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过这么种学校,叫做职工子弟学校,都是本厂职工孩子

职工子弟学校不知道谁还有过印象,学校里都是本厂职工的孩子,家长熟悉,孩子也是熟悉,家住在家属院,上学也是同一个学校,可以说是真真的青梅竹马长大。

我上学少,零零碎碎的上学经历,也是在我们这国棉厂的子弟学校,学校规模不大,最初的教学还好,设施也比较齐全,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正规师范毕业的高材生,也有在厂里的挡车工调来做老师的,至于学习嘛,快乐为主。

我们这的职工子弟学校,有小学部还有初中部,曾经还有高中,只是后来高中部没有了,起初的升学率还是不错的,在八九十年代还是有不少考得上大学的。只是后来职工子弟学校的情况好像跟厂里的状况挂了勾,在处于企改的那些年,我们学校,初中升高中的概率几乎为零,好多年没有高中生出现。

我们这职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在最初也是有种自豪感的,学校里待遇还不错,家里的大人都有正经工作,就算学的不好,最终也能继续进入纺校之类的培训班,最后再进入纺织厂。大家家里情况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有点小别扭,直接带着家长找上门来也是经常的。

当时工厂的待遇好,连带着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待遇也是好的,职工医院来学校打预防针,检查普及什么预防知识,厂里的电视台也经常搞个什幺小节目,学校里也有各种的兴趣班,比如音乐,美术,体育,舞蹈什么的,当时不知道,如今仅仅教美术的就是国家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每逢节假日,或者六一啊,五四啊,什么表演,都是去厂里的大礼堂,热闹非凡,礼堂里也是座无虚席,每个孩子抹着红脸蛋儿尽力着表演着,表演结束还有各种奖品啥的,就算看节目的学生,也是有厂里雪糕厂送的雪糕吃。

作为男孩子还是最喜欢篮球的,也是有篮球比赛的,子弟学校的篮球当初在县里的水平是排的上号的,水平很高,也是经常组织比赛,只是后来也是没落了,厂里效益不好,没有了生源,什么都跟不上了。

我们这的子弟学校在99年便消失了,所有学生分流,很是舍不得,只是那时候的老师们都乐的合不拢嘴,从厂里职工,一下子分到其他学校做正式老师,让我也合不拢嘴,只是后来真正做老师的有限,主要还是做后勤。

现如今,职工子弟学校都成了回忆,也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知道您有没有那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