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聂小林:AI将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永远不会替代老师

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5月14日-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同期,“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平行会议举办,科大讯飞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作为唯一企业代表参与,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范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他认为,“ai将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永远不会替代老师。”

科大讯飞深耕智慧教育领域20余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探索出过程性学情采集--智能评价--学习路径规划--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的规模化“因材施教”技术支持路线。并基于这一技术路线,自2019年起在全国80多个地区,与教育管理者和一线师生共同推进“因材施教”实践探索,助力教师提升精准教学能力,惠及千万师生。

以武汉市为例,2021年起,武汉经开区推进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至今已覆盖全区三千余名教师和4万余名学生。武汉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在因材施教技术支持下,创新构建了“伴生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探究解决”上,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为主动构建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支持者。据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测评显示,52.34%的教师反馈作业/试卷批阅效率提升;89.36%的教师表示备课效率有明显提升;75.89%的教师认为课堂互动效率显著增强。

2023年起,合肥市推进智能终端应用大规模覆盖,助力规模化“因材施教”。惠及3.3万余名教师、44万余名学生,教师数字化教学参与度达到92%。合肥的《智慧课堂引领教学发展新形态》实践案例,入选中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典型案例。合肥四十八中学打造“英语智慧五步小练模式”,教师通过实时学情反馈,实现精准讲练。试点班级学生英语学习与对照班级水平相比提升19%。课外场景,合肥第四十五中学构建了“一习二练三学四强化”的自主学习模式,2024年暑假期间学生通过精准练习和知识图谱实现个性化提升。

聂小林介绍,近年来大模型技术突破,科大讯飞也在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场景融合创新,助力人机协同教学实践开展。

2024年讯飞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率先以高中数学学科为示范,采取研用结合共创的模式,开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研究。通过“知识与智能双轮驱动、人师与机师双向赋能”技术路线,构建基于思维链-问题链的数学智能教师助手。借助数学智能教师助手,人机共创基于“问题解决”的问题链及教学设计,支持智能创编教学课件及多模态教学素材。目前已有20万余名教师开展基于问题链教学实践,突破问题教学法的规模化困境。

同时,围绕科学教育合格教师普遍短缺这一难题。在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讯飞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两项创新:一是教育行业首个“知识-能力-行为”贯通的三维立体动态自演化知识图谱。二是教学思维链驱动的科学教育大模型,将优秀科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逻辑与隐性教学经验转化为可视化思维路径。

通过将这些成果应用至专家磨课与学生自主探究场景,辅助一线教师高效优化教学设计,通过第一视角呈现专家思维路径,引导教师像教育专家一样教学;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聂小林强调,ai与教育不是两场独角戏,而是双向赋能与激发;ai将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永远不会替代老师;未来不属于ai,而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

据悉,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赋能的创新应用不仅在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中亮相,也在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观摩点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展现了ai+教育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