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科重回“大文大理”丨高一选科纠结,一文为你指点迷津

高一的期中考试已然结束,想必大家对自己的各科成绩都心中有数。而接下来,高考选科的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不仅关乎高考志愿填报,更与未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相连。究竟是选成绩好的科目,还是选自己喜欢的呢?

通过对同学们选科情况的观察与研究, “大文大理” 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先来说说物化捆绑,物化政堪称 “王炸” 组合。在 2024 年新高考中,选择物理、化学两科的覆盖率极高。近年来高校招生中,众多专业对化学都有要求。想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物化组合是必选;甚至部分文科专业,像历史学类中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也要求选化学。前两年刚开始选科时,同学们多凭兴趣爱好和成绩优劣选择,12 种组合都有人选。但经过学校的生涯规划课以及多次选科指导后,大家的选择逐渐趋于理性,多倾向于大文大理,物化、史政不分家。在物化组合里,由于可选专业最多,选物化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物化地,再次是物化政。在首选历史的组合里,政治的选科比例也有所提升,像史政地、史政生、史政化都有同学选择,毕竟考公安院校,政治是必选项。物化政组合因专业覆盖率高,在高考报志愿时专业基本不受限,理工农医文史经哲皆可报,还能报考提前批的军校、警校、公费师范生、定向士官生、免费医学生、免费农科生等。

高一选科可不能只凭兴趣和成绩。除了考虑专业覆盖率,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逻辑思维好的同学理科往往更强,而记忆力好的同学文科更具优势。比如传统的大理组合物化生,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背诵知识点相对较少。物化政组合对于将来想考公的同学可以考虑,但它需要同时挑战逻辑思维和记忆力。如果大家没有固定的专业要求,那一定要充分考虑专业覆盖率,避免因选科不当而无法报考心仪专业。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选科方法。其一,专业倒逼法。同学们可以根据报考院校的专业来选科,参考近两年院校对各省公布的高考招生计划,其中对专业要求都有明确说明。大部分高校专业限考科目只有一门,也有限考两门的,极少部分专业限考三门。像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院校都要求必选物理,法学专业必选历史。大家可以依据所选专业的要求进行选择,其他科目则从兴趣爱好或者专业延伸的角度考虑。

其二,以兴趣爱好为参照。对于不明确如何选科的同学,兴趣科目能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分数,未来还能据此确定大学报考专业。其三,对于各科成绩都不突出的同学,选科时不妨把学校的优势学科作为参考,学校优势学科能保证大家在赋分比中占据优势地位。

再说说选物理还是选历史,这要结合成绩来决定。毕竟物理和历史是按照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如果物理成绩好,优先选择物理;若对物理不感兴趣,就别勉强自己,可以选择历史。目前从同学们的选科情况看,理科强或文科强的同学,基本还是选择传统大理的物 + 化 + 生、大文的史 + 政 + 地。还有些同学选择物 + 化 + 地,这被称为理科中的理科,适合还不清楚自己方向、理科成绩不算差的同学。不过该组合虽专业覆盖率高,但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成绩和高考计分方式综合考量,切勿被专业的多样性迷惑。

在高一选科时,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多数选文科的同学是因为理科学不会,并非真正喜欢文科。但实际上,文科竞争也很激烈,并非单纯靠背诵就能拿高分。选科时要思考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更容易进入目标学校,算好历史和物理的分差,以及目标学校的文理分差,再做决定。

最后,给大家分析几种热门选科适合的学生类型。物化政组合在赋分方面相比传统文理分科有一定优势,专业覆盖率高,利于考研、考公务员。物理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化学需要大量记忆,政治要求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适合文理科素养兼备的同学。物化地组合专业覆盖率高,背诵内容少,偏重理解,学科之间关联密切。地理侧重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擅长理科思维的同学学习地理更具优势,但该组合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激烈。物化生组合即传统的理综组合,科目难易分配较为合理,各科关联性强,不仅有一定赋分优势,还更利于选择大学专业。

史政生组合是高中选科中相对简单的,对于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同学更易拿分,对于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生物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史地政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也是选课人数较多的组合之一,可报考师范、法律、经济、金融、新媒体等相关专业,对于想考公的同学是不错的选择。史政化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且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化学学习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

选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策,希望大家都能慎重考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您还关心哪方面的升学问题,请私信我一起聊一聊。除下方展示资料外,还可免费分享升学报考资料和免费群内直播讲座、共同学习填报知识。

包含:

一、2024大学专业百科全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专业目录(2024版)、全国各省份志愿样表、2024年各省份详细招录数据等。

二、直播讲座专属交流群,观看直播讲座听老师分享志愿规划指导,附带答疑及讲座课件。

私信老师领取《选科指引要求》