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秦淮样本”!朱成山名师工作室成立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启动

搭建三重平台、联动五维力量……5月23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举办了“朱成山名师工作室成立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启动仪式,探索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特色模式,打造了南京市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秦淮样本”。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纵深发展

活动由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刁晓蓓主持。南京市秦淮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惠明现场致辞,他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一体化思政教育培根铸魂。近年来,秦淮区已构建“小学讲好故事、初中深化认知、高中融合实践”的分层思政教育体系。此次与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合作,正是将高校德育研究成果引入中小学,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路径,为思政教育注入更专业、更鲜活的红色力量。

目前,秦淮区已建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1个、网络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学科类名师工作室8个、德育类名师工作室4个。此次引进高校专家成立“朱成山名师工作室”,将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构建协同育人新矩阵

活动搭建“调研实践基地+名师工作室+教研联合体”三重平台,联动高校、智库、社区、学校、家庭五维力量,为青少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注入强劲动力。活动现场,多个关键平台逐一亮相。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薛冰教授与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朱一峰为“江苏省委重点培育智库——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调研实践基地”共同揭牌。

薛冰教授表示,作为省级重点智库,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将发挥红色资源研究、革命精神传承的优势,通过基地为秦淮中小学提供“理论+实践”双支撑,助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陈旭辉与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朱成山为“朱成山名师工作室”共同揭牌。该工作室将以“专家引领+教师共研”模式,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难点,推动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仪式上,王惠明副书记还为朱成山院长、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颁发了“秦淮区上善教师成长学院智库专家聘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中思政课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杨懿,夫子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缪青副校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市德育工作带头人王文,与朱成山院长为“秦淮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教研联合体”共同揭牌。

缪青副校长和王文老师分别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和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视角,解读了“共融、共建、共育、共享、共进”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践行大思政、点亮秦淮红。这一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秦淮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拥有了常态化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整合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体贯通”的思政教育体系。

作为工作室核心专家,朱成山教授以《思政育人:传承与创新》为题作微讲座。他结合30余年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经验,从思政育人平台、育人路径、育人机制和育人成效四个方面展开。他表示,通过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革命文化传统,赓续红色文化血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通过挖掘红色记忆中的精神密码,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巡展”润校园覆盖超5.5万名师生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魏赟、南京市教育局宣德处处长王京、秦淮区关工委副主任臧勤、秦淮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惠明共同启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此次巡展以“红色记忆”为主题,将通过图文展陈、实物体验、互动问答等形式走进全区中小学,覆盖超5.5万名师生。首站将于近期走进江苏省首批思政育人特色学校——石鼓路小学。

南京市教育局宣德处处长王京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秦淮区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此次活动不仅是平台的搭建,更是育人理念的升级。他希望秦淮以“朱成山名师工作室”和“红色文化巡展”为抓手,进一步整合高校智库资源、联动社区家庭力量,让红色文化“活”在课堂、“融”进生活,为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秦淮样本”。

通讯员 刘容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