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2022年10月04日10:42:33 情感 1104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文/佳琦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在生活中,优秀的人以为,废寝忘食地练习,就一定有收获。

可是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直用错误的方式练习,只会远离目标。

安德斯说:练习不是不断重复。“天真的练习”才是,“正确地练习”的三要素是,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只有正确的练习,才能助力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正如《刻意练习》书中所谈到的,作者安德斯博士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也是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他教导杰出人物如何用“刻意练习”法则,获得杰出表现。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所有的成就,都来自“正确的练习”。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刻意练习,是发掘潜能的开始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每天不停地练习,就会越来越出色。而是要在这个不断练习的基础上,一次比一次增加挑战,这样的练习称为刻意练习。

初入职场的浩然,为博得老板的赏识,每天不停地工作。空余时间,还不忘帮助其他同事干活。

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并没有让她在业绩上有所提升。一次,她给领导上报材料时,漏掉一个重要的数据。

气的领导直拍桌子,平时的勤奋,换来的却是漏洞百出,每天做些和业务上不相干的工作,最终不会得到领导的器重。

浩然觉得很委屈,埋头苦干反倒是做错了。浩然错把忙碌当成了勤奋。

在职场中,创造价值才是重点,工作时无业绩,很容易被优秀的人比下去,最后只能淘汰出局。

所谓的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当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是否可以抓住它。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刻意练习》书中说: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

如此,我们才能从不足中,迅速提升。

就算从业二十年的医生,如果不再精进自己的业务,在绩效指标的测量上,成绩还不如刚从医学院毕业两三年的医生。他们无法进步的原因,是在日常的练习中,并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大的挑战。

就像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就截然不同,他们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设置更高的挑战,比如10岁就可以完成空翻两周入门级动作,18岁完成空翻四周半的动作,等到了世界级运动员还要做更高难度的动作。

人的一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只有持续不断的训练。

只有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做出高于有目的的练习,才能越练越好。否则,永远无法进步。

其实,刻意练习不在于量的积累,而在于质的飞跃。

如果我们总是拒绝做出改变,懒得向前迈进,最后只能平庸的生活。

林清玄说:我对自己说,跨不过去,春天不远了,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从我们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持续的精进,才能让我们有云淡风轻的未来。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有目的的练习,决定你成长的速度

曾经看到一个感触很深的故事:

运动员鲁米是怎么在1500米~20千米跑步项目上创造了22项世界纪录。

在几年里,鲁米研发出来的训练方法,用秒表测定他的步子、运用间歇训练法来提高速度,这一个练习,早把他的对手落在后面,在项目的排名上无人能敌,排名第一。其他运动员只能为第二名而努力。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能遵循为期一年的训练体制,能够坚持训练。

目的是让我们知道有目的的练习,它能指出更有效的方向。如果这个方法管用,继续练下去,如果不管用,马上停下来。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越是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模仿所在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练习是最有效的。

有效地练习,才是让你少走弯路的捷径。

《刻意练习》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富兰克林在童年的教育中,把文章写通顺就已经很不错了。一次,他被杂志上漂亮的文章所吸引,下决心要提高写作水平。

他找到喜欢的文章,开始对每个句子进行简短的描述。学习他们的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简练。

写完后,再把两个文章进行对比,纠正自己所写的版本。这一次学会了明确表达观点。

但还是无法做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他就开始迭代,把优秀的文章改写成诗句,再把诗句改写成散文。把积累下来的词汇,用在文章中。

之后,再完善文章中的结构和逻辑。将优质的文章画上提示线索,故意打乱词汇顺序。忘记文章中最初的句子如何措辞,然后,再复写一次文章,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理清思路。

如果发现文章中的某些地方,和他整理的思路与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会纠正自己,并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学习。

最后,富兰克林成为受人尊重的作家。

无论我们的人生,有没有遇见杰出的人物,或者是人生导师,只要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就会有所收获。

俗话说,一个人想要进步,就看他的努力就知道了。

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正确练习不是一味的盲目,而是有扭转困境的勇气。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刻意练习的三个方法

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布拉迪7岁开始弹钢琴,12岁在合唱团唱歌,遗憾的是,练习多年从来没有完成完美音高。

32岁那年,他决定再试一次,发誓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尝试三个月,还是失败了。

布拉迪改变训练方法,利用电脑上的发音软件,来练习纯音,渐渐地,他越来越擅长辨别c调。

通过两个月的练习,他可以辨别出12种调子中的任何一种。终于完成了完美音高的心愿。

其实,真正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刻意练习的意识。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

所有的努力,往往不动声色,也不过分炫耀自己,却让人惊叹!

如果你也想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刻意练习》书中提到了三个方法:

1、提高专注

想要进步,就要把目标集中在任务上。如果在完成目标的路上,遇见打扰你的事情。

比如你正在练琴,突然有一个电话打来,接会扰乱目前的练习。不接,又害怕耽误重要的事情。

于是你放下手中的练习,去接电话,这时你的专注力就会转移到电话上。通话结束后,想要回到之前的状态,需要30分钟或者几个小时。

正确的做法,就是等到训练结束后,再接电话,这样专注不容易被打乱,效率会更高。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2、随时反馈

比如一个青年,想要在二年的时间,学会室内设计,每天就需要花费5个小时来训练制图。

在制图期间,如果出现错误,需要找一个好的教练随时指导。如果没有反馈,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好的教练,是你成功路上的贵人。无论你现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反馈来指出你现在的问题。

没有反馈的训练,进步甚微。有效的反馈,才是有目的的练习。

3、走出舒适区

史蒂芬在训练记忆的时候,避开让自己太舒服。他会用更长的数字来挑战。设置在自己能力范围极限不远的地方,发挥自身的能力。

每次他背出来了,逼着自己多加一个数字,让自己能够记住,没背下来,就减去一个数字。

就这样,他把数字的数目,正好能保持在背下来的程度。如果刚开始史蒂芬把目标定得太小,就无法走出舒适区。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刻意练习》书中说:成年时期,身体和大脑保持着极大的适应能力,可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各种新的能力。

正是这样的练习,才会练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一个人越来越优秀,都是从刻意练习开始的 - 天天要闻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东方甄选推荐

京东月销量3000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

¥59

购买

翻开这本极具启发与指导意义的《刻意练习》,用正确的练习,让我们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收获。

想要人生过得精彩,先要摆正姿势,向高处飞翔。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才能征服所有的挑战。

愿我们都能减少内耗,重新调整自己,以优秀的方式生活。#头条创作挑战赛#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