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思维: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事实?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实

2022年07月01日06:46:28 情感 1178

读到“北大系列讲座”一篇文章,作者认为中西方哲学属于两种论证方式。

具体说,西方哲学重视“认知思维”,对于世界本源问题穷追不舍,比如苏格拉底名言“认知我自己”,而中国哲学重视的是“实践思维”,关注更多的是解决问题,如老子说“道法自然”,儒家说“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说法很有趣,放在一起看,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践”,还可以认为“认知行为疗法”也契合这个看法,认知和行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联系“知行合一”说法。

这其中,认知起到“发动机”作用,如何认识“认知”就是大问题,是关键问题,是本质问题,认识合理就是事半功倍,认识不合理就是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

有人说起某个人,愤愤不平,“这人本性有问题”,一副不共戴天的负性情绪,假如是和我们交流,该如何应对呢?

使用完全分类技术。一般关系的人,一笑而过,不回应,不争论,不建议,因为人家说出看法不是征求我们意见的,闭嘴最合适,千万别反驳与之争论,否则就是两个傻子吵架。

熟人关系的话,如果说这个就是发泄情绪,无关紧要,也可以不置可否,甚至顺着说也可以。

认知思维: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事实?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实 - 天天要闻

最后一个情况,亲人朋友之间,涉及第三方事情处理,不给出建议不合适,可以引导式提问,提醒对方,目的是为了意识扩大化思考,“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事实呢?”

不要小瞧这句话,很多人由于认知不合理,固执己见,把自己想法当成了事实,根本区分不出来,也就是所谓“认死理”,这时候提醒对方一下,会促使领悟自己想法是否合理。

因此,很重要的认知思维,就是牢记“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实”,这也是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区别,自然科学针对的是事实,是客观,而人文学科针对的是想法,是思维。

再看一个现象,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个案咨询,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好的问题有助于推进咨询进行,可以说咨询就是提问的过程,“会提问会咨询”,这也是需要提高的难点。

为何提问如此重要?再重复上面看法,咨询属于人文知识范畴,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这是想法和事实的区别。

按照认知模式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出在不合理认知上,也就是想法在捣乱,人的想法有无数种,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反应,为此换着方式提问,就是试图引导求助者接受想法不是事实,不要固执己见,要努力打开新视角,促进合理认知重建。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