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春晖小学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云南会泽红军小学”,成为全国400余所红军小学之一。学校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培养了一批批博爱阳光、自信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一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老模范、老英雄、校外辅导员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坚持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覆盖”的育人格局。二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种下爱国的种子。三是激活红色教育基因。依托红军小学办学品牌,打造“红色润心”工程。学校开设了红色教育课程,每班每月1课时;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语文课开展“红色经典诵读”,音乐课唱“红色歌曲”,美术课创作“英雄主题绘画”,大课间自编军事体操等;丰富了中国精神文化长廊、红色教育展厅、红色橱窗等校园红色文化,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多措并举,护航全面成长。一是活动有实效。创建红军小学退役军人家长工作群,每年新生入学季,邀请家长志愿者为新生开展队列训练;邀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李兴荣馆长走进开学典礼,为师生带来“国防教育第一课”;定期邀请老红军、老模范、党史专家开展“红色故事会”;学校与县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会泽乌蒙老兵服务队建立了长期联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营地、体验军事生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实践助成长。学校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维空间,开展走进农业基地、走进现代农业工厂、走进非遗馆、重走长征路等系列研学活动,将书本上的红色历史具象化,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三是阵地有特色。积极争取县人民武装部关心支持,2023年学校建成“小红星电视台”并投入使用。“电视台”聚焦国家大事、聚焦身边的故事和校园新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传统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和最美的教育故事,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军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学校“中国精神文化长廊”,少先队员们正在聆听长征的光辉历程,聆听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三、聚焦重点,扛牢时代责任。一是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在全面落实“五项管理”的基础上,从作息调整、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两操一课等细节入手,抓实学生健康教育和管理;学校还与县中医院、古城卫生院等单位建立联系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健康体检、视力筛查,及时给予健康指导;针对父母离异、家庭重大变故等学生建立关爱成长档案,做到“一人一策”,班子成员和班主任挂钩联系到每一个学生,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助学等工作。二是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学校组织法治副校长和“五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法治宣讲活动,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扎实开展好关爱未成年人“护苗行动”“关爱心灵呵护成长”主题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三是积极发扬互助精神。办学以来,春晖小学就坚持每月组织师生开展学雷锋“1+x”爱心公益基金捐款活动,以“月行一善善行一生”的道德实践践行校训—生命因我而温暖。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校内特困学生和乡村学校的爱心帮扶。截至目前,爱心帮扶的在校学生有300余人次,常态化对待补、五星的4名特殊儿童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帮扶。
四、家校社协同,凝聚育人合力。一是家校合作有实效。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手册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陪伴孩子走进社区,举办“亲子研学实践”活动、“亲子阅读”活动等,让孩子们在爱和温暖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幸福成长。二是社校联动有力量。学校积极与街道、社区联动,与企业、部门等单位合作,在校外建设了劳动实践基地、家长课堂综合实践基地,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场馆讲解、双拥共建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报告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组织“五老”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通讯员:浦仕祥、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