶不赦。
各位琢磨琢磨,哪有这样的道理!
富贵只能庆幸,越来越多年轻的家长不那么“强盗”,还是有愿意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
比如节目里一个小姑娘的爸爸,会在孩子做错事罚站时,自己也站过去,因为他觉得是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自己也有错,该罚。
再比如另一个小姑娘家会定期举办“圆桌会议”。
把家里真实的财务状况告诉孩子,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他们自然就会有意识地节俭不浪费,这和“一味哭穷然后道德绑架孩子”是两个概念。
当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这么民主。
但至少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有独立的人格,在父母面前可以轻松自如地讲话,而不是说句什么都会被打击、批评。
情感博主@姓氏乔 描述过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长什么样,看得富贵都有些羡慕。
想想换成有些父母,是不是在小男孩说出第一句话时,就抢先呵斥:
让你早点回家你不听,现在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