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现在的社会状态理解为人情社会,这是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客观认识,比如在需要他人帮忙的情况下,如果认识一些具备特殊的,重要的,以明确意义为前提下的关键人物,那么人们就容易获得更为便捷甚至是特殊(积极意义)的生活体验。
不避讳的说,现状确实如此。
那么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那就是我们会把人情关系看的很重要,把别人的体验放在首位,以期盼这些被自己所付出精力,付出时间,付出情感价值的人,能够对自己报以明确的回馈,虽然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且明确的,并且必须要具备交互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我对你好,你对我好的关系状态,这样的交际才具备现实价值,
只不过,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忽视自己,重视他人,因为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交际关系和基于人情关系需要上的认可,他们渴望被认同,也希望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那么,这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如果对方辜负了自己的期待,只是一味的索求该怎么办?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消极的,他们不会把问题归咎于他人,而是责怪自己付出的不够多,责备自己还不够成熟,总之一句话,
这是自己的错,对方不认可自己,一定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这听起来是一种可悲的说法,而事实上执有这一观念的人,
并不在少数。
交际重要吗?重要。
但是,有多重要,是一个需要用理性的观点去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假若我们一味的去相信“人多好办事”亦或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子”类似这样朴素却直白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所经营的关系之中,大多数的存在都对不起自己的投入,
普通人的交际圈,大多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能力有限,各有各自的想法,是光明正大的交流互动,还是暗自盘算关系的微妙权衡,这些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心态和关系,造成了不同的交际结果,
更何况“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认知,也让那些拿着扫帚准备扫雪的人们,不关心他人片瓦之上的“恩怨情仇”。
一边提防小人心计的陷阱,一边小心翼翼接近着那些谨慎相处的关系,相处的久了,会感觉到最深刻的体会,并不是在交际上有所成就,
而是,心累。
是的,心累是最真实的体验,这虽然听起来并不怎么“高大上”似乎也和那些所谓交际达人口中所说的美妙感受相距甚远,但现实往往会强制让人接受某种存在于社交需求上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统统都是潜规则,
也就是说,那些看破不说破的事情会随着人们对于社交需求的实现,逐步加深其规则的复杂性,具体来说就是需要顾及的太多,需要配合的太多,
有些人喜欢直来直往,你就要直来直往,有些人喜欢算计,你就要配合演戏,不同的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哪怕是极其表面的面子关系也因为与自己有脱不开的干系而导致必须谨慎处理,
所以,人们在经营自己的社交关系的过程之中,
注定身心俱疲。
而当人们谈及“付出的收益”时,便会发现那些社交关系大多都只是点点头,笑一笑,说说好话,有个“知道你叫什么名字”的人,类似这样的关系有很多,而那些看似经营许久的老朋友,老关系,你会发现自身对其投入的精力越多,收获往往也很难达到一个“哪怕有一点点平衡”的状态,
我们能不能否认的是,有些幸运的朋友确实交到了至交好友,他们是幸运的人,他们是彼此幸运的关系,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社交价值,总是显得那么卑微,你付出的卑微,获得的卑微,而这样的卑微,似乎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
当人们在交际这件事上不断衡量着付出和收获的过程时,人们试图让自己活得“无所谓”一些,把自己的付出看得淡一些,也许就能放下那心中的执念,
可是,每当看到那些享受着自己付出却难以产生积极回应的人们时,人们的脑海之中再一次想起这些投入所带来的影响,
人们极力避免把社交的付出和回报当成是生意去看待,因为人们愿意相信,交朋友该是纯粹的关系,
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又无可避免的意识到,
有些人,也许真的不值得自己付出,也有些人,
根本配不上“朋友”二字。
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本身就是一种交际,
而这种交际,空耗精力,磨灭耐心,人性在此时不值一提。
而这一切,看似需要接受,但细细想来,
似乎,也没有必须要接受的,必须要妥协的理由。
诚然,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负面交际,无效交际的困扰。
但与其在这些问题上浪费时间,不如花时间,花精力对自己好一点。
让自己享受一下暂且不被打扰的时光,才会让自己明白原来生活并不是一定要去妥协什么,也可以获得自己认可的生活感受:
当你开始发现,曾经那些看似很重要的东西,正在渐渐失去其“似有似无的价值”时,
你就会明白,有些所谓主流的交际观念,
可以尊重,
但,不必让自己勉强接受。
本来就毫无意义的东西,
加上所谓“主流”二字,
只会让这样的毫无意义,显得更加可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