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红棉》编辑部携手共建的“中小学创作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让这里不仅是文字的港湾,更是一场文学与青春的喜悦相遇。
当天揭牌成立的是红棉文学首个“中小学创作实践基地”,也是红棉文学走进青少年群体的创新实践,旨在鼓励青少年群体写作、创作,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用青春的笔尖去记录世界。横岗街道办《红棉》编辑部与学校负责人共同见证“中小学创作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红棉》主编阮雪芳在活动中介绍:“此次揭牌开启了《红棉》文学+教育的新篇章,将展示孩子们笔下无限可能的世界,也鼓励更多的孩子提笔,触摸文学的温度。”
仪式上,《红棉》编辑部向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赠送了《红棉》刊物,激励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青年教师代表发言表示珍惜基地落户机缘,利用业余时间多创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党支部书记陆敏代表学校赠与《红棉》编辑部锦旗,并用一首诗阐释她对“红棉”精神的理解,倡议学校师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鼓舞遇到挫折的人去礼赞生命,活出生活之勇。
据了解,一直以来,横岗街道打造红棉文学品牌,并不局限于文学的赛道,而是持续创新文学ip,以“文学+”的方式推动文学力量、文学精神、文学价值的社会化。此前,“文学+文明”“文学+产业”“文学+公益”等举措都取得很好成效。
2025年恰逢《红棉》创刊10周年,“文学+教育”作为红棉文学十周年的新起点,在面向世界,高品质办刊的同时,红棉文学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情怀,反哺本土,培育新苗,放眼未来。与此同时,红棉文学通过创新联动中小学,鼓励更多的孩子阅读和写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文化自觉、审美自觉,让文学审美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文、图|郭语扬 马睿诗 丘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