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妈妈
“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你们都回老家吗?”
那天婆婆上楼跟我说,她们几个姥姥、奶奶在小区带娃溜达聊天,说起来将来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要不要立刻回老家。
有个奶奶说:等孩子一上幼儿园,我立马就回家,免得时间长了招人不待见!
我想起那会儿跟楼上相处挺好的一个宝妈来,宝妈问我:等你家孩子上幼儿园了,你婆婆回老家吗?
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婆婆惦记回老家,毕竟公公在老家,可是我想让婆婆多待一阵,一来呢,孩子上幼儿园了,婆婆可以轻松轻松,这里比老家轻松,环境好,跟小区老太天们作伴聊天什么的,二来呢,人家刚带出来孩子,刚解放,我们就急着让她回老家,说不过去!
讲真,这真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宝妈就跟我讲了她老家那边一个邻家的事儿,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儿媳就明里暗里开始让老人回老家了!
张阿姨回到老家后悔痛哭:我帮儿子媳妇带娃3年多,孩子一上幼儿园就让我回老家!
张阿姨情况特殊,张阿姨的老伴儿不在了,是儿子结婚的第三年,那会儿小孙子还没出生,老伴儿是因病去世,花了十几万,人还是没保过来。
小孙子出生后,张阿姨就过来带娃了,期间不仅出力带娃,有时候还会给儿子儿媳添钱,今年3月份小孙子上幼儿园了,张阿姨跟小区一起带娃的老太太们说:我家老伴儿也没了,老家没啥惦记的,我不走,还在这常住,接送小孙子上学,万一儿媳再给我生个二胎,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出力呢!
谁曾想,老太太上个月回老家了,正好楼上宝妈五一回老家住娘家,问起来张阿姨怎么回来啦!
一开始张阿姨还替儿子儿媳瞒着,结果说着说着就哭了:我老了,没用了,用不上我了!可不就回来了!
原来自从小孙子上了幼儿园,儿媳就经常说:我看网上说婆婆和媳妇最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时间长了就会有矛盾!
真正让张阿姨下定决定回老家是儿媳说的这番话:我同事跟老公公吵架了,两人好几天没说话了,她老公公打她儿子了,她心疼了,你说这老人一起住就是事儿多,不方便,要是总吵架都把情分吵没了,老了倒没人管了,还不如趁着年轻分开住!
张阿姨彻底明白了:原以为在儿子家好好带娃,熬到孩子上幼儿园可以休息休息,安享晚年,没想到这就撵人了!
“你不管我小,我不养你老”,有谁想到,那些帮儿子儿媳带娃的老人最后结局似乎更惨淡!
老人带娃真的只是情分而已
“老人不带娃,我怎么上班?就凭他儿子那点工资,怎么养家?”
这样的话似乎成了儿媳们的口头禅,棉妈想说:那个男人难道不是自己选择的吗?
钱有多有少,日子总会一点点过起来,老人过来带娃可以,但请收起那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或许你会说:她不带娃,我就没义务养老!棉妈想说:人家也没义务带娃的,而且更没义务一边带娃一边被你认为理所应当,被你指手画脚,我们都不是太阳,没有人有义务围着我们转!
在这件事上,我特别佩服我的一个同事,她出了月子婆婆就回老家了,同事坐月子满42天就出来上班了,孩子暂时让老妈看着,后来同事干脆辞职自己带娃。
他老公为了多赚点钱就去项目部了,做工程的去项目部去前线工资才多,我这个同事就带着孩子随着老公去项目部。
去年因为疫情提倡“原地过年”,同事发了一张小区组织包饺子的照片,我记得她们小区不是这个物业,于是在微信跟她聊天,才得知,她一直跟着老公在项目部。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同事既聪明又伟大,相比于那些天天抱怨婆婆不带娃,恨不得跟婆婆吵架打架的儿媳们,同事的做法真的值得现在年轻人学习。
棉妈说:
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尤其是有儿子的宝妈们,如果将来我们的儿媳也这样要求我们,我们的内心会不会也觉得刺痛?
所以将心比心,婆媳关系难相处,但总有那些婆媳关系相处的例子,用真心换真心,婆婆对我们好了,我们也要懂得感恩知足!你们说呢?
我是木棉妈妈,一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妈妈,专注孩子成长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教育知识,别忘了关注棉妈,棉妈将持续输出更优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